崔维军,郑 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希望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从1.35%提高到2.5%,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1]。此后,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问题,学者们围绕建设途径、政策措施、国际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2-4]。未来的10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了解目前我国与创新领先国家及创新同行国家的差距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之前,欧盟已于2000年提出了类似的目标,希望通过十年努力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和具有活力的知识经济区域。为达到设定的目标,欧盟从2000年开始颁布欧盟创新政策的年度报告,定性分析和展望各成员国的创新政策,从2001年开始正式发布欧盟创新指数报告(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以美国和日本为标杆,利用创新指标体系对欧盟成员国的创新绩效进行定量比较,分析欧盟各国创新优势和劣势。
本文试图通过2001年至2010年欧盟创新指数公布的数据,定量分析中国与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创新领先者国家创新绩效的差距,定量分析中国与“金砖四国”其他3 个国家的差异,明确中国目前创新型国家的现状,提出未来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建议。
2001年至2005年的欧盟创新指数报告只关注欧盟内部以及与美国和日本的创新能力比较,中国的数据尚未出现。从2006年开始,欧盟创新指数报告推出了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主要创新型国家创新绩效进行定量分析[5]。2008年,欧盟不但推出了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还专门对“金砖四国”创新绩效进行了专门分析[6]。2009年,“金砖四国”首次作为竞争对手与美国与日本共同出现在欧盟创新指数报告中,欧盟对于“金砖四国”创新绩效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7]。为推进“欧盟2020”计划,2010年欧盟创新指数报告正式更名为“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报告仍然将“金砖四国”与美国、日本同时作为竞争对手进行分析[8]。
2006年后中国进入欧盟创新指数报告使得中国与欧盟、日本及美国间创新能力比较成为可能,2009年“金砖四国”以创新追赶者身份出现在报告中使得四国间相互比较成为可能。欧盟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相对数据,为便于分析必须进行相应转换。本文将利用2006年、2008-2010年四年欧盟创新指数报告的数据,基于创新指数报告的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反向变换,将数据转换国家间可比的数据,对中国与欧盟、日本、美国、俄罗斯、巴西以及印度等国家与地区间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
为了更深入了解欧盟的创新绩效在世界上的地位,2006年欧盟创新指数报告不仅以美国和日本作为标杆对欧盟自身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分析,而且根据2002年各国(地区)R&D 投入在全球中的比例首次将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中国香港、印度、以色列、日本、新西兰、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新加坡、南非和美国等16 个国家和地区与欧盟25 国以及7 个候选国家放在一起,选取2000-2004年的数据进行国际间创新绩效的比较,推出了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全球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06
表2 全球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08
2008年,欧盟选择了除冰岛外的其他47 个国家继续进行国家创新绩效评价。基于对创新的新理解,根据新的欧盟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全球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被划分为3 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表2)。
2006年欧盟推出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Summary Innovation Index,简称GSII)是一个综合指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1)利用公式(1)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①Xc 为原有指标数值,Xc 为标准化处理后数值,MIN(Xi)为某一指标所有值中的最小值,MAX(Xi)为某一指标所有值中的最大值。
(2)将指标企业2.2R&D 占GDP 比例所得数值乘以2,然后将所有指数相加得到GSII 数值。
随着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化,2008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Scoreboard Index,简称GISI)选取的指标也有些变化,均为0-1 之间的强度指标,计算方法有所变化:
(1)将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求平均值,得到各分指标创新指数;
(2)分别赋予三个一级指标0.4、0.3 和0.3的权重,分别乘以相应的分指标创新指数然后求和,得到GISI 数值。
我们将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06 与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08年的实证结果进行了汇总整理,详细内容见附表1。
尽管GISI1995、GISI2005 和GSII2004 的结果并不是完全可比的,但从实证结果来看,排名方面各个国家差别不是很大。从全球创新指数实证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几个主要结论:
(1)在全球主要R&D 支出国中,中国的国家创新能力偏低。除拉脱维亚、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和爱沙尼亚外,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评价对象几乎囊括了全球R&D 支出排在前50 位的所有国家。从三次排名结果来看,中国创新指数最高排在34位,最低排在39 位,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离欧盟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
(2)对比GISI1995 与GISI2005 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是排名进步最快国家,10年间前进8 名,从第39 名上升到第31 名,是所有42 个国家中进步最快的国家。紧随其后是新加坡、葡萄牙和西班牙,前进7名,随后是巴西、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前进5 名。
(3)从聚类结果来看,1995年金砖四国的创新绩效还处于同一类别,2004年与2005年俄罗斯已经从金砖四国脱颖而出,进入高等级的聚类群体。3 次全球创新指数的聚类结果均显示出,中国目前的创新绩效与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雷同,与欧盟中创新能力最低的国家处于同一档次。
金砖四国的迅速发展使得欧盟2009年首次将其作为竞争对手与美国、日本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在与美国、日本及金砖四国比较时采用了不同的指标体系。2010年欧盟创新指数修订了国际比较的指标体系,首次以统一的指标体系专门将美国、日本、金砖四国与欧盟放在一起进行国际比较。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欧盟与美国、日本及金砖四国创新能力国际比较体系从2010年欧盟创新指数报告评价体系25 个指标中选取了12 个指标(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全球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10
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创新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1)异常值处理。根据Chauvene 准则,将超过均值2 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2 个标准差的数值视为异常值,在计算创新指数时,这两个值均会被此指标合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来代替。
(2)高偏态分布数据处理。评价体系中大多数指标均为0-1 之间的指标,但是有些指标数据远远超过了1,对于这些指标进行Box-Cox 转换,降低指标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
(3)缺失值处理。如果缺失值年份之前能获得该数据,则用最近年份的数据来代替,如果缺失值出现在评价起始年份,则用后面最近一年的数据来代替。
(4)数据标准化处理。按照以下公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5)计算创新指数。对所有指标取平均值,得到创新指数数值。
根据欧盟创新指数2010 报告的评价结果,我们对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四个地区的创新指数进行了估算,其中欧盟的数值来自于利用25 个指标估算的综合指数,另外三个地区的指数通过相关的图表估算而来。图1 显示了四个地区2006年至2010年五年的评价结果。基于图1 的比较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结论:
图1 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创新能力比较结果
(1)近5年来,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四大经济体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而且未来的上升趋势也比较明显,说明四大经济体创新战略的实施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相比创新能力有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没有迅速缩小的趋势。美国与日本的创新能力比较接近,处于第一层次,欧盟的创新能力处于第二层次,而中国的创新能力则明显处于第三层次。
(3)与其他三大经济体相比,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最快,创新指数从0.197 上升到0.232,5年增长了18%,远超过欧盟的2%和美国的4%,也超过日本的9%。
为了进一步反映中国与三大经济体的差距,我们以欧盟作为标杆对2010年各评价指标①计算数值时采用如下公式:x=100* (X/EU-1),其中X 表示某国家某指标数值,EU 为欧盟某指标数值。及2006年至2010年各指标变化情况②计算时用各自国际增加率减去欧盟各指标的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见图2 与图3。从图2 与图3 可以看出:
(1)无论是在创新驱动、企业创新行为,还是在创新产出方面,中国都全面落后于欧盟、日本和美国。与欧盟相比,中国占据优势的指标只有高技术产品出口一项,其余指标均明显落后。与日本相比,中国占据优势的指标只有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一项,其余指标均有较大差距。与美国相比,中国所有指标均有差距,其中大部分指标差距非常大。
(2)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相比,中国差距最大的是海外授权与专利收入占GDP 比例,中国落后于欧盟93 个百分点,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超过欧盟222 和168 个百分点。其次是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出版物数量,中国落后于欧盟97 个百分点,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超过欧盟94 和56 个百分点。
(3)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在PCT 国际专利申请、政府与私有企业合作出版物、国际科技合作出版物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四个方面远远超过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均至少超出10个百分点,尤其是在PCT 国际专利申请方面,中国的增长率超过美国和欧盟20 多个百分点,超过日本约15 个百分点。
图2 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创新指数各指标比较结果③图2 与图3 中国25-34 岁博士学位数量指标缺失。
图3 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创新指数各指标增长情况比较结果
与欧盟、美国和日本相比,金砖四国均属于创新追赶型国家。欧盟创新指数2010 报告中,欧盟分别与四个国家进行了创新能力的对比,这使得我们可以以欧盟为参照,比较中国与金砖四国其他三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差异①2009年则欧盟构建了专门的指标将2005-2009年欧盟与金砖四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由于指标的不同,2009年报告的评价结果与2010年有较大出入,在2009年的评价结果中,中国与俄罗斯创新能力比较接近,明显超过印度和巴西,而且2009年中国创新能力首次超过俄罗斯,排在金砖四国第一位。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了2010年欧盟创新指数报告的结果进行分析。,本部分所使用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与上一节完全相同。
从图4 的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1)金砖四国中,中国的创新能力水平不高,基本上与巴西、印度处于同一层次,明显低于俄罗斯。从2008年中国创新能力开始超过巴西,但是依然排在俄罗斯和印度之后,而且与俄罗斯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2)金砖四国创新能力有趋同的趋势,五年来,俄罗斯和印度基本上保持缓慢下降趋势,而中国和巴西则表现出了缓慢上升趋势,并且中国创新能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巴西。
图4 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创新能力比较结果②图4 中数据根据欧盟创新指数估算得来。
为了进一步反映金砖四国创新能力差异的来源,我们基于欧盟创新指数2010 报告的结果,以欧盟为参照系,对金砖四国各指标2010年现状及2006年至2010年增长率情况进行了汇总(见图5与图6)。基于图5 与图6,我们可以看出:
(1)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指标只有4 个,分别是高技术产品出口、PCT 国际专利申请、企业R&D 支出和高被引论文,同时中国有2个指标在金砖四国中完全处于劣势,分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和高等教育比例。
(2)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中国有6 个指标排在第1,分别是高等教育比例、企业R&D 支出、政府与私有企业合作出版物数量、PCT 国际专利申请、社会挑战类PCT 国际专利申请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其中优势最明显的是PCT 国际专利申请,超出所有其他三个国家15%以上,但是在国外授权与专利收入方面,中国的增长率没有优势,紧紧超过俄罗斯,低于印度与巴西。
图5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创新指数各指标比较结果①图5 与图6 中中国、印度25-34 岁博士学位数量指标缺失,国际科技合作出版物指标俄罗斯、印度、巴西缺失。
图6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创新指数各指标增长率比较结果
本文基于历年欧盟创新指数报告分析了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创新领先经济体的差距,分析了中国与金砖四国其他三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差异。基于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1)从1995年至2005年的分析结果来看,在主要R&D 支出国中,中国的创新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大部分欧盟国家,远低于以色列、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显著低于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高于印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国家。从排名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增长速度最快,10年间排名前进了8 位。
(2)从2006年至2010年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的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而且短时间内这种差距并没有迅速缩小的趋势。从分项指标来看,无论是创新驱动、企业创新行为,还是在创新产出方面,中国都处于全面落后状态,12 个指标中仅有1 个指标超越了欧盟,但是仍然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从增长率的视角来看,中国在多数指标上均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PCT 专利申请方面,中国超过美国和欧盟20 多个百分点,超过日本约15 个百分点。
(3)从2006年至2010年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创新能力在金砖四国中处于劣势,与印度、巴西创新能力比较接近,但是与俄罗斯相比有较大差距,金砖四国创新能力有趋同的趋势。从分项指标来看,中国在4 个指标上排名第一,但是有两个指标排在末位。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具有明显优势,有6个指标排名第一,其中优势最明显的是PCT 国际专利申请,超出所有其他三个国家15%以上。
自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来,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也高于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个国家。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欧盟的注意,已经被以创新追赶者的身份密切关注。创新型国家虽然可以理解为一个绝对概念,但笔者认为将其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来理解应该更为准确,是否是创新型国家,应该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在这种理解下,考察中国的创新型国家进程首先应该将其置于世界之中,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来监测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我们应该确定合适的标杆,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创新型国家进程进行定量的分析与比较,推进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6 ,(2):3-9 .
[2]胡 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J]. 中国软科学,2006,(7):6-11.
[3]徐冠华.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要问题[J]. 中国软科学,2006,(10):1-14.
[4]黄宁燕,孙玉明.法国创新历史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创建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9,(3):89-99.
[5]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06[EB/OL]. http://www.proinno-europe.eu/doc/ EIS2006_final.pdf 2011-5-20.
[6]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08[EB/OL]. http://www.proinno-europe.eu/EIS2008/ website/docs/EIS_2008_Final_report.pdf,2011-5-20.
[7]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09[EB/OL]. http://www.proinno- europe.eu/sites/default/ files/page/10/12/EIS%202009%20FINAL_updated.pdf,2011-5-20.
[8]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2010[EB/OL]. http://www.proinno-europe.eu/sites/default/ files/docs_EIS2010/IUS_2010_final.pdf,2011-5-20.
附表1 全球创新指数评价结果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