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2012-01-28 09:41蒙仁玖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保护装置球囊颈动脉

蒙仁玖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蒙仁玖

颈动脉狭窄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是颈动脉作为血液流通部位出现狭窄的情况。一般来说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引起,发病部位在颈内动脉起始以及颈总动脉分叉,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奇高,目前治疗该病的方式主要是外科以及药物。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患者恢复快、患者创伤小以及患者临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极具发展优势的治疗方法,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作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获得了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研究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效果和作用,并提出了展望,为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研究进展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外伤、先天性动脉闭锁、动脉扭转、肿瘤等。在我国约 80%的颈动脉狭窄性病变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中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在颈动脉会产生一些斑块,随着斑块增大以及破裂,造成颈动脉狭窄,低灌注性脑梗死。这种病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以及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脑部缺血、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偏瘫、失语、颈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等症状。

1 颈动脉狭窄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孙韶刚[1]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患者80%也是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早期颈动脉狭窄患者主要的症状是血瘀以及痰浊,但是晚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血瘀,因此在早期中医治疗主要以治疗痰浊,晚期则应该向医治血瘀转化。

2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研究

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分为支架置入治疗和其他方法两大类,目前最为重要的支架置入治疗方法分为血管内支架治疗以及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治疗[2]指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相应的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来确诊患者,给予服用阿司匹林、抵克立得,手术前注射鲁米那,然后根据患者体重建立静脉通道,肝素钠肝素化患者全身,明确血管开口情况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颈动脉狭窄大小,选择适合的支架,送入球囊扩张狭窄部位,支架置入后要造影,观察血流,术后 4小时拔出导管鞘,包扎,用沙袋压迫保持患者平卧4小时,治疗前后P<0.05,有统计显著性差异,血管内径>80%,血流比较通畅。姥义等[3]应用在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处进行支架置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在进行支架置入术后,颅外段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得到了比较好的治疗,原本颈动脉狭窄部位的内径明显增宽,而在收缩期流速的峰值逐渐降低。刘芳等[4]针对20例患者研究不同时段包括置入即刻、半小时、18小时以及6天纤维蛋白原受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清可溶性 CD 40配体等指标,结果发现各指标均较置入前升高,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迁移。

其他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治疗方法,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治疗,这种方法的主要观测指标为球囊扩张后颈总动脉狭窄率,通过应用模型的方式,使用八个大气压,共扩张三次,每次持续时间是30秒,应用Philips DSA随机携带软件,测量单纯球囊扩张之后狭窄率。一个月后复查球囊扩张组的平均狭窄率是(37.6±6.3)%。谷涌泉等[5]对5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进行了研究,采取内膜剥脱后动脉单纯缝合、人工材料以及自体静脉补片成形等方法对比研究,TCD监测的方法,结果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张善春等[6]分别利用血管超声以及脑血管造影方法来诊断颈动脉狭窄,观测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大小,得出结论血管超声诊断的效果较高,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情况,还需要使用数字减影血造影术的方法进行诊断。

3 脑保护装置的作用

宋善军等[7]指出首先应用放在比较狭窄的远处阻断装置来将球囊远置并使其充盈,使动脉的血流受到阻断,在完美的释放支架之后,将有斑块的血液用盐水来冲洗并且抽吸。其次是运用脑过滤保护装置,这种装置内部有很多小的网眼,将其在狭窄远端放置好,让血液以及粥样碎片顺利通过。最后是使用近端的球囊阻断装置,将两枚球囊放置好,阻断颈的所有动脉,用相应的导管来抽吸释放完支架的斑块血流。Wholey[8]曾经在一个研究中指出,使用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导致卒中相关性发生率是2.2%,未使用的为5.3%。

4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应用

赵振伟等[9]提出了利用滤网式脑保护装置来进行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对过滤网进行回收,并且观察脑栓塞的发生等,保持术后的回访,结果发现所有的案例均成功的进行,组织碎片有八个,无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脑缺血事故并无发生。刘西平等[10]对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进行研究,发现14例中只有2例,14.29%发生轻度卒中,患者治疗一般在两天以内完成,只有6例42.86%出现了低血压以及心率降低等情况,可知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既安全又可靠。王艳玲等[11]关于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中指出,保护伞的位置不能过高,防止影响颅内灌注等,在进行脑保护装置选择时要注意相关的原则,包括对保护伞与狭窄远端 2cm处的动脉直径要保持相等,保护伞也要保持在血管内的稳定,防止斑块的脱落等问题发生。李均荣[12]着重突出了在进行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以后的术后处理工作,由于在进行手术之后会在患者的身体中存有肝素等物质,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监护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是患者神经系统体征、血压以及心率,要辅以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并且要在凝血活酶比较正常时才能拔出鞘,在这以后的两个小时之后进行速避凝的注射,三天内注射六次,每十二小时进行一次的注射。刘健林等[13]指出了在应用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时的一些相关技术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主要技术包括多血管病变处理、支架置入后扩张、颈动脉到位技术、狭窄血管预扩张、穿过病变技术等,特殊情况包括多血管病变、重度的颈内动脉狭窄、单侧出现重度的狭窄伴随对侧闭塞等。

总之,作为一种相对新的治疗方法,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确实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着重注意由于该种方式导致的并发症现象。

[1]孙韶刚.颈动脉狭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340-2342.

[2]陈瑞文,王明理.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1-3.

[3]姥义,赵宝珍,柳标.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前后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09):22-25.

[4]刘芳,王大明,刘加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循研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系列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8(02):56-34.

[5]谷涌泉,张建,齐立行,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58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1):864-868.

[6]张善春,迟路湘.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4):408-410.

[7]宋善军,韩兴军.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0):1100-1102.

[8]Wholey WA.A cariologist in the carotids(review),2004.

[9]赵振伟,曲友直,秦怀洲,等.滤网式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3):264-367.

[10]刘西平,高励,张仲,等.颈动脉狭窄在脑保护装置下的支架置入治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6):198-800.

[11]王艳玲,张秀海,张分明,等.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及随访[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4):295-297.

[12]李均荣,李圣华,陈米明,等.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6): 410-412.

[13]刘健林,马强.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4):258-260.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猜你喜欢
保护装置球囊颈动脉
新一代分布式母线保护装置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基于单片机和模数化设计的低压侧电压监视与保护装置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因设计缺陷导致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失效的分析
关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的讨论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