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姚庄镇委员会姚庄镇人民政府
姚庄镇位于嘉善县东北部,处于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位置。2008年以来,姚庄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神,积极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和农房改造集聚,同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加快人口集聚,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基本构建了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2010年6月,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一期桃源新邨社区正式建成,截至目前,已有816户3200多名农村居民入住城乡一体新社区。通过对集聚农户原有宅基地复垦和附属土地整理,盘活土地688亩。姚庄镇的主要做法为:
——摸清家底,努力体现农村的真实性。采取发放调查表、座谈会、上门核查等方式,一方面摸清了镇域内农户的数量、户均合法户型建筑面积、户均生产性服务用房面积等情况;另一方面摸准了绝大多数农民自愿置换且集聚居住到新社区的基本心态。根据农民需求设计户型面,并配套了既可用`于文体娱乐、又可置办“红白事”的多功能用房等公共设施。
——合理布局,努力体现规划的科学性。修编了《姚庄镇域总体规划》和《姚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镇域规划为商贸居住区、工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区三大区块。在商贸居住区中规划建设“1+2”城乡一体新社区,按照“一次整体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逐步完善功能”总体要求,分期开发建设。
——慎研政策,努力体现政策的平衡性。坚持正确处理好“政府可承受、农民可接受、工作可推进”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农民自愿置换原则,在反复论证基础上形成了《姚庄镇农村住房置换城镇房产实施办法(试行)》。农户支出成本较轻,易于接受。
——统筹建设,努力体现工程的优良性。成立了姚庄新市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农房改造集聚项目的运作主体,承担项目的建设、投融资、宅基地复垦等工作。同时根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统一结算”的要求,按照“整体置换+零星置换”相结合、置换户与拆迁户统一进新社区集聚、置换协议签订后必须先腾空并拆除旧房、置换户委托新市镇公司代建复式公寓房等方式推进建设,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
——用心管理,努力体现管理的科学性。对已建成的一期桃源新邨社区,采取“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1+3”社区组织框架,即建立社区党总支和社区管委会、党员议事会和居民议事会,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服务。
从姚庄镇已经实施的农房改造集聚工作实践来看,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愿至上,受到了全镇广大农民欢迎。姚庄镇始终坚持农民自愿这条底线,合理把握“改革的力度、政府的承受度、农民的接受度、建设的速度”“四度”有机结合,找到政策的“平衡点”,推出了让各方都可接受的政策,让农民根据自身需求来自愿置换,不搞一刀切,不强行置换,真正与征地拆迁分开,避免了推进中的诸多矛盾纠纷,也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深受农民欢迎。
二是复垦到位,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水平。在新社区建设推进时,姚庄镇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契机,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及时将置换户的农村住房、非住宅房及附属物等全部拆除,按照“田成方、路成格、林成网、进出水沟渠配套”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土地复垦,复垦后的土地由所在村流转给规模经营户经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万亩鲜食黄桃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土地复垦项目,完成土地增减平衡1032亩,其中1/3用于农房改造集聚新社区建设、2/3用于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有效破解了土地要素瓶颈制约,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改革户籍,提升了居民管理服务水平。姚庄镇紧密结合农房改造集聚的进度,积极探索“农民带地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对已进新社区的816户农户,在行政村登记的基础上,在社区再次进行户籍登记,明确置换农户“权利两地共享、义务两地共担”,建立了居民“双向”管理服务制度。按照“生活原则上以社区为主、生产原则上以原行政村为主”的模式,高标准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功能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原行政村统一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室,落实专人服务置换农户,确保居民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四是各方认可,形成了“可学可推”工作模式。到目前为止,1200余个团队超过5万人次的参观考察,农房改造集聚做法被央视《焦点访谈》等各级媒体报道。国土资源部、中农办、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对姚庄镇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模式贴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