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飞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北京101601)
大学生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任飞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北京101601)
当今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政治意识淡化、信仰危机、功利化倾向、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交织、就业期望过高等。世情变化、社会转型、传媒影响、教育弱化、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要虚实结合,从加强理论教育,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网络手段等多方面入手。
大学生思想 思想教育 主流思想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在世情变化、社会转型、传媒影响、教育弱化、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当今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着政治意识淡化、信仰危机、功利化倾向明显等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
由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政治冷淡主义”倾向,相当多的大学生还出现了政治追求“虚无化”的倾向,这是相当危险的。如在经常讨论的时事话题中,仅有16.7%的学生选择“两会”召开,15.8%学生选择“国庆60周年”和“五四运动90周年”,对于“改革开放30周年”、“台海局势”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等热点的关注程度均未超过10%[1]。笔者研究发现,所有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都高度认同,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却差距甚大。能够把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爱党统一起来的学生并不多。
当前大学生信仰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不信仰马克思主义。重庆市委调研组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中有5%的人从来不信马克思主义,有11.5%的人原来信,现在不信,还有22.4%的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意味着作为未来国家栋梁的大学生群体,竟有高达56.2%的人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2]。第二,信奉西方思潮。内蒙古社科联陈江等人的调查显示,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尤其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有35.6%的大学生不赞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终将逐步融合、走向趋同”的观点,但有36.9%的大学生赞成这一观点。在“瑞典福利国家式的社会主义是最理想的”问题上,不赞成的大学生有33.3%,而赞成的大学生也达到了33.1%[3]。第三,信仰宗教。重庆市委组织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调查发现,约占14%的人信仰宗教,约占2.7%的人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约占23.6%的人曾经参加过宗教活动。每到宗教活动日,约0.9%的人每次必去参加各种宗教仪式,约6.2%的人大多数时候会去,约5.8%的人半数时间会去,约19%的人偶尔会去[4]。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在青年大学生中也有着很大的潜在市场。对于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有59%的大学生认为是寻找精神寄托,13.7%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劝人向善,13.7%的大学生认为受亲友影响,2.1%的大学生认为是悲观厌世,0.4%的大学生认为是因为迷信[5]。第四,信仰实用主义。有的大学生把实用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具体表现为:人生目标是追求名誉、地位、金钱;入党动机是“为了个人发展捞取政治资本”,或“是为上学和走上工作岗位得到更多的实惠”;学习目的是“为今后的就业和前途”或“既为国家,也为自己”。大学生择业动机变化较大,就业意识中理论主义色彩日渐淡薄,实惠主义思想日渐上升。
对如何看待学习和考试的问题,有些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仍然停留在“60分万岁”的认识上。有1/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没有兴趣。有18.3%的学生得过且过等文凭。与以往调查结果比较,这部分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升高,应引起高度关注。有15.9%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无用,与社会需要脱节,明确表示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未来也没有规划。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现象在当今90后大学生当中较为普遍,他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参照标准。面对90后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我们不必惊慌失措,但更不可疏忽大意、视若无睹,关键是要区分层次和主流,加强因势利导。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学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叠加,使得很多大学生出现了消极心态和心理不适的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下降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中遇到烦心的事情,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找身边的好朋友倾述(55.1%),排在第二位的是“父母”(14%),之后是辅导员(9.7%)和政治理论课教师(5.8%),还有15.4%的学生选择谁也不找,自己排解[6]。在被问及是否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时,有35.1%的大学生认为不需要,48.6%的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只有16.3%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很需要。这表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同度不够。不少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误解,有了心理问题宁愿自己消化和忍受也不愿意去咨询[7]。
现实告诉我们,多数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期望值仍然较高,部分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2009年的一项调研显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推迟就业。但有26%的大学生仍对就业前景抱有过高期望,希望能到机关和国企找到较为体面的工作。愿意降低身价,在较低层次岗位上就业的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有所增加,但由于受制于资金、经验、技术等因素,真正实施创业行动的仍是极少数。2010年8月5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项关于择业观的调查。对于“最想去的工作单位”,有63%以上的人选择政府机关,选择国有企业的人数排在第二位,占11%。对于“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和职业稳定性。对于“对实现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排在前两位,且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影响很大。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困难。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快速推动,使得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这些西方思潮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新的思想和理论知识,会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则会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思潮中的民主社会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指导思想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和改良主义等思潮,都可能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混乱,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信仰信念等产生极大的偏差。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超越经济活动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及行为准则,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心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的冲击与弱化。同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伤害了大学生对党的感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了党和政府的主流是好的,片面地看待腐败现象,他们由对腐败分子的痛恨,进而发展为对党所提倡的东西产生怀疑,并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严重削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调研发现,大学生在接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不科学的、不健康的甚至反动信息的影响。网络上庞杂的信息会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网上制造病毒,传播色情、暴力等信息,使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频发,这些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国高校在一段时期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明显削弱了,这就给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可乘之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大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没有及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引发一些错误观念。
就业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无论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待业的大学生都有着共同的感受,即就业极为困难。就业是生存的保障,然后才能发展。就业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诱因。生存、发展得不到保障的就业困境,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生思想动态判断机制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在未来的发展态势、动向和结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判断。也就是说,它是通过分析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及特点,借助大量的信息资料,结合在实践中已获得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从而预测到大学生群体将会出现的主要思想问题。应从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动态判断机制。一是科学制定高校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对大学生思想危机引发的潜在危机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风险和危机制定相应应急方案。二是建立专门的思想判断机构。应专门建立由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总揽全局的思想动态判断机构,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危机管理的决策机构,实现危机管理机构的扁平化,保证信息快速、准确传递,迅速决策。三是着力加强思想信息沟通。确保思想动态信息及思想危机信息能够快速到达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做出反应,进行有效监控,避免事态扩大。四是充分保障思想动态工作所需资源。能迅速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应对危机,提供充足的财务预算、物资和设施设备。
第一,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选拔那些社会主义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业务素质高的优秀人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来龙去脉,让大学生认清错误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性。使大学生明白中国的国体、政体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最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要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努力消除各种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第二,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大学生能否树立起科学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信仰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保证,同时也是抵制和消除各种错误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重要环节。第三,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之路。要通过国情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国情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外,还要关注大学生在课外阅读和业余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与学习。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视、听、读等方面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
当前围绕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动态反映出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第一,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不平等现象已经出现代际传递。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本身就有一定差异,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对中国未来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科学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前社会上关于“富二代”、“官二代”、“农二代”等的讨论已使这个问题不容回避。第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降低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来看,觉得国有企业待遇好都想挤破头进去,觉得做公务员好大家都争着进政府机关,很少有人去思考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兴趣,什么样的工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讲求“人岗匹配”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忽视专长和兴趣的就业,对社会来讲是效率较低的。第三,大学生就业观暴露了社会创新创业精神的缺失。许多大学生就业时的理想标准是“钱多活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一旦创新创业精神丧失殆尽,用于财富分配的力量远大于财富创造的力量,社会前进的动力将大大消解。对于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凸显出来的问题,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职业成功观和择业观。要让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成为持续取得成功的动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思想动态有着密切关系。当今大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比较优越,经历的挫折少,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低,内心脆弱。甚至有的大学生产生绝望无助的消极心理,用自我封闭或暴力宣泄等极端手段排解心理压力。因此,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诉求,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把心理咨询工作当作长效工作进行推广,打破心理咨询就是代表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的误区,明确心理咨询是正常人排解情绪、疏导心理障碍的绿色保健途径,鼓励大学生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化解自身的心理问题,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做好帮困工作,努力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帮扶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学生懂得在如何成才和成什么样才的问题上做出符合时代发展、国家需要、个人成才的正确选择。
校园文化是学校以先进文化为主导,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传播新思想,接受新观念,修身明德,立言正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吸收各种社会思潮中积极的和有益的因素,抵制和批判消极的和有害的观念。要在当代大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和抵制以多元化为指导思想和多党轮流执政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思想观念;反对和抵制“趋同论”观点和全面实行私有化的理论观点;反对和抵制个人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想意识;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虚无主义。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抵制和消除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变革,是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具有动态形象性、快捷即时性、真情互动性、多点对应性等传播优势。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话语平台,一个虚拟的自由空间,一个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风向标。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引领大学生思想中的作用。要用“对话”理念做指导,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灌而不输”的现实难题。这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焕发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1][6][7]徐润生梁旭光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实证研究》,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
[2][4]重庆市委重大调研课题组:《关于“信仰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2期。
[3]陈 江杨一江等:《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http://theory.nmgnews.com.cn/system/2010/02/09/ 010383046.shtml
[5]卢奉杰杨长征:《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责任编辑:邢 哲)
2012-02-15
任 飞,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团委书记,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