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琳
吉林化工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吉林 吉林 132022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发展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
马 琳
吉林化工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于国际化人才需要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形式。利用国外高校先进成熟的教学理念,办学方式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我方所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实力和水平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目标。科学合理的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制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效性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发展;问题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problem
在20实际80年代至中国1995年,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可以说中国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中外合作办学”没有相关的专门政策和法规去指导和约束,出于几乎空缺的状态。可以说在当时,我们国家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处于“无章可循,摸着石头过河”的尴尬境地[1]。1995年1月26日,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阐明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其中有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补充[2]。”《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作为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以来第一个全国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规章,使中外合作办学在全国范围内走上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发展轨道。同时,纵观世界,在199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真正被提上议程。其中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也呼吁了全世界各国都必须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强调指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世界高等教育过国际化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此后,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3],签署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国跻身于并完全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入世,与国际接轨,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其在如何引进,整合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如何进一步加大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方面,承担了历史性的改革重任和责任。但是应该承担什么样的重担,肩负什么样的责任,伴随着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逐步完善而日渐明朗。2002年12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了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的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全领域,高层次发展。2003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并与同年的9月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的规范性和透明性上更上了一个台阶。随后的2004年6月,教育部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并自7月开始施行[4-5]。其内容当中不但指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收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定义的同时,此项实施办法也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当中最为重要的。它细化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而且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不难看出,无论是最初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都为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6]。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是对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延续。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开拓过程中,教育界也随着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教育模式从以往单边侧的单一模式,效仿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开始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模式中转变。由此可见,这是百年来,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更高一层上的延续和推进。
自1986年,吉林化工学院与日本山形大学工学部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签订了关于教师学生交流,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内容的友好合作协议,自此便打开了吉林化工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门。随后至今的26年间,我院同6个国家,20多所院校,企业和国外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正式签订的协议达19项,在此期间,我校不断接待外国来访团组三十几个,接待来校讲学,合作人员50多人,派出访问团组近20个,派出讲学与合作人员20多人,派出出国留学人员120人次,以多种形式派出学生参加韩国高丽大学,日本山形大学以及日本株式会社间口进行短期交流,攻读硕士学位及实习。同时,学校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俄罗斯和日本聘请了专家及外教40多人次,教授英语,日语,俄语等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近30年的国际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促进了我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拓宽了合作办学渠道以及学生的毕业就业渠道,提高了我校在国外的知名度。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从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来看,截止2012年5月,吉林化工学院已经开展2+2,1+2+1,3.5+1.5以及4+1为主的嫁接性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学校和国外学校分期进行学习,互相承认学分,互发毕业文凭以及学位授予。同时,在吉林化工学院,通过聘请来自日本,美国等国外教授和教师来我方讲学,吉林化工学院还开展松散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陆续派出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借鉴国外院校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教学经验,此外,我院还积极开展与国外院校短期学习,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实现教学,科研与国际化接轨的双赢模式。
从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来看,其覆盖了工科,理科和文科三个方面。本科层次的项目涉及了以实用专业和社会上就业比较热门的专业为主,同时一些专业性强,高精尖专业方面的项目也有涉及,例如,机能高分子工学学科,有机装置工学学科,生物工程化学工学学科等。研究生层次的项目专业涉及计算机,数学,经济,商务管理。医学以及文类专业也被包括其中。可以看出,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和内容都是依据本校特色和需求,本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立我校品牌专业来开展的。
3.1 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少,横向省内其他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吉林省高校来看,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起步不算晚,但是在随后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绝对数量偏少,在吉林省高等教育中还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没有成具规模。办学层次来看,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我院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基本都是维持在本科层次阶段,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仅有一个,博士生层次的没有。
3.2 办学规模小。吉林化工学院还没有自己专门独立的教学培养环境,从吉林省开展较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来看,不管是从机构设置,项目开展,都有自己独立的校园和教学环境,而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即是以和本部校园为依托,利用本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某种程度上节省了开支和师资的利用,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弊端,难以形成国外教学教育分为,难以形成办学特色,而且让人误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与我们现有的普通的高等教育没有任何区别。这样不利于培养国际型人才,同时,我校从每年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数上来看,数量较少,发挥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7]。
3.3 师资队伍建设急待解决和管理力量的薄弱
从实践效果来看,师资管理队伍的建设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国际型人才的先决条件在于高校拥有一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一流的教师培养队伍。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应当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教育水平,而目前,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目标培养所要求的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最后,在教材使用和专业课程设置上,还比较死板,还继续遵循现在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培养国际型人才。
4.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吉林化工学院不论从领导者,教师到学生,应当统一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认识,并且提高认识,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就不会有中外合作办学实质上的运作。我们可以首先通过组织全体师生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组织讨论,使大家对其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扩大和加强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广播站,宣传园地等多种途径为师生营造中外合作办学的氛围,通过聘请外国专家和知名学校的教授以及学者来华作学术报告,组织学生参与交流研讨会并进行学习,发挥学生团体组织的作用,提高学生中外合作办学的意识。
4.2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科学合理的实现教育过程的自然过渡
我们在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根据合作办学的要求,学生的素质和特点,贯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地探索学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首先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们应当在使用现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之上,借鉴国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内容,采用优选教材的方法以适应现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通过班级设置分为普通班,强化班和提高班进行区分。对于培养中外合作办学人才的强化班和提高班,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上以及专业技能训练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强化班中,可以设置要求基本功扎实,专业性强,外语程度要求较高的课程;在提高班,我们可以在和强化班一样课程的同时,开展以扩展学生知识面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课程。三类班级无论在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上都有所区分不同。同时,我们在保持本校特色专业课程和优势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增加外语学时,重视对学生综合外语,尤其是对口语和听力的培养[8],使其在大三之前具备能够听懂外语的水平,在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能够直接具有用英语理解和适应外教讲授专业课程或者中方教师讲授的专业课程的能力。我们要在学习,实践,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各个阶段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4.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管理人员水平[9]
对于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我们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10]”的政策,加强我校与国外院校的联系与合作交流,通过派选教师到国外进行研修,考察,访问,合作进行科研等手段,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和业务素质,借鉴学习国外的一些优势学科,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同时,聘请国外专家教授来我方兼职做名誉教授,开展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讲学,讲座等,让师生直接体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了解国外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精尖的研究成果。同时,作为辅助的教学管理部门,我们也应该迎接新的挑战,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因此,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有良好外语基础,熟悉国外教学管理模式的人员,派遣这些人员到国外进行研修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合作办学的管理使命。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的教育培养方式,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已经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又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11],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实效性,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1]张国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与反思[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1):36-38
[2]肖地生,顾冠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外合作办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9-12
[3]胡焰初.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立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2):140-14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条例.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A].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2004年版)[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杨岭.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政策法规分析[J].教学研究,2011, 34(5) :10-13
[7]王卫平.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以山西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24) :151-153
[8]张菊.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0 (2) :124
[9]陈晨,刘晓鹏,张晓云.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9 (2) :30-32
[10]沈轶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小议合作办学课程互认[J].才智,2009 (32) : 100-101
[11]胡娜.中外合作办学的任务与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24-27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Based on the situations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Ma Li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department, Jilin, Jilin, 132022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as a new mode of running,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important form when international talents are needed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globalization .Using foreign advanced and mature teaching philosophy,also the running form and th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us,enhance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on strength and level are the real goals that we finally pursuit.According to our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tem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We must find out problems in time and research them, then solve the problems,and achieve the effectiveness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ystem finally.
G521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3.122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03281152
马琳(198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