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静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4
关于增强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刘春静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4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增强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从加大经费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就业观念等方面对增强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增强;民办高校;就业能力
enhancing;capacity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employment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变得日益严峻,尤其是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当前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成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增强我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民办高校办学的根本,几乎所有民办高校都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当成重要工作来抓。但遗憾的是,当前对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尤其是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增强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意味着增强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找工作时能脱颖而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而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大部分民办高校比较注重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其顺利就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队伍中的一员。保证民办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可以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是促进民办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强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普通高校总共有1867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14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截至2006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71.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0.1%,本科生就业率为80.30%,高职(专科)生的就业率为62.5%。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民办高校显得尤为突出。”[1]而造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缺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梳理了我国民办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一些经验,同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经验,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广义”就业观念、树立“创造就业岗位”的就业观念等途径来增强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实现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合格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素质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民办院校毕业生最缺乏的素质分别是敬岗爱业精神、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由此可见,民办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的不足与教学改革的滞后以及学生自身没有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等因素有关。因此,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以及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1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大部分民办院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方式是自筹经费,因此,大部分民办院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对此,潘懋元先生深有感触,他说,“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低投入,甚至不投入,但高收费。我们要把高职办好,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我们的重大问题。”[2]由于资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实践性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相对不足,例如有些专业的学习需要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但学校机房却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上机的需求;有些语言类专业需要给学生开设口语、听力等课程,但学校却没有相应的语音室来组织教学活动;有些机械类相关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但却没有先进的CAD/CAM实习室、数控实习室等,因此,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这些实践性教学设备的缺乏,最终会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较差,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因此,增加民办院校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是我国民办院校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首先,民办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政府有关资本的投入完善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为例,2012年与山东省人力资源保障局合作建成山东省最大最先进的培训基地,那么学院作为项目的合作者优先享有基地的使用权,为本院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其次,民办院校可以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是解决我国民办院校教育经费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我国民办院校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可以看出私营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外资企业等民间资本向民办院校投资,积极鼓励中外合资办学。最后,建立民办院校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就是由众多社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管理机制,“除联邦和州政府外,经济部门、行业协会、联邦劳动局、各类公共部门和教会均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2]
3.2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民办院校要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应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就业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培养“专业精、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民办院校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制订适合本地区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学校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但笔者从多场民办院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了解到,一方面,虽然有的毕业生已经降低了自己的择业标准,但却仍然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不少企业不惜“高薪”却找不到令企业满意的毕业生。主要是因为这些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缺乏,如: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和自信力等。因此,民办院校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议学校构建包括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职业选项等内容的全面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系统完善的就业能力,既具备第一岗位的就业能力,又具有转换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毕业生岗位选择的余地。其次,学校应加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把课程开发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课程开发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能够把高技能人才岗位群和一般技能岗位群的不同需求区分开来,明确胜任这些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并对这些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每一种能力培养所要具有的具体知识结构。最后,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能通过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专业实训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该校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实习教学入手,为学生专门划拨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场地,建立起校内实习公司。该校内实习公司模拟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实行校企相结合、教学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学校的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该校通过五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先后有三十多所院校前来参观学习,其中有多所院校以其为例,也成功地成立了类似的实习公司。
3.3 转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
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选择职业时青年的想法》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3]马克思的这一择业建议,同样适用于当今我国民办院校的毕业生,也应该成为毕业生的择业指南。但是,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民办院校毕业生仍然坚持传统的就业观念。对于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由于受这些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矛盾现象。因此,民办院校应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从长远利益出发,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自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通过增设就业指导课程等方法转变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是确保民办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条件。
3.3.1 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民办院校毕业生作为稀缺人才所具备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企业逐渐放低了对人才的学历要求,而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愈演愈烈。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民办院校毕业生要树立新的“广义”的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稳定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出于什么工作岗位,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单位,甚至从事个体行业,都是就业。总之,毕业生可以从事一份工作,也可以同时兼任几份工作;可以从事较高收入的工作,也可以从事一般收入的工作;工作地点既可以是城镇,也可以是农村;毕业生既可以从事稳定的长期工作,也可以从事不太稳定的短期工作。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念将会大大扩大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单位性质涉及民营和私营企业(35.4%)、事业单位(33.9%)、三资企业(10.2%)、党政机关(9.5%)、国有企业(9.4%)、乡镇企业(1.5%);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地点涉及珠江三角洲(70.7%)、粤东粤西(21.8%)、山区(6.1%)、外省(1.4%)。”[4]
3.3.2 树立“创造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
从目前来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已经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这一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然,民办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毕业时准备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为4.6%。这种状况表明,相对于创造工作岗位,大部分毕业生仍然倾向于选择工作岗位。毕业生创业意识的淡薄,与民办院校教育中缺乏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有关。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寻找一个工作岗位,却忽视了培养他们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因此,加强对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增强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民办院校需要把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从新生进校起就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其次,应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如培养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等。创业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作为培养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最后,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创业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如举办创业竞赛、邀请创业家来校作报告等,在全校形成创业的浓厚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1]大学生就业“三个力争”[N].羊城晚报,2005-12-30.
[2]周济.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3]潘懋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2003,(6).
[4]罗三桂.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路径选择[J],2008年第12期
Enha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Liu Chunjing
Shandong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Jinan 250104, China
Accompanied by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which civilian-run colleges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issue particularly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for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re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graduate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chools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from increased funding, deepen teaching reform,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idea to enhance civilian-ru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of exploration.
G64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