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城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2-01-28 00:10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调研组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勤务台州市交通管理

□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调研组

(台州市公安局,浙江 台州 31800)

台州市城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调研组*

(台州市公安局,浙江 台州 31800)

由于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改革传统的交通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台州市交警部门紧紧抓住城区交通管理面临的新矛盾,深入推进城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实现了勤务机制的三大转变,工作面貌明显好转。进一步推进勤务机制改革要坚持正确理念,坚定决心,追求实效。

城区交通;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台州

当前,随着台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区交通管理压力日益增大,传统勤务机制的弊端随之凸显。对此,台州市公安局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立足路面主战场,沿着“传统+科技”路径推进勤务机制改革,通过屯警路面、网格化布警,切实提升对面上交通秩序的驾驭力,走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城区交通管理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台州城区勤务机制改革的背景及做法

勤务机制必须与交通管理工作要求相匹配,能够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否则,将严重制约工作开展。交通管理的内部勤务机制必须主动适应外部形势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勤务机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力。

(一)开展城区勤务机制改革的背景。

1.群众期待改革。民意导向是台州市公安工作的总方向。近年来,台州市在警民恳谈、大走访“开门评警”、行风政风民主评议等活动中,掌握了大量社情民意。从各方面反馈情况看,群众对于缓解交通“两难”问题的诉求异常强烈,期盼交警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形势倒逼改革。当前,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城区交通管理正面临着事故多发、拥堵问题凸显、服务水平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原有勤务机制粗放式管理的问题逐步暴露,如分工不明确、工作难落实问题;吃“大锅饭”、搞“一阵风”运动式管理问题;基层机关化、坐等办案被动式管理问题,等等。这种勤务机制与新形势新要求构成矛盾。不尽快破解这些矛盾,必将使得全盘工作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3.创新引领改革。从台州路桥、椒江等先行开展勤务机制改革的地区看,通过提高路面见警率,加大了路面管控力度,迅速形成了交通严管态势,促进了交通秩序的持续好转,更重要的是上述两地通过民警上路来历练队伍,治庸、治懒、治散,带动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两促进、两提高。改革现行勤务机制是台州市交管工作顺应形势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城区勤务机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1.落实“两化”要求,实现网格布警。一是辖区网格化。根据各地道路实际情况、路口路段复杂程度、管理工作任务轻重等将城区细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有负责人、有专职队伍、有明确工作任务。台州市路桥城区交警中队把整个辖区分割成4个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区,一名副中队长负责一个责任区的管理,每个网格组配备民警2-4人,协警20-30人。二是任务项目化。对每个网格所承担的管理任务逐项明确。要求实现六个到位:①警力安排到位。早晚高峰主要路口有人上岗执勤;主要道路有人巡逻;重点路口有人执勤。②排堵保畅到位。对区块内的堵点、乱点进行动态排查和及时治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拥堵,确保畅通。③快速处置到位。网格组负责辖区内事故的先期处置,要求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事故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④安全设施维护到位。各网格组监管区块内的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遇有标线不清或标志设置不合理的,提出整改方案,及时予以解决。⑤沟通协调到位。对区块内的红绿灯参数设置、路口渠化、车道设置、配建停车场、挖掘道路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⑥事故预防到位。要求各网格组定期研判区块内的交通事故,分析成因,开展针对性整治。

2.坚持三个结合,丰富改革内涵。一是坚持与科技强警相结合。将建立新勤务机制纳入现代指挥体系构建中。截止2011年年底,台州市9个县市区将全部建立交通管控中心。管控中心接入了信号控制、电子警察等系统,实现了信息一体化。为一线执勤民警全部配备具有GPS定位功能的移动警务通,建立了重大、突发警情网格组执勤民警快速响应机制,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利用GPS还解决了见警率考核难的问题。二是坚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为充分发挥网格勤务屯警街面、反应快速的优势,对一定额度内无异议的纯经损事故由网格组民警到场协调撤离现场,切实做到“快到、快断、快撤、快疏”;对重大事故由网格组民警先期到场维护秩序、疏导交通,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区畅通。三是坚持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评先评优工作向一线倾斜,高度关注来自一线、坚守一线、服务一线的好交警,用身边的典型感召队伍、鼓舞斗志,挖掘、培养了黄岩九峰路口好交警王义生、路桥女子岗亭等一批交警典型,为深化勤务机制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3.强化四项举措,加快改革进度。改革是新旧事物更替的过程,期间必将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在推进勤务机制改革过程中,市局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消解阻力。一是统一思想。改革的最大阻力在于人的思想,推进改革首要任务是化解抵触情绪。为此,市局将勤务机制改革要求纳入市对县的打防控考核,以统一各局“一把手”思想;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现场会等,统一交警大队班子成员思想;通过强化典型宣传、完善奖罚机制等,统一民警思想,上下达成共识。二是试点引路。为使一些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充分暴露、提前应对、尽早解决,使改革全面顺利推进,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道路状况等诸多因素,精心选取了路桥、椒江、三门三地进行试点,及时进行总结,使得各个层面的改革都有参照样板。三是强化保障。为有效解决改革中涉及的人、财、物等问题,通过合并内设科室减少机关警力、壮大协警队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将警力向一线倾斜。各县市区大队分别精减内设机构1-3个,新增交通协管员20-100人。此外,通过划拨专项经费解决装备问题,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四是考核引导。坚持支队、大队、中队分级考核。支队对大队的考核不仅突出见警率、管事率等量化指标,而且增加了当事人满意度、群众认可度等新的要求;大队重点解决一线人员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中队具体负责各项任务的最终落实。分级考核形式各有侧重,逐步细化,体现了科学、客观、公正的要求。

二、台州交警勤务机制改革的成效

(一)勤务机制的三大转变。勤务机制改革是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而言,勤务机制改革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一场“自我革命”。台州市的改革不是机械地对原有勤务机制的修修补补,而是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一是从被动勤务向主动勤务转变。当前交警的信息化建设渐成规模,这也使得民警对科技设备的依赖性日增,靠设备执法、靠设备管理等被动式工作倾向日益凸现。2010年,台州市非现场交通执法占比高达九成。新勤务机制体现了“主动”,坚持以路面为主战场,科技武装的交警上路,提升了对辖区交通管理问题的感知力,使得警务活动从被动反应向主动管理、主动服务转变。

二是从粗放式勤务向精细化勤务转变。新勤务机制利用网格的形式对日益繁重的城区交通管理职责进行细化,并对各个网格组承担的工作职责进行项目化分解和量化考核,精细化的管理使得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不断增强,从机制入手推动了管理效能的提高。

三是从“运动式”勤务向“基础型”勤务转变。随着近年来交通形势的变化,管理任务不断加重,各级专项行动接踵而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些专项行动最终都要在基层落实。对于打不完的“运动战”,基层极度紧缺的警力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工作陷于被动应付状态,最终是削弱甚至荒废了基础。新的勤务机制强调了“基础”,立足路面主战场,警力下沉,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固本强基,实现了从“运动式”勤务向“基础型”勤务的转变。

(二)工作面貌的五点变化。勤务机制改革的三个转变带来了城区交通管理上五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是事故处理“快”了。各地采取网格组事故先期到达现场和一般经损事故快速处理的模式后,出警速度大幅提高,事故处理成本明显削减。据台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统计,勤务机制改革后,城区交通事故出警用时缩短了5分钟,群众满意度上升了14个百分点,42%的经损事故能够通过网格勤务处理。

二是城区道路“畅”了。勤务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全市共消除堵点23个,没有发生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特别是主城区的椒江大桥、金三角、市府大道等易打结路段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理。

三是基础管理“实”了。城区交通标志标线进一步完善,全市新施划免费停车位2600个,对一批被挪用的车位进行恢复,切实改变了无序停车的状况;协调交通、城建部门,完善标志212块,新施划标线370平方米,渠化路口26个;对红绿灯进行智能化改造,全市有4个县市区红绿灯实现统一联网和配时优化。

四是队伍形象“好”了。新勤务机制很好地历练了交警队伍。2011年,全市有3人被评为浙江省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4人被评为省执法标兵;3人荣记个人三等功。全市新建了一批岗亭,推出了全省首个以民警命名的岗亭——王义生文明执法示范岗。

五是警务效能“高”了。新勤务机制的综合成效逐步显现。通过加强路面动态监管,有效地破解了重点车辆监管难的问题。将“禁酒驾”整治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查处酒驾总例数继续稳居全省各地市前列。在“清网行动”中,充分发挥新勤务机制的优势,反复上门开展规劝,本地逃犯清网率达72%。

三、进一步推进勤务机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改革是破旧立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成功的改革对于带动事业突破困局具有决定性意义。基于台州交警的勤务机制改革实践,笔者认为,改革需牢牢把握并始终坚持以下三点。

(一)改革要坚持正确理念引领。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好比舵手,改革所秉持的理念直接掌控着改革的前进方向。

1.坚持民意导向。交管事业的发展进步,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出行权,交通管理是保民安、惠民生的崇高事业。只有把群众当主人、当老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改进工作,把缓解群众最为关心的城市“两难”问题作为改革首要任务,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作为、主动作为。

2.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注重准确把握警务工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自觉将改革纳入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总框架内,而且要理性分析台州交通管理工作所处阶段和在全省所处的位置,客观看待当前正面临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凸显、服务水平滞后等问题,坚持以问题为牵引推进改革,使得改革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

3.坚持“传统+科技”。“传统+科技”是近年来指导台州公安工作的重要理念,也是发展经验的总结。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发展传统,要以民警上路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撒向路面,开展主动管理,积极服务群众,同时又大力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警务效能,以管理模式的优化和科技手段的运用带动管理水平提升。

(二)改革要坚定决心。一要敢于碰硬。在当前交警队伍普遍面临年龄偏大、基层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改革触动每个人的利益,出现阻力是难免的。实践中,要慎开口子、不搞例外,特别是在精减机关警力下基层等触及核心利益时,要坚定决心,排除一切阻力,一抓到底。二要持之以恒。要充分估计改革中有可能遭遇的阻力,正确看待改革初期的困境,正确看待可能出现的反复。虽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可能会经历阵痛,在短期内,民警会加压增负,会有不适应,但逐步走上正轨后,会为民警全面减压减负、会给整个公安工作提速增效。

(三)改革要追求实在的效果。改革成败最终看效果,不仅要看近期效果,而且要看长远效果;不仅要看到有形的变化,而且要总结潜在的改变。改革中,不仅要关注事故处理速度、城区畅通程度、基础管理力度、队伍建设和谐度等有形指标,而且要关注改革是否能破解管理难题、是否能赢得民警拥护、是否能得到社会认可等深层次问题。只有勇于进入改革“深水区”,才能实现改革的最终目标,即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D631.5

B

1674-3040(2012)03-0095-04

2012-03-20

*调研组组长:张军清,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成员:赵宗高,该支队副支队长;卢建国,该支队办公室主任;尹绍辉,该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何丹娅,该支队民警。

(责任编辑:常 洵)

猜你喜欢
勤务台州市交通管理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拓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勤务的思考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探析智慧交通在交管“情指勤督一体化”勤务改革中的应用
黏黏花
大数据下的智能化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大数据 智能研判平台SEARI-TBDS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台州市黄岩药山果树良种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