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梅 徐世星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于提高大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水平的探讨
——以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张贞梅 徐世星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繁琐细致,但我们认为,抓住学生最关注的事,才能起到对各项纷繁复杂的工作的统领作用,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方面工作对提高就业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形势,结合我院实例,从竞赛选择、组织发动、提炼作品等方面探讨提高大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水平。
学科创新竞赛;就业力;组织发动
学生工作繁琐细致,但我们认为,抓住学生最关注的事,才能起到对各项纷繁复杂的工作的统领作用,我们的工作才能深入人心,起到作用。而学生最关注的莫过于就业,所以抓好就业,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因而,我们以学生就业工作为统领,贯彻学校“就业工作是一个分阶段,有重点,全过程就业推进体系”的指导方针。在一年级,通过宣讲、参观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在二年级,鼓励、督促学生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创新竞赛活动,以参赛促学习,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三年级,根据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而在四年级,则主要对学生进行就业信息、政策的服务和应聘技巧的提高。学生在校的四年期间,学生工作系统有序,效果良好。在这四个环节中,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方面工作对提高就业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9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E路通网络商务大赛、齐鲁大学生软件及外语大赛等多项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5项的好成绩。在学校2009年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及成果认定中,我院共有12名教师、37名学生完成的14项成果获得了山东经济学院2009年本科生科技创新奖励。2010年,我们获得了“e路通”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现以我院实际工作为例,从竞赛选择、组织发动、提炼作品等方面探讨提高大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水平。
首先是学院领导的重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不只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的参赛项目报到学院后,学院的党政联席会进行谈论,列入学院计划的,学院统一给予配备指导老师,提供活动场地,在准备条件、参赛费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学院的重视在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老师的支持,学生的创意只是一颗种子,只有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这颗种子才能发芽,开花,结果,而在这整个过程中间,我们辅导员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竞赛的选择上,我们往往选择对学生锻炼作用大,参赛结果效用大的比赛,提交给党政联席会,列入计划,然后组织学生参赛。现在各种比赛花样很多,但有一些是相近的比赛。在选择的过程中,视其组织情况,发证部门等的不同予以选择。有的比赛,学生在投入相同的精力参赛后收益会相差很远。所以面对一些比赛信息,我们要认真考察其以往比赛的情况、社会评价以及证书所盖公章的含金量,尽可能让学生在同样的参赛经历中取得最大的收益。
如果把以上做法比喻成为学生选择参赛的舞台,那除了选舞台外,我们还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就是主办或是承接相关的专业竞赛,为自己的学生参赛创造便利,从而为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保障。2009—2011年我院连续三年承办了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山东赛区决赛,该比赛属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全国比赛由教育部高教司发证,比赛层次高,影响面广,所以经学院党政联席会商讨,争取承办了该项赛事山东赛区的比赛,方便了我们学生参赛,更为我们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创造了条件。
不论是选舞台,还是搭舞台,有了舞台有学生参赛才是关键。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各项比赛的宣传发动工作。在宣传发动上,我们分层次,有点有面进行。所谓分层次,点面结合是指,辅导员首先召开班干部动员会,让班干部了解比赛的意义,带头参加,并分配任务,每个班干部要动员一定的人数,最终成功参赛。然后,辅导员深入班级宣传,让所有同学都知道该赛事,知道其意义,知道想参赛怎样参赛,这是动员的第二个层次。同时也是“有点有面”里的“面”,而所谓“点”就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认为谁有实力适合参赛,直接找到其本人动员,实现重点保证。这样既能保证有尽可能多的同学参赛,从而有尽可能多的人受到锻炼,又能保证有实力的学生参赛拿出有实力的作品,即保证了参赛质量。
与此同时,为激发同学们参加各种比赛的兴趣,我们每年还要召开学科竞赛表彰大会。大会的参加人员为一年级宿舍长以上班干部和二年级班委以上干部,时间一般选在某重大比赛之前,内容为总结获奖情况,介绍学校学院相关支持奖励政策。这样安排既起到总结表彰的作用,又可起到政策宣讲作用和比赛的发动作用,一举多得。2010年,我院将“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的作品进行展示,参赛选手进行了介绍,使低年级学生了解竞赛,对竞赛产生兴趣。
宣传发动之后的工作更为重要,就是把学生的参赛热情保持下去,把参赛人数转化为获奖人数。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与学生一起对参赛作品进行构思、改进、提升,而且要对学生参赛的每个细节进行指导,如何上场退场,如何向评委问候敬礼。一个手势,一个语调,都要与学生一起推敲,指导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排练。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同学们在一项又一项比赛中的获奖,但我们也教育学生,获奖是参赛结果但不是参赛目的。通过参赛,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才是根本目的。在众多获奖的同学之外,我院还有更加众多的同学虽未获奖但通过比赛使自己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我院在构建“分阶段,有重点,全过程就业推进体系”中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
学校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非常重视,2009年制定了《本科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通过此奖励办法的制定,同学们切实能从参加此类大赛中获得实惠。参赛获奖的队伍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成绩较好的队伍可以置换学科学分,甚至置换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学分,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参赛热情。作为推进此项工作的二级学院,我们也不断地加以改进工作方法,积极发动同学们参加相关赛事,使同学们在参加学科创新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周治瑜,王瑞斌,胡丽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J].现代农业科技,2008,(5):100-101.
[2]蒋柏焰.浅议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2-74.
[3]刘长宏,张恒庆,王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552-554.
张贞梅(1979-),女,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大学生就业、创业;
徐世星(1972-),男,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大学生创新研究。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