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 李中斌 贾在强
1.山东章丘市气象局,章丘 250200
2.山东章丘市农业局,章丘 250200
浅析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及应对措施
张 玲1李中斌2贾在强1
1.山东章丘市气象局,章丘 250200
2.山东章丘市农业局,章丘 250200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全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滥砍乱伐森林、有毒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造成了全球的气候变化;而由于气候变化,又引发了无数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讲述由于气候变化给人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阐明其应对措施。
天气;气候;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要讲气候变化先要从天气说起,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这种气象状况在不同天的变化称作天气变化。气候的通常含义是“平均天气”,或说,在一个较长时段,如几个月到千、百万年时间尺度统计的平均天气状况。气候是不断变化的,称为气候变化[1]。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IPCC最新评估的结果表明,最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74℃。过去50年升温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2倍。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0.17m。许多地区观测到降水量在1901~2005年间存在变化趋势,全球变暖的地区和时间在增加,这个变暖很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2]。
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但严重的是,过去50年,我国地理环境变化的幅度和速率都显著超出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显现,有些尚未被认识,其潜在威胁可能更为严重[2]。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盖和冰范围缩小,冰川退化,海水膨胀,陆地冰川消融;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标志寒冷事件的“霜冻日数”和“冰冻日数”相应减少。中国的寒潮在近50多年也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与此相反,高温天气却有所增加,使得热浪这种灾害形式在近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雨和暴雨等极端事件有所增加,亚洲和非洲一些地区近几十年来干旱与洪涝的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加。2006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另外,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全球灾害显著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洪涝、干旱、台风、沙尘暴等各种灾害的频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洪涝灾害发展具有面积增加和危害加重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对干旱而言,我国的受灾和成灾面积在1949~2003年间也出现了显著的增加。在全球明显变暖的时期我国登陆台风位置偏向中部,最强时的位置也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另一方面,从1960年以来,我国受台风影响的绝大部分地区台风降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台风给中国陆地带来的降水总量显著减少。由于全球变暖,我国的霜冻灾害显著减少,寒潮的频次也显著减少;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只有内蒙古和新疆的小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日数增加的趋势;雾日数呈现显著的下降,但霾发生的频次却显著增加。霾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阶段频次增长最快的灾害性天气,其影响不亚于沙尘暴天气,主要对交通、电力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3]。
气候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分布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目前温室效应气候变化迅速,植被不可能如此快的响应或迁移,以与这种气候变化保持平衡,又由于人为的滥垦乱伐,造成土壤退化,植被种间竞争、生物多样性以及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气候变暖限制了我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森林树种不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变得脆弱、更易遭受病虫害侵袭,部分树种甚至面临濒危状态。目前已经荒漠化或正在经历荒漠化过程的地区遍及世界六大洲100多个国家,世界上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是“荒漠化”大国,未来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将会加剧我国的荒漠化过程,使我国的干旱区范围和荒漠化土地进一步扩大[1]。近年在气候变暖、平均气温升高的同时,气象灾害有加剧的趋势,农业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等灾害性天气使动植物难以适应短时间的气温剧烈变化,遭受危害。由于气候变化,土地生产力部分地区有所下降,农作物病虫害、农田草害有所增加。农、林、畜牧业的分界线出现北移的趋势;南方的水稻生产力出现下降;干旱地区也变得愈加干旱,造成干旱区作物绝产更为严重。
气候变化与健康是国际上愈加密切关注的新问题。随着气候的变化,当今各种新疾病频繁出现,同时一些已经消灭或者减弱的疾病又重新流行,并快速在全球范围流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剧,传染病的威胁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另外,环境中有毒污染物增多,被污染的动植物食品、饮水和空气使人易患癌症或其他疾病,是近几年来各类疾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还有,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等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危害严重。在我国,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一些老的传染病如鼠疫、疟疾、血吸虫、登革热等呈现死灰复燃的趋势。我国作为燃煤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所以酸雨酸雾污染比较严重,由此而引发的急性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呈现上升趋势,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尤其是儿童。由于我国局部地区的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导致农业土壤质量退化和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分下降,产生营养缺乏性疾病。由于空气和生态环境污染,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砷中毒现象;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引起人畜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2]。
种种现象表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面临危险。气候危机就是这一冲突最明显、最具毁灭力、最具威胁性的表现。对于当今气候危机,中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是:
4.1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等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到2010年,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包括大水电)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通过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氧化亚氮排放治理等措施,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10年,力争使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
通过继续推广低排放的高产水稻品种和半旱式栽培技术,采用科学灌溉技术,研究开发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和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加强对动物粪便、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加大沼气利用力度等措施,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
通过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农田基本建设等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力争实现碳汇数量比2005年增加约0.5亿吨二氧化碳。
4.2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调整种植制度、选育抗逆品种、开发生物技术等适应性措施,到2010年,力争新增改良草地2400万公顷,治理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5200万公顷,力争将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
通过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监管,继续开展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促进自然生态恢复等措施,到2010年,力争实现90%左右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到16%左右,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0万公顷。
通过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和推行节水等措施,到2010年,力争减少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标准。
通过加强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科学监测以及对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监管,合理利用海岸线,保护滨海湿地,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加强红树林的保护、恢复、营造和管理能力的建设等措施,到2010年左右,力争实现全面恢复和营造红树林区,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4.3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通过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研究分析方法,加大对相关专业与管理人才的培养等措施,到2010年,力争使气候变化研究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有效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技术转让等措施,到2010年,力争在能源开发、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农业、林业等适应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4.4 提高公众意识与管理水平。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加强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到2010年,力争基本普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意识,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公众广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机制等措施,到2010年,建立并形成与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适应的、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5]。
在全世界,随着气候危机意识的增长,世界气象的一些同盟组织支持一个公共论坛,议题就是系统的转变农业、制造业、商业。提出减少碳排放的激励机制,以释放大量资源,用来资助植树、有机农业、恢复土壤肥力、教育改革、新的医疗举措(尤其是关注提高婴儿存活率并加速全球向控制生育转向的母婴健康保健)。在解决气候危机问题上,“中国,原来一直在悄悄地改变自己。印度的变革来的迟一些,但是在2009年,美国和中国联手,局面开始有了重大变化。”[6],这是阿尔·伐尔(美国前副总统)在他的书中提及的。面对气候变化,我们的选择就是加强环保,建设我们的家园,为子孙后代造福!
[1]秦大河,王馥棠,赵宗慈,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1-2,39-43.
[2]王五一,杨林生.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1-4,125-143.
[3]李崇银,黄荣辉,等.我国重大高影响天气气候灾害及对策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23-29.
[4]中国气象局.气象知识[J].北京:气象知识编辑部,2011:18.
[5]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st.gov.cn/ twzb/twzbxgbd/200706/t20070615_50495.htm.
[6]阿尔.伐尔.我们的选择-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15.
张玲(1977-),女,山东章丘人,本科,研究方向:地面观测及气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