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栋 谭德荣 刘秀清 李瑞先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郭 栋 谭德荣 刘秀清 李瑞先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着力于改善交通运行中的拥堵、环境及安全问题,代表了目前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作为一门开设时间较短的课程,其课本内容宏观研究介绍多,实际应用案例介绍少,同时由于编写周期等原因,内容往往滞后,考核方式也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调动。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集中在:保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在保持课程系统性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的介绍重点内容及实际应用;采用完善的考核方式合理评价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及创新能力。
智能交通;教学内容;多媒体;考核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交通组成的人、车、路、环境四要素综合考虑,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人、车、路和环境和谐相处,因此被认为是解决道路交通阻塞、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等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据此,我院开设了《智能交通系统》课,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智能交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也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仍然属于跟随型发展,主要依靠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国内创新性的研究较少。因此,课程的开设既要让学生掌握智能交通的基础概念和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接触智能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课程,涉及传感器、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其基本理论框架是从实践出发,经过抽象、概括、归类得出的数学模型,反过来又结合各种技术措施用于指导交通运输实际问题。由于涉及的学科种类多,而且主要从宏观上介绍相关技术及应用,所以内容理论介绍多,而实际案例应用及分析少,导致教学中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例如虽然强调了理论框架体系在智能交通中的基础地位,并以软件工程为例对比分析,但是学生仍缺乏兴趣。
另外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例如,教材内容无法及时反映技术的发展,而仅靠黑板教学或文字讲解已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单纯的给学生灌输知识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另外传统的考试方法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2.1 保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材比较多,大多是系统性、综合性的普通教材,如《智能交通技术及其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和《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原理与应用》等。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智能交通系统教材由于编写周期以及知识更新的原因,其内容往往落后于时代,因此智能交通发展的新动态、新观念得不到及时的呈现。
为了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特点,可以通过网站、期刊论文等途径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应当有意识的讲述一些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实际应用,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引入代表智能交通发展潮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如Google开发的无人驾驶车辆技术、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立体快巴、多个国家参与开发的空中铁路,目前国家已广泛建设的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道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北京、深圳等城市的交通信息采集、电子警察、交通诱导等技术产品。
2.2 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
多媒体课件具备包含内容多、表现形式丰富、交互性好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智能交通系统》这样一门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泛的课程,如何制作出既满足课程教学目标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尤为重要。
在设计制作《智能交通系统》的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一方面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重点;另一方面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应用多种表现形式对课程内容加以展示和介绍。因此,在设计制作课件时,首先综合分析课程内容,找出每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其次,针对每一部分的重点内容,设计和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档、图片、视频动画等,并将其应用到相关内容的设计制作中,最终完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良好的多媒体课件
2.3 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
传统考试方法仅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主要在考前对课程内容死记硬背,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制,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受到干扰。而如果仅以一篇课程论文来进行考核,又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生会选择上网复制文献完成作业,这样也不会有效考察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影响学风。
因此,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20%,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考试成绩占80%,内容除包括重要的基础概念,也重点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应用和研究进展的认识,以及结合课程内容对未来研究发展的论述。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需要针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特点,合理组织授课内容,精心制作教学课件,科学考核,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对本课程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良好,对相关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有了整体的认识,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朱茵.面向公安交通管理的智能交通系统概论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0-103.
[2]黎新蓉,杨连发.《智能交通运输》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及思考[J].高教探索,2007,(6):111-112.
[3]曹成涛,郭庚麒.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智能交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4):36-37.
[4]郭文荣,于丽杰,赵丽鲜.应用型大学“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建设与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1(22):63-64.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