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志祥,汪绍盛,魏素清,方天纵,杨世鹏
(天津市水务局,天津 30007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津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抓住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根据天津的特点,以保护于桥水库水源为中心,在实践和向全国兄弟省市学习中,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小流域治理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天津市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多年来主要在北部的蓟县,该县总面积1 589.36 km2,其中海拔20 m以上山丘区面积787.8 km2,是水土流失易发区,也是天津市多年来的重点治理区。
近几年来,以全国生态县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契机,天津市将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放在了于桥水库周边,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分别实施了于桥水库周边污染源治理工程和天津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通过建设坡面防护体系、沟道防护体系和环境整治工程,先后治理了西大峪、常州、黄土梁子、大峪、鲁家峪、果香峪等14个重点小流域。截至2011年底,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3.5 km2,修建了各类塘坝100余座、谷坊2万余道、小水窖1万多座,营造水保防护林(含封禁治理)375.64 km2,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 30.22 km2,修筑环山路15 350 m,新建户用沼气池2 771座,清运库区周边村落垃圾11万m3。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抑制了入库污染物总量,保证了水库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的重要水源地,位于天津北部蓟县城东4 km处,处于燕山山脉边缘地带的州河盆地,是一座山谷型盆地水库,流域面积2 060 km2,周边地区总面积为644.08 km2[1]。于桥水库还是天津市唯一的一座大型调蓄水库,以城市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总库容15.59亿m3。于桥水库周边以农业用地和森林覆盖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其中农田包括旱地和水田,共占库周总面积的33.01%,而旱地占去了农田面积的88.38%。
于桥水库周边居住的12万居民,多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辅之以养殖业和工商业,频繁的人为活动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农业耕作措施不科学,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伴随着降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水土流失现象明显等,也就是说面源污染是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水库旅游业的发展,库周警戒区和一级保护区内逐渐建起了大大小小100余个饭店旅馆,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成为水库污染源之一。
据天津市于桥水库管理处调查统计,入库水中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在汛期降水产流时,主要来源于面污染,在非汛期主要来源于各排污口的点源污染。2007年,王立林等[2]对于桥水库的水质进行过评价:在汛期,库中心和坝前均为Ⅲ类水,主要污染物为非离子氨和高锰酸盐;在非汛期,库中心为Ⅱ类水,坝前为Ⅲ类水,没有超标物;全年看,水库水质为Ⅲ类水。近几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于桥水库水质污染加重、富营养化加快,对天津市的供水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根据天津的特点,以水源保护为中心,积极探索小流域治理新思路,我们提出了“三个一”的建设模式,即“一条小流域、一道风景线、一排农家院”,就是把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双赢模式。
小流域既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水源涵养的地理单元,又是水源保护的管理单元,只有把一条小流域治理好、保护好,才可能维护好流域生态系统,入河入库水质才能得到基本保证[3]。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寓经济效益于治理措施中[4]。
根据实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以于桥水库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点,以农村“水质清洁、生态优美、生产发展”为目标,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保护水源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合理规划,选定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
在选好一条小流域后,依据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结合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向进行定位,根据标准和规范开展设计,合理安排小流域建设的内容,最终目标是综合治理后,在小流域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例如,天津市2010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选定的果香峪、黄土梁子和鲁家峪3条小流域,都属于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地。项目区确定后,我们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思路和项目区的特点,将它们分别定位于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传统型”小流域、“生态旅游型”小流域和“村落型”小流域。对于“传统型”小流域果香峪,通过封山育林、营造经济林、整修梯田提高地力等,增加单位面积总产出和总产值;对于“生态旅游型”小流域黄土梁子,围绕沟道及两侧进行水环境修复、生态河道治理,美化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对于“村落型”小流域鲁家峪,主要是通过垃圾处理、沟道清理整治以及村庄美化等改善流域内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目标。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小流域治理重在管护。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必须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双赢模式,才能保护和发挥好小流域治理带来的生态功能。如何保证小流域治理带来的成果,是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实践中,我们提出“一排农家院”的思路。其宗旨不是发展“农家院”,而是发展小流域生态经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好小流域治理的成果。一方面利用生态经济原理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利用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转化、高效利用原理改造传统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合理性和持续性,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针对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要求,发展生态产品,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
以天津市2010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为例,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天津市2010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区新增治理面积38 km2,植被覆盖率提高到80%,新增保土能力0.99万t/a,新增蓄水量23.96万m3/a。减轻水土流失就相应保留并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减轻了面源污染,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促使土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同时,当地野生动物得以繁衍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形成人、动植物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分析计算表明,到30年计算期末的2040年,工程区新增措施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 818.34万元,包括:工程区梯田新增产值86.21万元、乔木林新增产值2.25万元、灌木林新增产值46.98万元、芦苇收益42.90万元、香蒲收益18万元、庭院特色经果林新增产值150万元、经济林新增产值36万元、封禁治理新增产值2 436万元。本工程区域新增保土和保水效益按每拦蓄1 t土和1 m3水折价2.00元的标准计算,30年计算期内总保土效益为59.4万元,保水效益为1 437.6万元。黄土梁子小流域经“生态旅游型”综合治理后,每年增加旅游收入10万元,30年增加300万元。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有效控制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增加基本农田粮食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资料,而且使区域人口承载力提高,为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水土流失规律,抓住水土流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明确既要在保护水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要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思路。在工程实施中,应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群众脱贫致富这两大目标,切实解决工程实施区群众的基本需要,并以此确定工程建设重点,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必须把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此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一是要依靠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吸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二是要紧紧围绕山区生态发展的功能定位,突出水源保护的目标,完善和促进山区水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管理和政策措施,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和垃圾管理制度,健全保持小流域生态清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明晰产权,明确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责任主体。
所有工程都应根据审批的规划,编制小流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经审批后纳入年度投资计划。设计人员要深入项目区,听取群众对工程建设内容、措施布局等方面的意见,保证工程实施的合理性。要根据有关管理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行项目责任主体、工程建设监理、农民投劳承诺、工程建设公示、资金使用报账和产权预先确认等制度,建立起责任明确、群众参与、监督制约、管护到位的建管机制。
在小流域治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天津市毗邻北京市的优势,充分利用京津两城科技人才,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工程技术顾问;同时要向治理成效显著的小流域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努力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警惕并制止任何以生态建设名义破坏水环境和自然生态的行为,科学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经济发展滞后且又受到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的制约,因此要搞好小流域生态建设必须有农民参与,前提条件是农民获益。政府对山区农民的补助要从间接的设施建设投入转移到直接补助,实现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以更多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农民参与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突显小流域治理的成效。
[1]王秋莲. 于桥水库周边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G]/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优秀论文集( 上卷)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7: 449 - 452.
[2]王立林,王鸿雁,杜玉凤. 于桥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J]. 海河水利,2007( 3) : 18 - 20.
[3]刘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我国小流域治理模式的创新[J]. 北京水务,2009( z2) : 7.
[4]吴文奇.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 3) : 33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