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庆
(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 长春 13002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以下简称“农发黑土区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有关省(区)水利厅及农发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各农发项目区的积极行动下,全面完成了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的治理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有效推进农发黑土区工程的全面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推进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保护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共涉及31个项目区,259条小流域,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349.32 km2,国家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开展了3年的治理工作,2011年水利部组织对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进行了验收,工程质量满足水土保持技术和规范的要求,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 273.88 km2,占计划的96.79%;完成工程投资6.4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5亿元、地方配套2.94亿元。
2011 年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启动了农发黑土区二期工程,涉及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治理范围由黑龙江、吉林两省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涉及的项目区由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的31个扩大到54个。目前各项目区均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强化了制度建设,加强了宣传培训,整合项目资金,推广“一事一议”,全面推进二期治理工作。
领导重视,是农发黑土区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在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治理过程中,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水利、财政、农业、林业、农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强化政府职能,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领导小组统筹、水利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同时县政府将农发黑土区治理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和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农发黑土区工程是由国家农发办负责投资,水利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区的水利、财政或农发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密切,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保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部门认真组织开展项目区的选择、计划的申报和工程施工等工作;财政部门全力支持,拨款及时到位,并对资金使用进行了全程监督监管,保障了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和工程的顺利实施。
保护黑土地资源,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经过3年的治理,各项目区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粮食产量稳步提升。项目区大面积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并由原来的低产田变成稳产、高产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区大量快速发展的侵蚀沟已逐步稳定,许多侵蚀沟通过治理变为稳定的可再利用的土地,既增加了耕地的数量,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据统计,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共治理坡耕地 8 952.33 hm2,保护黑土区耕地资源 1 714.38 km2,治理侵蚀沟2 100多条,修复土地1 000多hm2。同时,农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解决了群众增收难、种地难、行路难等问题。据测算,治理后,项目区年均可以增产粮食4 935.51万kg,农民增加收入15 013.76万元,受益人口达58.44万人,可使18.33万人脱贫。
控制水土流失是恢复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经过3年的治理,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强度明显下降。据统计,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共实施生态修复5.59万 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273.88 km2,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9.88%,增加水源涵蓄能力14 423.79万 m3,增加植被面积4.07万 hm2,提高植被覆盖度2.75%,减少土壤流失量615.83万t,水土流失强度普遍由治理前的中度、轻度降为轻度或者微度,有效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区能够根据当地的地貌类型和水土流失特点,严格按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综合治理,同时将生态与经济统筹兼顾,采用和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群众收入,把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国家改善生态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如黑龙江省拜泉县群胜项目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行的“四种模式”,即构建三种水库、分区规模治理、推广节水技术和延伸开发空间,取得了明显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红星农场鸡爪河项目区探索出具有垦区特色的“沟、管、洞、缝、植、物、耕”科学配合,“坡、水、田、林、路”全面配套防治模式;黑龙江省庆安南环项目区对坡耕地采取“引水上山,以稻治坡”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通过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实施,各项目区都出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项目区根据不同类型侵蚀沟的沟蚀程度和表现形式,采用了沟头防护、柳跌水、垡带、谷坊、固沟林和沟边植物护坡等措施实施治沟工程,防止沟头前进,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治沟边坍塌等,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侵蚀沟防治技术体系。对于没形成明显沟头跌水的浅沟侵蚀,通过改垄、修筑地埂植物带、修建梯田结合农田翻耕等措施,解决坡耕地的侵蚀沟问题;通过修建截水沟、竹节壕、水平坑等措施拦蓄地表径流,并结合修筑台田和恢复植被等措施,解决荒坡地的侵蚀沟发展的问题。对于形成明显沟头跌水的切沟和冲沟侵蚀,通过修建集水埂、柳跌水等措施进行沟头防护;通过削坡、建沟边埂、植物护坡等措施进行沟边防护;通过修建垡带或修筑谷坊结合布设植物措施进行沟道防护。
在农发黑土区工程的管理上,松辽委推陈出新,全面贯彻农发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通过创建优质工程,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农发黑土区工程的典型示范作用,调动了地方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参与农发黑土区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争创优质工程的良好氛围,保障了投资效益及工程质量。目前,松辽委对农发黑土区工程共开展了3次创建优质工程检查活动,吉林省梨树县上三台项目、黑龙江省望奎县诺敏河项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星农场鸡爪河项目等6个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
为了科学评价农发黑土区工程的效果,松辽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协调和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工程效益监测和科技支撑工作,采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协作的方式,引进人才和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成效,为科学评价农发黑土区工程的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目前,松辽委已组织各有关省(区)及有关科研单位确定了农发项目监测管理办法和科技推广项目管理办法,提出了“集中流域科研力量统筹选题,汇聚院所技术优势做实项目”的科技推广工作新思路,并确定了“埂带高经济效益植物品种引进开发与示范”等6个科技推广项目,落实了技术牵头单位和技术协作单位,为提升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科学评价工程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及支持。
一是省内各项目区间工程进度有差距。农发黑土区工程涉及很多的部门,需要成立切实有效的组织领导机构,发挥多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但在实施中,有的项目区虽按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但未发挥应有的组织协调作用,导致水利部门与农发部门联系脱节,仅靠水利部门单打独斗推动工程建设,难度很大,效果不佳。以辽宁省为例,朝阳县的水利与农发部门联系紧密,无论是工程的建设进度,还是工程的建设质量,都明显优于该省的其他项目区。二是各省(区)间的工程进度差别较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一部署,基本完成了2011年度的工程建设任务;黑龙江省虽然在资金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能够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工程建设,多数项目区完成了60%以上的任务量;有些省份的工程进度比较慢,有些项目区尚未完成2011年度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农发黑土区工程要求各省(区)要落实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但实际上,省上的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有的省2011年的配套资金只到位了50%,有的省基本没有到位。由于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一些项目区不得不采取自筹资金或先进场后付款等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在农发黑土区工程实施中开展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工作,引进和推广示范新技术、新成果,科学评价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对提高农发黑土区工程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松辽委组织有关四省(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及有关科研院所召开多次研讨会,积极协调和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此项工作。但从目前看,各省(区)及相关项目县对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工作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很好地配合技术牵头单位开展相应的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工作。
实施农发黑土区工程,是保护黑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曾在批示中明确提出:东北黑土地是我国十分宝贵的耕地资源,保护与治理刻不容缓。因此,各地要抓住实施农发项目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农发黑土区工程建设的管理,推进农发黑土区工程健康开展。一是要强化小流域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认真组织各项目区做好小流域初步设计,切实做到措施图斑落实到位;二是要加强对初步设计的审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三是要做好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四是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五是要加强经验总结,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一是要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要加强项目经验交流,通过会议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提高组织实施能力和水平;四是要搞好工程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水土流失治理对保护黑土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反映黑土地治理的成效,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发黑土区工程建设。
各地要切实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要把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带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二是继续推行多种形式的治理开发责任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力度;三是开展好“一事一议”,落实好投劳承诺,解决农发黑土区工程投工投劳问题。
一是各地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水土流失防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二是要切实加强并有效落实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协作,集中流域科研力量统筹选题,汇聚院所技术优势做实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三是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黑土区水土保持特点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成效;四是要加强工程效益监测和运行管理,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科学评价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是各省(区)要根据总体规划,切实投入人力、物力,认真研究,遴选项目,建立项目库,为农发黑土区工程的后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项目储备;二是要加强对农发黑土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大巡查力度,避免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保护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