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兰州新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据了解,兰州新区秉承“新区建设,生态先行”的理念,在建设开发起步阶段,就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根据总体规划,兰州新区绿化将分为北部防风御沙绿化屏障、中部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生态隔离建设、南部商住休闲景观建设等几大片区,实现“北御风沙,中兴产业,南建景观,构筑绿色屏障,打造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目标。兰州市将利用10年时间,重点实施九大生态工程,在新区新增森林面积50万亩,使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实现“生态新区、兴业新区、宜居新区”的目标。
兰州市把兰州新区绿化列为生态林业建设1号工程来抓,号召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兰州新区生态建设,在新区兴办苗圃林场、经济林园、生态休闲观光园等实体。兰州市建立新区绿化基金,争取每年融资1亿元以上,全部用于新区绿化。
目前,新区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兰州新区2号湖滨区项目已实现蓄水,该项目总规划面积1150亩,其中湖体面积527亩、道路占地面积49亩,绿化面积573亩。
近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关于创新规划审批机制推行建设项目“菜单式”审批服务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今后,福建省将创新规划审批机制,推行建设项目“菜单式”审批,实现标准化服务。
据了解,福建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了建设项目的审批“菜单”共20项,并统一格式,详细列明20项审批“菜单”的申报材料、审查要点和审批内容等。《意见》明确,各地按照标准化要求,统一规范“菜单”项目审批内容,简化项目审批所需提交的申报材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不得增加审批“菜单”项目。
《意见》要求精简优化规划审批流程。对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等环节进行整合归并,推行规划与建筑设计联动,同步开展规划总平面图和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一次性提出审查意见;对设计方案经审查,规划总平面布置可以确定、建筑型体已经稳定,但需继续优化设计的建设项目,可凭规划部门出具的审查意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基坑开挖施工许可。对部分需要实行内部跨处(科、室)审批的,实行窗口统一收件、同步进行审核;对需要建设单位提交其他部门前置审批意见的,实行容缺受理、容缺预审,限时补交。
近日,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召开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会上获悉,从9月起,北京市正式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标志着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将走向规范化管理。
按照规定,凡2012年9月1日后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并申请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须按照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评审。申报程序参照《关于组织申报“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通知》执行。
据了解,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包括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等人居用地面积设定了限制,最高不超过49平方米。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标识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和建设性工作。截至8月底,北京市已有27个项目通过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总建筑面积201万平方米,预计年内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将突破600万平方米。
近日,贵州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劳务市场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拓展现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或采取其它形式,建立设施功能基本齐全的建筑劳务分包交易平台,并提倡建筑劳务作业分包通过交易中心公开进行交易,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选择建筑劳务企业的透明。
自2013年1月起,贵州省将推行建筑劳务分包交易市场化和规范化,并逐步建立起渠道畅通、信息公开、服务全面的建筑劳务分包交易平台。
在具体措施方面,贵州省提出将加大力度建设建筑劳务市场或采取其他形式提供建筑劳务分包交易平台,力争做到建筑劳务分包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同时,推行建筑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在建筑劳务市场进行劳务分包交易,通过公开、平等竞争,降低劳务分包成本,减少劳务分包纠纷。
据了解,贵州省还将重点加大力度监控未通过建筑劳务有形市场进行劳务分包的建筑业企业,对建筑劳务分包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安徽省近日下发《关于开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试点的通知》,要求从今年开始,各省辖市每年均要申报2个或2个以上省地节能环保型建筑建设试点项目,重点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房项目进行试点。“十二五”期间,每年确定不少于30个项目作为省级试点。
今年5月,安徽省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网上审批系统建成并具备了试运行的条件。为确保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有效运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选择马鞍山市、铜陵市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两市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批案件办结时间平均缩短了25%。同时,该厅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总承诺办理时限减少20.3%,审批环节减少16.5%,申报材料减少6.45%。
据悉,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企业资质审批类项目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开发工作;2013年完成全部市级主管部门和2/3的县级主管部门网上行政审批内部流程设计开发工作。
香港“零碳天地”耗资2.4亿港元,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区。该建筑群通过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不仅成功消灭建筑自身的碳足迹,还有多余电力回馈城市电网。
据香港建造业议会“零碳天地”总监李贵义介绍,整座建筑包括屋顶、通风等都采用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资源,力求从源头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此外,“零碳天地”在强调顺应自然的建筑设计的同时,当被动建筑设计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的时候,也有先进的主动技术干预辅助、调节室内环境。“零碳天地”拥有一套智能建筑管理设备。这个“管家”依靠分布在主建筑内外的2800个探测器,掌握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情况。当室内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智能管理系统就会“命令”地板上的送风口输出冷气。李贵义介绍,将送风口安装在地板上,冷气可以直接吹向参观者,而不用将整个空间吹冷,因此制冷温度不用像一般冷气的12至14摄氏度那么低,只需达到16至18摄氏度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据了解,为彻底消灭碳足迹,“零碳天地”还采用了太阳能、生物柴油自行发电。
浙江省近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公积金扩面和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工作推进会明确指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制度,为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特别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职工住房困难问题作出了贡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充分发挥其住房保障的功能。
会议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要切实做到6个“着力抓”。一是着力抓规划制订,“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实现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全员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力争到2015年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公租房占年度公租房开工量的40%以上、投资额的50%以上。二是着力抓政策配套,各市要制订和规范住房公积金资金调剂、使用管理办法,抓紧制订社会力量参建公租房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三是着力抓优化服务,加快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四是着力抓规范管理,进一步健全住房公积金组织和监督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严格从各个环节对社会力量参建公租房进行把控。五是着力抓阳光建设,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建公租房项目。六是着力抓行政推动,强化责任落实、宣传发动和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