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解决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效率以及实现集中化的管理与共享的有效手段。信息化的出发点及着眼点必须准确,如何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是选择成熟的系统软件还是选择为自己定制或是选择自主研发,开发的软件如何使其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最终能服务于项目管理,是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者面前的新课题。
随着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施工领域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之前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给多项目、跨专业、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综合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引进新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及其观念的革命,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就要求进行整体上的深化改革、流程重组、全过程的管理、管理规范化、决策信息化,建立全司一体的企业数据库,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所谓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充分地利用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降低项目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目标,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从而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主体是与项目管理相关的领导层管理人员和项目层管理人员,载体是信息化管理系统。因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选型对于企业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成败至关重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大型基建项目均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管理协调十分复杂等特点,应用信息系统对于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降低造价、积累信息财富、提高大型基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的许多企业开始引进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但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正如信息技术一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异常迅速,目前存在大量系统可供企业选择,而由于信息化管理横跨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技术两个领域,存在特殊性、复杂性等特点,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选型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体制、组织行为方面存在障碍。开发商与企业及项目在系统开发前期需求分析不细,与项目实际脱节,同时部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不合理,影响系统运行速度,不能满足项目实际需要。用户接口设计不合理,软件操作过于复杂。软件本身的集成度不高,比如数据导入、导出功能不完善,造成用户输入数据量太大。就大型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其施工领域涉及行业较多如铁路、公路、市政、房建、水利水电等,令施工地域较分散,项目遍及城镇、偏远地区、国外等。选择什么样的系统软件,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业界也在探究是该先建立信息化系统还是先梳理企业管理。
其实,系统选型不外乎三种:软件厂商提供既有软件系统、定制式开发、自主研发。商业化系统软件从应用层面讲非常方便,可免去流程梳理等多个前期环节,现学现用。定制式开发既解决了企业自身缺乏计算机方面人才的劣势,又能够按照企业自身实际进行科学设计。自主研发需要企业在开发、运维以及日后升级等阶段长期耗用大量的人力。现针对定制式开发探究其主要实现过程。
如统一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办法,统一的业务流程等,由企业机关技术领导(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子公司及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以及项目开发人员参与,进行认真梳理,形成比较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步地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神经网络。
首先,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需求分析和数据流分析。这是按职能进行的最基础的工作,包括整理、定义网上交流数据的格式和内容,对内外、上下数据流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信息需求的规范化描述,可为信息资源规划的开发打好基础。
其次,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建立,将贯穿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模和后续应用开发的全过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是做好数据环境升档工作的基础。
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建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建立全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是在大量的分析综合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由部门领导、管理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从整体上构思和把握的信息系统框架。
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时,要注意各部门的参与,发现系统需求分析、开发和应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逐条总结和分析。
建筑企业的组织形态从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部。收集各部门纵向管理所需业务表格、报表,这些数据将作为最终实现管控的重点表现形式。也是最贴近企业管理实际的数据形态。通过基层项目录入数据后计算机实现汇总上报的报表,供决策层来参考。
工程分解即WBS拆分是各模块业务开展的前提,可以根据行业分类不同定制各种模版,将清单进行修改后利用excel表格导入作为最终的WBS分解,利用了清单中项目涵盖工程全部和方便计算完成产值的特点。支持导入也节省了逐条进行分解录入的时间。另外对于质量管理中的过程质量控制,同样根据行业验收评定标准将其定制为模版,项目上可以引用这些验收评定层级及评定表格。设备管理、物资管理制定统一的设备物资分类编码标准,如设备台账可以实现批量导入,竣工管理涉及行业不同或者业主要求不同时对于竣工文件分类亦可进行分类模版导入,供项目录入竣工文件人员引用。
针对项目管理跨度大的特点以及系统要以服务项目为主的特点可以开发两种模式,即c/s和b/s模式。把大量的数据运行工作集中在项目部局域网环境下,提高运行速度,根据项目管理流程在c/s模式下数据基本满足项目管理需要,根据机关业务部门的功能需要b/s模式下定时定量集中上传所需数据。基于两套系统采用了异步传输技术,解决了复杂系统对网络环境的需求。在局域网环境下工作,休息时自动上传。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选型在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达到适用又能实现各部门核心管控点,需要信息化建设者去博弈。本文只是就选型过程中几点心得进行了概括和描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改善企业管理手段的方式,项目管理最佳成熟状态是项目的软性技能和硬性技能的完美结合。这种完美结合需要在选型规划阶段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