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霞 李真民 王 梅
(1 河北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五矿社区管理处医院内科,河北 邯郸 056200;2 河北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中医内科,河北 邯郸 0562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很多,如血脂异常、血压、吸烟、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其中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66例冠心病合并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本组266例均为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符合文献诊断标准[1]。依据患者糖代谢情况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糖代谢异常组,男性77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3.56±9.38)岁;其中空腹血糖异常(IFG)者13例,糖耐量减退(IGT)26例,2型糖尿病患者86例(32.3%),共125例(25%)。B组为糖代谢正常组141例(61.4%),其中男性76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65.01±8.92)岁,两组男女构成比及冠心病起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将数据资料录入电脑,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和χ2检验。
A组合并有高血压的为96例(76.8%),B组合并高血压为92例。A组合并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66例,B组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50例,A组脑卒中35例(25.7%),高TC血症43例(33.7%),高TG血症90例(67.5%),两组血脂(TG、TC)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B组脑卒中24例(25.7%),高TC血症47例(33.7%),高TG血症97例(67.5%);其中诊断为心肌梗死82例(24.5%),A组为48例,B组为34例,住院期间死亡38例(21.5%),A组为27例,B组为11例。患者均因心力衰竭而死亡,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异常及糖耐量减低的平均发病年龄 (49.05±10.51)岁,空腹血糖异常及糖耐量减低者2~6年后诊断为糖尿病,其中糖尿病诊断于冠心病之前者62例(占49.6%),平均至诊断冠心病的时间间隔为(9.41±4.87)年,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同时诊断者28例(占22.4%),冠心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IFG、、IGT及糖尿病者35例(占28.0%),冠心病诊断与糖尿病诊断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0.67±6.56)年。两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考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糖尿病诊断时间无关。
糖尿病为冠心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对冠心病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2]。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非糖尿病者高11倍,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较非糖尿病者高2~4倍[3,4];糖代谢异常可以导致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引起各部位供血不足,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多支病变及弥漫病变发生率高于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有近一半的糖代谢异常发生于冠心病之前,其中空腹血糖异常及糖耐量减低的占26%,在冠心病之后的发现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占诊断25%,是二者同时诊断的占25%,但无论两者诊断先后,但2型糖尿病的起病比较隐匿,空腹血糖异常及糖耐量减低者在冠心病发病前,很多糖尿病患者因无症状并未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能完全排除合并糖代谢紊乱,本组资料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的先后对冠心病临床表现、合并症及预后无显著影响,也说明糖尿病与冠心病很可能是相互并发关系,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同样的病理基础,两者可相互影响。
[1]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一中国心脏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7-10.
[2]Yang TH,Park SW,Hang MK,et a1.Impa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drug -eluting Stents Era[J].Am J Cardiol,2005,96(10):1389-1392..
[3]胡大一.高度关注糖代谢心内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J].中华医学论坛报,2005,24(1):11.
[4]Goraya TY,Leibson CL,Palumbo PJ,et a1.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diabetes mellitus:a population—based autopsy study[J].J Am CollCardiol,2002,40(5):94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