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鹏辉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院,湖南 石门 415300
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心理情绪和生理要求,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而异常的精神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因此善养生者,应注意情志的调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曰:“肝在地为木,在志为怒,怒伤肝;心在地为火,在志为喜,喜伤心;脾在地为土,在志为思,思伤脾;肺在地为金,在志为忧,忧伤肺;肾在地为寒,在志为恐,恐伤肾。”说明五志分别对应的是五行,也就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每一种过激的情绪,都会给对应的脏腑造成伤害。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故有肝主血海之称。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怒则伤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也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肝藏血,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就会往上冲涌,这对人是非常危险的,严重者会出现脑出血。《三国演义》里的“三气周瑜”就是一个怒伤肝的典型案例[2]。所以善养生者,一定要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
中医认为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主血脉是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严重者甚至发疯。《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一个喜伤心案例。所以善养生者,应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要不与物喜。正如陶渊明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2]要学会得之坦然,失之坦然,不在得失中沉浮。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即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思则伤脾,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一个人如果总是多愁善感,老是考虑问题,思虑过度往往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不思饮食或饮食不和。
中医认为肺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忧伤肺,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成天忧伤,影响到肺,所以老是咳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是一个典型的忧伤肺案例[2]。
中医认为肾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肾的生理功能为主藏精,主骨,通脑,主纳气,主水。惊恐可干扰大脑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于死地。老百姓常说的“人吓人,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中医认为“恐则气下,恐则气乱,恐则伤肾。”人在恐惧的时候,气往下走,首先影响到肾。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贯穿在生活之中,中医认为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要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曰:“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同时,平时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腑安康,防病祛疾,养生延年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黄帝,歧伯著.黄帝内经[M].顾长安整理.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34-44.
[2]张其成.《黄帝内经》养生大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