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国,定光平,谢 毅,何岳球,黄莉敏
(1.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咸宁是茶之乡。羊楼洞古镇,现为咸宁市的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是青砖茶的发源地[1-2],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是目前米砖茶唯一厂家[1]。该区所产茶叶称为羊楼洞茶叶,简称“洞茶”,其中青砖茶和米砖茶是边销茶的主要品种,为边疆少数民族特需商品,铸就万里古茶道[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特需边销茶的生产,200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民委等7部门公布了“十五”期间6省区25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其中,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和湖北省咸宁市富华茶叶有限公司位列其中。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羊楼洞砖茶的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的问题。
青砖茶原产于湖北省咸宁市的赤壁市羊楼洞,以老青茶为原料压制而成。其表面光滑,棱角整齐,紧结平整,色泽青褐,压印纹理清晰;内质香气纯正,有明显陈香气,含发酵菌香,有楠竹香与木质香等复合气味感觉;汤色橙红,叶底暗褐。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青砖茶分为面茶与里茶。用于片砖表面的原料称为面茶,而用于片砖内部的原料称为里茶。面茶鲜叶要求娇嫩,并经过杀青、拣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晒干等工序加工而成;里茶则较为粗老,为一轮新梢完成全部生长过程,顶端形成驻芽后采割鱼叶以上部分新梢叶片。新梢以红梗为主,稍带麻脚,即实际上可简称“成熟采”。里茶加工过程分为杀青、拣青、揉捻、干燥等项工序。
青砖茶加工工序分为发酵、复制、紧压、干燥、包装等阶段。复制工艺又分为里茶复制和面茶脱梗2大步骤。里茶复制加工过程分筛选、切碎、再筛分、风选、匀堆、拣剔等工序;面茶脱梗则分为筛分、脱梗、风选拣剔等工序;紧压工艺又分为称料、蒸制、入模、压制、定型、冷却、退砖、修剪、入烘等工序;烘制工艺则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逐渐加温,干燥排湿,直到检验水分合格为止;包装工艺主要为纸包装、盒包装、成箱捆扎等工序。
青砖茶工艺流程:原料收购→分类发酵→拼配→筛分 (投料→精制)→压制 (汽蒸→预压→紧压→定型→退砖→修砖)→干燥→检验→成品包装→入库出售。
米砖茶原产于湖北省咸宁市的赤壁市羊楼洞,是以红茶片、末为原料经蒸压而成的红砖茶。其所用原料皆为茶末,所以被称为米砖茶。米砖茶成品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图案清晰。特级米砖茶乌黑油润、香气纯正、滋味浓醇、汤色深红、叶底红匀。普通米砖茶黑褐稍泛黄,香气平正、滋味尚浓醇、汤色深红、叶底红暗。米砖茶外形美观,主销新疆及华北,部分出口苏联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远销欧美,是国内砖茶中独树一帜的红砖茶。
米砖茶的制作工艺与青砖茶相似,原料经过初精制后,即可拼配、复制、称茶、汽蒸、装模、压制成型、冷却成型、退砖、修砖、干燥,最后成品包装。与青砖茶不同之处是米砖茶没有发酵工艺,另外,因为米砖茶原料是红茶片、末,所以在筛制工艺中,不需要拣制这一环节。
米砖茶工艺流程:选料拼配→复制→称茶→汽蒸→装模→压制成型→冷却成型→退砖→修砖→干燥→成品包装。
鄂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庞统、东吴士燮、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药,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晋代陶潜的《续搜神记》中“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可见一斑。晋代著名道学理论家、医学家葛洪曾在赤壁葛仙山、黄葛山、随阳山等处修行十余年,采茶煮茶,潜心著述,写成道家著名典籍《抱朴子》,对中国古代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位于鄂南地区的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从前身“帽盒茶”算起,源于唐,盛于明清,羊楼洞被公认是青砖茶的原产地。清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青砖茶开始出现。关于青砖茶正式生产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始自咸丰末年即1861年。但是,实际上,青砖茶出现的时间应该还略早一点。宣统年间修订的《崇阳县志》记载:“今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往年山西商人购于蒲圻羊楼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叶,入锅火炒,置布袋中,揉成,再粗者,入甑蒸软,取捎细叶洒面,压做砖。竹藏贮之。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岁商麇集,采细叶曝日中,揉之不用火。阴雨则以炭焙干。”,可见在道光末年已有成形的青砖茶出现。
19世纪60年代,俄商率先在汉口开办茶庄(厂),收购毛茶,使用蒸汽机压制茶砖 (红茶压制的米砖),运往俄国转手出口。后来,俄商到羊楼洞兴办茶庄加工米砖茶,1888年是米砖生产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主销新疆和华北等地,并有部分出口到俄罗斯和蒙古。
清乾隆年间,山西商人在羊楼洞开设了数家茶庄,其中“三玉川”、“巨盛川”两家茶庄实力较强,并与蒙古最大的茶商字号“大盛魁”建立了联盟,其产品在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将“川”字标记压印在青砖茶上,以此取信于民,并区别于其他商号。迄今“川”字为产品标牌,仍在草原牧民中信誉最著。20世纪初,羊楼洞的聚兴顺茶行将牌坊图案印于米砖茶之上,用作产品标识,牌坊商号遂诞生。俄商将德国报废的蒸汽机火车头拉到鄂南羊楼洞,将其蒸汽锅炉部分改造用来蒸茶和烘干砖茶,利用其动力压轴原理改作压机压制砖茶。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工业革命,俄商将火车头图案压印至米砖茶表面上,“火车头”标识诞生。1953年,羊楼洞古镇砖茶企业迁至赵李桥,组建了现在的湖北省赵李桥茶厂。该厂传承羊楼洞茶文化与砖茶制茶工艺,继承羊楼洞砖茶品牌遗产“川”牌、“牌坊”牌、“火车头”牌。
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以及老字号产品品牌。2006年商务部认定430个企业 (品牌)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其中湖北仅有7个。湖北省赵李桥茶厂 (注册商标:川)为我国边销茶中唯一获首批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中国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并经过有权机关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商标。2009年湖北省赵李桥茶砖厂“川”字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咸宁市第2个中国驰名商标。
同治光绪之际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羊楼洞进入茶事极盛之期,年销往西北的砖茶可达30万担以上,镇上茶庄近百家 (由俄商、晋商,粤商等分别开办),工人计日或计件取值,最大的茶厂有17个分庄,雇工总数达数百人。运茶的独轮手推车川流不息,小镇上制茶从业人员多达二万多人,有小汉口之称。
羊楼洞村至今完好保存有明清石板街古建筑群、胡家庄、七里冲、千步岭古驿、142烈士墓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旧址等多处重要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尤以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最具特色,它因茶而起、因茶而盛,是砖茶生产的发源地,历史上古代茶叶之路的源头,制茶、卖茶、饮茶形成了独特的茶乡茶风。2003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5批共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羊楼洞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地理标志为世界贸易组织 (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的7种独立的知识产权之一,是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的三大议题之一[3],主要是针对传统名优特产 (如农产品、酒类、食品、工艺品、纺织品等广义的特产)的知识产权保护[4-8]。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羊楼洞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批准自2011年6月27日起对羊楼洞砖茶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羊楼洞砖茶成为我国质检系统的第859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羊楼洞砖茶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新店镇、茶庵岭镇、神山镇、余家桥乡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羊楼洞砖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赤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羊楼洞砖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企业获准使用羊楼洞砖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近代羊楼洞茶区是指以羊楼洞古镇为加工集散中心的广大茶区,主要包括咸宁市咸安区、赤壁市、通山县、通城县、崇阳县、嘉鱼县和湖南临湘市。定点生产企业是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在咸宁市的赤壁市赵李桥铺,另一定点生产边销茶的企业湖北省咸宁市富华茶叶有限公司则在咸宁市咸安区。因此,应以咸安区、赤壁市为主,成立湖北省咸宁市羊楼洞砖茶协会民间组织,发挥该协会代表、沟通、协调、监督、公正、统计、研究、服务职能,统一规划羊楼洞茶的产业化发展,规范和协调其市场流通和公平竞争。
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和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登录制度[9],且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形成了高潮,已取得丰硕成果[10-12]。羊楼洞青砖茶、羊楼洞米砖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湖北省赵李桥茶厂传承了此两种传统工艺,应申报其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米砖茶是我国唯一的由红茶所压制成的砖茶,目前仅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生产[1]。青砖茶也是以该厂所生产的最为正宗。因此,应在赵李桥镇或该镇的羊楼洞村建立羊楼洞砖茶博物馆,保存羊楼洞砖茶文化遗产,并进行砖茶文化传承。
品牌文化遗产[13]以品牌为载体,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一定时期最先进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综合体现科技文明、产业文明、商业文明的精髓,并能产生出极大的经济价值和长久的社会效应,因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需要作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加以保护。羊楼洞砖茶是品牌文化遗产,如“川”字牌、“牌坊”牌、“火车头”牌等。其“川”字牌是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因此,应该加强保护羊楼洞砖茶品牌文化遗产,并按《保护世界品牌文化遗产宣言》,申报其世界品牌文化遗产。
羊楼洞古镇因其砖茶文化而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此,应该加强保护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砖茶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羊楼洞砖茶乡村旅游,举行羊楼洞砖茶文化节,从而开发其边销茶文化。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现存在3个体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羊楼洞砖茶是地理标志产品,咸宁市羊楼洞砖茶协会应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羊楼洞砖茶”,向农业部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羊楼洞砖茶”。
制定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羊楼洞砖茶》,完善技术规范与质量监控功能,鼓励与支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相应的地理专用标志,并充分利用传统工农业品牌类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整合咸宁市 (尤其是赤壁市)砖茶品牌,培育咸宁名优特产品牌。
青砖茶、米砖茶是边销茶主要品种,为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羊楼洞古镇是青砖茶的发源地,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是目前米砖茶唯一厂家,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和湖北省咸宁市富华茶叶有限公司是湖北2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
羊楼洞青砖茶、米砖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羊楼洞砖茶“川”牌商标是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因砖茶文化历史悠久,羊楼洞古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羊楼洞砖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通过研究羊楼洞砖茶的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探讨羊楼洞砖茶品牌文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和对策。
[1] 边销茶项目课题组.边销茶 (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87.
[2] 定光平.羊楼洞茶区近代乡村工业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变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385.
[4] 宋敏.农业知识产权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341.
[5] 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浙江茶类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467-471.
[6] 孙志国,王树婷,熊晚珍,等.我国粮食制品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浙江农业科学,2012(4):446-449,452.
[7] 熊晚珍,胡再,孙志国,等.安庆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2(6):914-917.
[8] 孙志国,王树婷,黄莉敏,等.我国稻米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2(3):22-25.
[9]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38.
[10] 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89.
[11]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0-13.
[12]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湖北名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625-3627,3642.
[13] 焦晓菲,张丽丽,李士全.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 [J].前沿,2010(1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