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汗散贴脐治疗汗证65例

2012-01-26 05:35何书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期
关键词:自汗玄府性味

何书丽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472000)

我科2010年1~11月对住院自汗、盗汗患者应用自制止汗散穴位贴敷6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33~78岁,平均51岁;病程1个月~7年;自汗16例,盗汗26例,自汗盗汗兼有者23例;中风42例,眩晕3例,喘证5例,肺胀2例,咳嗽5例,消渴3例,痹证5例。

治疗方法

朱砂、五倍子研磨成粉,取适量温开水调成稠糊状,贴于神阙穴,每次4~6h,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本组65例,用止汗散贴敷1个疗程后,显效(汗出明显较少,盗汗消失)35例,有效(汗出明显减少)28例,无效(汗出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6.9% 。

讨论

汗证是指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一种病证。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平衡,营卫调和,津液内敛而不外泄,反之腠理疏松而汗出形成本证。《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作用,若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汗多,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即属病理现象。中医学认为,汗证有虚实二端,实者有外感热邪或湿热内蕴等因,虚者有自汗、盗汗之别。自汗多因气虚不能固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所致;盗汗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因入睡之时,卫阳入里,肌表不固,虚热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醒后卫阳复归于表,肌表固密,虽阴虚内热,也不能蒸津外出,故醒后汗止。若气阴两虚,临床常自汗、盗汗并见。

神阙穴俗名脐中,又名气舍、维会,为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为阴脉之海,有主全身阴液的作用,其内连五脏六腑,外合筋骨皮毛,故有“脐为五脏六腑之体,元气归藏之根”之说,乃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神阙穴穴位贴敷即脐疗,是不同性味的药物作用于脐部,一方面可被腧穴所在部位皮肤直接吸收,进入血脉,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刺激,经络的输布,深入到内,而转枢上下,疏通经络,起到理阴阳、和气血之作用。西医解剖学认为,胎儿出生,脐带剪断之后,脐静脉闭锁成为肝圆韧带,脐疗时不同性味的药物可有部分透入静脉进入肝内,并对腹膜、脏器的神经分支起反射性作用,以调节机体防御功能。再者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且无皮下脂肪,药物易于穿透,且脐两侧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物敷脐后能刺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机体代谢旺盛,从而促进药物吸收。

方中五倍子归肺经,性味酸、涩,具有敛肺降水、收敛止汗之效;朱砂入肺可降气而走皮毛,具有镇心逐痰、驱邪降火之功。两药合用外敷,可借助神阙穴渗透,通过经络作用而起到调和阴阳、固本培元、养阴清热、固涩止汗之力。

应用止汗散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敷药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神阙穴,局部忌用肥皂、浴液等刺激性物品擦洗;治疗期间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对皮肤有破溃者禁用。

同时应积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多晒太阳,从而达到营卫调和、腠理固密的目的。若汗出过多,要及时拭干,更换衣服,避开虚邪贼风。

猜你喜欢
自汗玄府性味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