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秋红 (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感染后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常发生在轻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继而出现持续干咳,可能持续3~8 w之久,但无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高,通常发生在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流行季节〔1〕,在病程上有别于慢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由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伴或不伴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所致。近3年来我院对应用抗生素及止咳治疗无效、常规检查阴性、无呼吸系统疾病史、慢性咳嗽3 w以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采用孟鲁司特和复方甲氧那明联合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5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为近年来到我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其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8~69岁,平均(38±1.2)岁;咳嗽均在3 w以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均咳嗽,常伴有咽痒,无或有少量白痰,体温正常,两肺听诊无干、湿啰音。X线胸片和CT纤维支气管镜五官科检查无异常改变,肺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检测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正常。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程、发病时间以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具有下列所有表现者,可作出明确诊断:(1)慢性咳嗽;(2)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反应性检测正常;(3)有过敏或特异性表现如过敏性病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特异性IgE增高或阳性;(4)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8~15岁患者服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1粒/次,15岁以上者口服2粒,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15岁以下者服用5 mg,1次/d,15岁以上者服用10 mg,1次/d。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7 d后,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①痊愈:咳嗽消失;②显效:咳嗽明显好转;③好转:咳嗽有所好转;④无效:咳嗽无改变或加重。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两组治疗7 d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2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为73.3%。秩和检验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07,P<0.01),χ2检验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慢性咳嗽病因繁多,最常见的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尤其在春秋季节有较高的发病率〔3〕。虽然该疾病预后良好,但因传统的常规抗炎、止咳治疗难以奏效,部分患者可因运动、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病毒或细菌再次感染再次诱发咳嗽。
本组75例患者就诊前都已经过抗感染、止咳祛痰治疗,症状都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原因系感染导致了气管上皮细胞受损,进而加剧了气道炎症和反应性,病毒或细菌通过诱导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介导的早期非特异性反应以及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导致气道出现炎症。有研究发现,单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支气管高反应性需7 w才能恢复至正常,健康成人感冒后表现有支气管高反应性,对组胺和甲基胆碱反应性增高,吸入冷空气或运动时发生支气管收缩。
感染后咳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随时间推移而自行缓解、自愈。但是,咳嗽时间超过8 w,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3〕。治疗时首先短时使用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中枢镇咳药物,缓解症状;其次再选用糖皮质激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害怕激素副反应或自身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往往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复方甲氧那明是由氨茶碱、盐酸甲氧那明、那可丁、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组成,其中的氨茶碱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的作用;盐酸甲氧那明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那可丁为外周性止咳药;扑尔敏为H1受体阻断药,共同作用可发挥较强的平喘止咳作用。孟鲁司特是一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抗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和高反应性的作用。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复方甲氧那明和孟鲁司特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较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1 邓伟吾.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1):70-2.
2 张忠鲁.变应性咳嗽和感冒后咳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13-5.
3 曹照龙.感染后咳嗽〔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