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012-01-26 05:41刘乃瑞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冠脉支架冠心病

刘乃瑞

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焦作 454002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日益加快,特别是≥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加,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笔者对所在医院≥75岁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冠状动脉特点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5例,男62例,女23例,年龄65~86岁,平均(75.6±5.4)岁,其中40例患者≥75岁,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74岁,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经右侧股动脉或右侧桡动脉穿刺,给予6F或7F血管鞘置入,首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相当的指引导管与导丝,大小相当或偏小于靶血管的球囊进行预扩张,观测是否发生靶病变,再决定是置入支架,部分病变如扩张效果很好,则不置入支架。直径>2.5 mm的病变血管一般常规置入支架,采用的支架直径为血管直径的1.1~1.2倍,也可以直接置入支架,不需要球囊预扩张。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3 d口服阿司匹林0.3 g/d,氯吡格雷75 mg/d,其中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术中导管内常规给予肝素100 U/kg,术后4~6 h ACT<170s拔出鞘管,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12 h/次,连续5~7 d,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0.1 g/d,氯吡格雷75 mg/d,持续9~12个月。

1.3 冠状动脉病变判定标准及介入治疗成功标准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为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病变为累及主要分支血管1支患者,二支病变为累及主要分支血管2支患者,多支病变为累及主要分支血管≥3支或左主干病变狭窄≥50%患者。病变的形态及复杂程度分为A型、B型及C型病变,其中B型可分为B1型与B2型病变。简单病变有A型、B1型病变,中度以上复杂病变有B2型、C型病变。术后病变管腔狭窄≤30%,远端血流达到TIMI3级,并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闭塞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后血运完全重建或有效治疗主要临床表现犯罪血管,血运部分重建。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40例观察组患者与45例对照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及肺功能减退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陈旧性脑梗死、肾功能减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n(%)]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冠脉造影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靶病变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76,P<0.05)。观察组冠脉病变大部分为多支血管病变,且大部分为复杂病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875、x2=12.647,P<0.05)。观察组置入支架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5,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脏不良反应有13例,其中术中心室颤动4例,术中心绞痛3例,术后迷走神经反射4例,术后股动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外科搭桥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5,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优点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冠心病患者也随之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是不同于年轻患者的特殊群体,其心、脑、肾功能均有所减退,发病率也较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察组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陈旧性脑梗死、肾功能减退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受到的损害增多且较严重,各个器官机能也明显减退[3]。观察组患者冠脉病变一般为多支血管病变、复杂病变,介入治疗能够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明显低于对照组,导丝不能由慢性闭塞病变或多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等通过,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或介入治疗失败,需要转心外科进行搭桥术,观察组转心外科进行搭桥术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脏不良反应(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0例),说明≥75岁老年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相对于≤74岁患者有潜在风险存在,由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未有严重不良后果发生[5]。观察组患者的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导致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直接影响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包括术中心室颤动、心绞痛、术后迷走神经反射、股动、静脉血栓,甚至死亡的发生[6]。≥75岁老年患者对手术造成的不良刺激及不利影响存在较差的耐受性。

目前,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由于≥75岁老年患者冠脉病变存在特殊性,介入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多,所以在进行介入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全身疾病及各主要器官的功能进行详细了解,尽最大可能减少≥75岁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发展、介入手术技术的提高,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将会更安全、有效。

[1] 王安伟,罗素新,向睿.266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J].重庆医学,2010,39(12):108-109.

[2] 曹广红,李海燕,李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27(2):110-111.

[3] 张雪红,吴小丽,付传芳.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30(3):84.

[4] 郑继锋,王迎,傅国胜.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评价[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2):31-33,39.

[5] 李春海.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1,31(29):90.

[6] 张华,张磊,惠增骞,等.老年人冠心病小血管介入治疗297例临床分析[J].心脏杂志,2011,23(2):111-112,115.

猜你喜欢
冠脉支架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