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荣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1)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一种以根性疼痛、麻木为典型临床表现的颈部疾病,其归属中医项痹的范畴,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1,2〕。传统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为药物、物理、手法及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治疗普遍存在着疗程过长,病人依从性差及易出现并发症等缺点。本文观察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CSR的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1 对象及分组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CSR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28例,女7例;年龄63~74〔平均(67±3.7)〕岁。对照组男30例,女5例;年龄61~77〔平均(66±5.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般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上述症状。②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排除以下不适合进行小针刀治疗的患者:施术局部有感染征象或肌肉坏死者;伴全身发热、感染患者;严重内脏病发作期;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定性、定位诊断不明者;体质虚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晚期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小针刀选择进针部位:在局部根性症状明显处的狭窄椎间孔或膨出椎间盘平面上下两椎体之棘突尖各取一棘突点,两点水平旁开各1.67 cm(0.5寸),左右各取一椎间孔点,项韧带肥厚明显及有钙化者于肥厚明显或钙化处选取一点。②小针刀疗法施术方法:患者反向骑坐于木靠背椅上,双手对称置于椅背顶端,自然屈颈,下颌靠在手背上,常规讲解小针刀治疗的原理、步骤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如何与医生配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定点后常规消毒铺巾,以上各点以1%利多卡因局麻;首先松解棘突点,以4号针刀纵向刺入,抵骨面后先垂直于骨面平行纵切数刀,再掉转刀口抵棘突骨面横向作上、下方向铲切剥离各数刀;项韧带肥厚明显及有钙化者再分别于钙化或肥厚处纵向垂直进针,向上、下方向作纵向切割数刀,并作横向剥离;再依次松解椎间孔点:纵向刺入针刀,进入肌层后掉转刀口90°呈横向谨慎缓慢探索进针,如有窜麻感、触电感立即退针,稍改变方向继续进针,探索至刀口抵于横突骨面,刀口谨慎滑至横突下缘,紧贴骨面作横向铲切剥离数刀;术毕呋喃西林贴 (创可贴)或无菌敷料敷盖创面,点揉按摩数分钟后行定点旋转复位。③穴位注射治疗:小针刀治疗后,选取颈部夹脊穴、天宗穴、肩外俞穴、阿是穴及针刀进针点周围进行穴位注射,药物选用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次,1 w 3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按照北美脊柱外科协会在2010年制定的《CSR诊治指南》〔3〕中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药物、物理及手法治疗,疗程为2 w。
1.4 临床疗效观察 疗效评价〔2,4〕标准:①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95%,X线显示正常。②显效:原有各型症状明显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70%,<95%,X线显示明显好转。③有效:原有各型症状有所减轻,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30%,<75%,X线显示有好转。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根性症候群及体征积分减少不足30%,X线显示无改变。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5〕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治疗组患者治疗前CASCS积分进行比较,主要包括3个部分: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生活质量。分数越高则症状改善越明显。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率的χ2检验和均数的t检验。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经过2 w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8.6%,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P<0.01)。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CASCS分值变化 治疗组经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2 w后,其主观症状(15.58±3.01)、临床体征(9.22±1.13)、生活质量CASCS分值(70.51±2.87)均较治疗前(9.11±0.82、7.02±0.99、53.67±7.21)有明显提高(t=17.02、t=14.13、t=18.95,均 P <0.01);治疗前后(72.98 ±7.55、92.44±2.28)总分差异显著(t=22.25,P <0.01)。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和非手术疗法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切割、剥离等不同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6〕。CSR是由于神经根局部刺激和压迫、患椎移位及神经根动脉供血不足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导致颈椎骨质增生,椎体破坏和椎间孔变窄从而压迫脊神经,是老年人CSR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变局部常伴有软组织损伤、经络粘连及骨关节病变,加之患者一般年纪较大不适宜做手术和长期物理牵引,因此小针刀是治疗老年CSR的理想手段〔7〕。其优点在于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但单纯小针刀治疗存在一定术后反应,如治疗后出现疼痛加剧或转移,这虽然是小针刀治疗后常见表现,属正常现象,但会对治疗效果上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而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12,动物实验研究表明〔8〕,甲钴胺易于进入神经元细胞器,可促进培养的大鼠组织中卵磷脂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证实,甲钴胺穴位注射配治疗能较好地减轻CSR患者疼痛,对于其生活质量方面也有较好改善〔9〕。本研究提示小针刀治疗后,对特定穴位进行甲钴胺注射治疗,不仅可缓解术后疼痛及改善局部症状,而且还能修复局部受损神经,提高治疗效果。
1 朱立国,高景华,李金学,等.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验证〔J〕.北京中医药,2011;30(4):254-7.
2 邓友章.中西医临床骨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5-9.
3 Bono CM,Ghiselli G,Gilbert TJ,et al.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radiculopathy from degenerative disorders〔J〕.J North Am Spine Soc,2011;11(1):1-17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90.
5 张鸣生,许伟成,林仲民.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51-3.
6 韦 丹,赵 焰.小针刀疗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0.
7 吕彤辉.针刀与牵引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107-8.
8 李剑波,汪承亚,陈家伟,等.甲钴胺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4基因表达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156-9.
9 陈 浦.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