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常岩 张 静 李晓娟 房立萍
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共应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在应用过程中发现ATG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曾报道过ATG致窦性心动过缓的病例,经近两年的观察,我们发现ATG还可导致房颤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共15人,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4岁。既往均无心脏疾病,入院时常规床旁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80~100次/分,血红蛋白45~110 g/L。应用德国Fresenius公司生产的ATG治疗14例,即复宁1例。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3周,持续给予心电监测,观察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结果15例病人中有13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2例发生房颤,其中1例应用胺碘酮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仍有阵发性房颤。停用ATG 20天后心率完全恢复正常。
开始应用ATG前,首先给予心电监测,观察心率、心律情况。用药期间及用药后3周持续心电监测,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有无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感。
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掌握ATG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应用ATG前给患者做好仔细的解释工作,认真解答患者疑问,解释治疗护理的必要性,介绍治疗后的成功病例,消除顾虑,避免心理上的不良刺激,同时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使之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ATG治疗。
2.2.2 严密病情观察
由于ATG说明书中并未提及循环系统不良反应这一副作用,查阅资料也只有ATG输注首日循环系统副作用的报道,而且以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而经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ATG应用后3~4天几乎所有病人循环系统都会发生变化,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也可见房颤,约20天恢复正常。因此应规范ATG治疗中的监护配合,保证生命体征测量的精确性及病情观察的准确及时,必须有监护设备,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特别是心电示波变化,并做好抢救器械和抢救药物的准备,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2.2.3 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护理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如因心率过慢或房颤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首先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3~5升/分,取半坐卧位并给予心理安慰,及时汇报医师,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全程心电监护,出现新的心律失常,要及时停药观察,必要时作相应的处理。本组病例中有1位房颤病人,在应用胺碘酮后出现窦性停搏,立即停药后给予对症处理,病人转危为安。
近年来ATG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据国内报道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较多关注于超敏反应、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交叉反应导致抗体形成所造成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引发的问题及ATG使用7~10天后出现的血清病反应。然而,我们在应用过程中观察到药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护是我们观察病情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总之,在ATG治疗中大多数患者都有累及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故应严密观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