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广
(山西省肿瘤医院,太原030013)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反复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对静脉瓣管壁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易发生水肿疼痛而产生静脉炎,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化疗的顺应性,而且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医疗纠纷。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们应用如意金黄散溻渍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80例,均有明确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均接受了静脉化学药物治疗,随机平均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0.5岁;肺癌15例,胃癌10例,结直肠癌8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5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6岁;肺癌16例,胃癌8例,乳腺癌6例,食管癌3例,结肠癌7例。最终完成观察的患者例数对照组40例,治疗组39例,脱落的1例是因患者溻渍后出现皮疹反应而终止溻渍,故将其剔除。
化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化疗方案、剂量及用药途径相同。非小细胞肺癌选用GP[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胃癌、结肠癌选用FOLFOX[五氟尿嘧啶(5-Fu)+奥沙利伯(L-OHP)]方案;食管癌选用PF[顺铂(PPD)+五氟尿嘧啶(5-Fu)]方案;乳腺癌选用DA[多西他赛(TAT)+阿霉素(ADM)]方案。均常规化疗,21天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所选方案均有1~2种血管刺激性药物。
处理方法:治疗组:化疗药物输注同时给予中药溻渍,溻渍至化疗药物输注后2h。如意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天花粉、苍术、白芷、厚朴、陈皮、天南星、姜黄、甘草研成)适量用蒸馏水调成稠糊状,在穿刺点上方2cm外沿血管方向涂抹,一般长10cm、宽4cm、厚2mm,覆盖3层纱布后用胶布固定,然后用20ml注射器喷洒适量蒸馏水于纱布上。对照组:单纯化疗。两组在保肝及支持治疗上保持一致。用药4个周期后评价血管。
静脉炎分度标准[1]:0度:注药静脉走向皮肤及血管无任何改变;Ⅰ度:注药静脉走向皮肤微红,长度不超过10cm,无分支,血管弹性无改变;Ⅱ度:注药静脉走向皮肤深红色或浅褐色,长度不超过10~20cm,有分支,血管弹性轻度下降;Ⅲ度:注药静脉走向皮肤深褐色或黑色或脱皮,长度过肘,有多个分支,血管弹性明显下降;Ⅳ度:注药静脉走向皮肤呈深褐色或黑色并脱皮,血管萎缩变细,弹性消失,闭锁。
两组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治疗组39例,其中0度27例,Ⅰ度9例,Ⅱ度2例,Ⅲ度1例,Ⅳ度0例,总发生率30.8%;对照组40例,其中0度15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2例,Ⅳ度1例,总发生率62.5%。
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0.8%,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2.5%,且程度较治疗组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毒副反应:1例患者如意金黄散溻渍后约1h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颈部可见红色皮疹,立即去除溻渍药物,同时肌肉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半小时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未见不良反应。
西医学认为,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因素、医务人员操作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药物因素,如化疗药物的毒性、浓度、pH值等。刺激性化疗药物会对注射部位或沿静脉走行处产生刺激,引起炎症,导致注药静脉红、肿、疼、痛,甚者形成管壁硬化和色素沉着。
从中医角度来看,化疗性静脉炎归属 “恶脉”、“脉痹”等范畴。中医认为,化疗性静脉炎系辛热类药物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火热毒邪,灼伤耗损阴血津液,产生瘀血痰浊,阻塞气血所致。故其病机为:经脉创伤、火热毒邪外侵、气血瘀滞,致使热、毒、痰、瘀互结,脉络阻塞。治疗:一则“行气血,通血络”,运用通脉散瘀的药物,改善末梢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及血液流速,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缺血所致营养失调和代谢障碍[2];一则“泻热毒,宁血络”,运用性质寒凉、具有清解热毒作用的药物,可以减轻热毒药物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故临床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处方用药多选择具有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
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卷上》载:“溻渍法,疮疡初生经一二日不退须用汤水淋射之。在四肢者,溻渍之”。并指出其作用原理为:“夫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有荡涤之功,此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因本法要把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所以以四肢、躯干皮肤的疾患为宜。在古代,溻渍疗法是溻疗和渍疗的组合,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敷于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前者相当于现代常用的湿敷法,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合称之溻渍法。化疗性静脉炎发病血管为化疗药物输注血管,故应用溻渍法在该血管上进行预防,药物可直接发挥作用,局部治疗,方法简便,副作用少。
如意金黄散处方来源于《外科正宗》,方用天花粉清热、消肿为主药;姜黄、白芷、天南星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大黄、黄柏清热燥湿;陈皮、苍术行气燥湿,共为辅药;甘草清热解毒、消肿,为佐使。诸药研为细末,共奏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托毒生肌、燥湿止痛之功。毛平等[1]研究表明,该药局部外敷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起到消肿、抗炎等作用。王红等[3]研究表明,金黄散(膏)局部用药有很好的透皮作用。
石萍报道肿瘤化疗浅表静脉炎发生率达60%以上[4]。本研究表明,如意金黄散溻渍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为30.8%,Ⅱ~Ⅳ度静脉炎发生率7.7%;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达62.5%,Ⅱ~Ⅳ度静脉炎发生率32.5%。由此可见如意金黄散溻渍可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程度。
[1]毛平,夏卉莉.如意金黄贴膏与如意金黄散消肿止痛功效的比较研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5):46-48.
[2]鞠立霞,陈喆,任荣政.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6):491-494.
[3]王红.浅析“如意金黄散(膏)”的透皮系统.天津中医药,2005,22(1):57-58.
[4]石萍.中医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186-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