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坤 王学斌 黄 涛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云南 罗平 655800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的常见多发急症,病因复杂,治疗手段多样,鼻中隔黏膜前部及鼻甲前部的鼻出血易发现,处理简单。部分患者出血部位隐蔽,持续时间较长,易反复出血。我科2002年2月至2009年2月对隐蔽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查找出血点后微波电凝,配合药物等综合措施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全部资料来源于我科2002年2月至2011年2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鼻出血病例,共938例,其中,首次就诊没有找到鼻出血部位191例 (20.3%),男105例,女86例,年龄25岁至87岁,皆为单侧发生出血,右侧95例(49.7%),左 侧 96 例 (50.3%)。合 并 高 血 压 74 例(38.7%)。经鼻内窥镜检查找出血部位:下鼻道后外侧壁73例 (38.2%),中鼻道内46例 (24.1%),筛顶及后鼻孔区59例 (30.9%),均为高血压患者,不明部位13例(6.8%)。出血量每次50ml-400ml不等,数次发作者79例 (41.4%),病程数天至数月反复发作。找到出血部位者接受微波电凝治疗,一次成功止血153例 (80.1%),25例经多次检查找到出血点并处理成功。13例不明部位者采用鼻孔多次填塞,配合药物等内科处理后缓解。
1.2 方法
1.2.1 首次因鼻出血就诊,前鼻镜检查不能找到出血点的病例,用吸引器清理鼻腔积血,采用1%麻黄素加的卡因棉片作双侧鼻腔黏膜收缩后,逐步祛除棉片,根据血染部位进一步判明出血部位。如果存在活动性出血,部位不确切,可用吸引管边吸边找,若有鼻甲阻拦,可以将鼻甲骨折,向内或向外移动,扩大鼻内镜检查范围,暴露下鼻道穹隆部、中鼻道外侧壁、嗅裂区、鼻中隔后上部及后鼻孔等区域,多能发现鼻出血点。有鼻甲反张或棘突等结构异常者可同期处理。
1.2.2 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格兰德医用设备 (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GW-92C-M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手术档脚控间断输出,功率25~35W,作用时间2~5秒,病变部位多点电凝,点与点相距3~5mm,先封闭出血点周围4~5个点,然后出血点加大功率电凝至血止,可重复电凝。术后放置红霉素眼膏及可吸收止血明胶海绵覆盖压迫创面,24~48小时祛除,术后常规给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混合液鼻腔雾化三天,部分病变严重者给止血药、抗生素及维生素C等口服或静滴治疗。取出鼻腔填塞物后给鼻腔冲洗一周,7天及14天各清理鼻腔1次,以防鼻腔粘连。
1.2.3 对不明出血部位者采用前或后鼻孔多次填塞及药物内科治疗,本组13例均成功控制出血,无手术及死亡病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3个月至半年未再发生同一部位出血为治愈。
本组191例隐蔽性鼻出血病例中,均为单侧发病,合并高血压74例。出血部位于下鼻道后外侧壁73例,中鼻道46例,筛顶及后鼻孔区59例,不明部位13例。经鼻内窥镜检查找到出血点178例 (93.2%),一次检查处理成功153例 (80.1%),25例经多次检查处理成功。
鼻出血为临床常见多发急症,青少年以鼻中隔前部黏膜糜烂导致的鼻出血多见,临床检查容易发现出血点,处理相对简单。中老年患者鼻出血病因较复杂,部位多样,前鼻镜及额镜检查不容易发现出血部位,容易反复发作,处理较棘手,治疗方式多样。对于不明部位鼻出血,过去一般的鼻镜检查只能够看到鼻中隔前部,鼻腔底部及中下鼻甲内侧面,而对于中鼻道、下鼻道、筛顶、嗅裂、鼻中隔上后部、鼻咽部及后鼻孔区域等部位的出血往往不容易发现,尤其是下鼻道穹隆部、筛顶嗅裂区及鼻咽部的出血,一般鼻镜检查根本无法确定出血部位。目前,由于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对于过去无法发现的出血部位,可以通过内窥镜的检查,基本达到鼻腔无盲区,即便下鼻甲穹隆部,嗅裂及中鼻道外侧壁等相对盲区,可以通过将中下鼻甲骨折移位而暴露。从而有利益于在鼻内窥镜检查下发现出血部位,便于更有效的止血。同时可以在内窥镜下处理如鼻甲反张及鼻中隔棘突等鼻腔结构异常。
对于隐蔽性鼻出血,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往的教科书及文献报道[1,2]多指常规鼻镜检查不能判明出血部位,反复发作,常规鼻腔填塞等治疗不容易达到止血目的的鼻出血,也被称为“难治性鼻出血”或“顽固性鼻出血”。对于隐蔽部位的划分,目前亦无统一的界定。过去常规鼻镜及额镜检查下,下鼻道,中鼻道,嗅裂,鼻咽部,后鼻孔区域,鼻中隔棘突后面或嵴突凹面的出血均不容易发现,称之为隐蔽部位。目前,由于鼻内窥镜的应用,仅有下鼻道穹隆部,中鼻道外侧壁及嗅裂等鼻腔狭窄部不能够直接窥见,但可以通过鼻甲骨折等方式给以暴露,几乎达到鼻内窥镜下鼻腔无盲区。更容易找到出血部位及出血点,使止血更容易。
鼻出血的病因复杂,治疗方式多样。隐蔽性鼻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使治疗更加困难。我科治疗治疗病例中,找到出血点的均在内窥镜指示下,应用微波电凝,达到止血目的。对于微波的应用,有活动性出血点,直接微波电凝,往往不奏效,需先做出血点周围多点电凝后再直接电凝出血点,方能达到有效的一次性止血[3]。对于不明出血部位的患者,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前或后鼻孔填塞,同时配合积极的内科药物治疗,有效的减轻病人痛楚,缩短病人治疗时间。
[1]黄鹤年.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5.
[2]杨大章,程靖宇,韩军,等.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360-362.
[3]李来坤.微波电凝在青少年顽固性鼻中隔出血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