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满巧
(宁夏盐池县农牧局,盐池 751500)
(1)生物灾害:主要有鼠、虫、病害及有毒有害植物和外来物种侵入等。
(2)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风灾、火灾、沙化等自然灾害。
自2000年起,盐池县委政府大力发展人工种,每年以10万亩的力度着力解决禁牧后舍饲养殖所需饲料用草,以苜蓿为主的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快速发展,延伸了草产业后续产业链条,带动了草产品加工和肉羊、肉牛及奶产业的稳步发展,使草畜产业转化及产业链条得到了扩展和延伸,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天然草原禁牧封育和草原建设的投入,盐池牧草产量明显提高,枯草积累量大幅度增加,火险等级随之不断攀升,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草原防火指挥部确定的火险等级,盐池草原属于一级火险区。2009年盐池草原防火工作在国家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98万元,建立了盐池县草原防火物资储备站,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防火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同时,狠抓草原防火体系建设;制订草原防火应急预案,使草原火灾预防、应急处置、控制和扑救、善后处理机制等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自2009~2011年全县实现了草原防火零火警。
“十一五”期间共防治鼠害128万亩,持续控制区和灭治区害鼠数量已控制在无害以下;虫害防治87万亩,平均灭效达96.2%,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蔓延扩散,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达到了防治目标。同时,还投放狐狸33只和架设了76个招鹰架共同防治鼠害。“十一五”期间,通过鼠害和虫害防治,2项共挽回牧草约4536万kg,按0.2元/kg计算,挽回经济损失907.2万元。
自2006年以来,盐池县对草原鼠虫病害进行全面的预测预报,采用“3S”技术开展草原资源状况、生产能力、草原鼠害、虫害、病害和草原火灾发生及危害情况等内容的监测,为全县草原保护建设,草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草原科学利用,草畜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盐池县是宁夏唯一的牧区县,有天然草原835.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5%,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2002年盐池县率先在全区实施禁牧封育以及持续不断地开展生态治理与建设,全县沙化面积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539万亩减少到80万亩,260万亩退化草原得到不同程度治理,50万亩流动沙丘基本固定,120万亩退化草原恢复植被,植被覆盖度由30%提高到68%,产草量由每亩48 kg增加到142 kg,载畜量由31亩1个羊单位提高到20亩1个羊单位,初步实现了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好转,也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
(1)尽管盐池县草原建设及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县草原生态系统仍很脆弱,植被退化、沙化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系统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还很低下。
(2)禁牧草原的休牧轮牧,划区轮牧的科学利用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3)村级草原防火体制不健全,不利于紧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统一调度。
(4)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能力有限。盐池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的依附程度高,加上对草原防灾减灾的意识淡薄,群众长效的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5)草原鼠虫病害防治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致使大部分危害严重的草地得不到防治。
(1)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行禁牧封育政策。
(2)加强草原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3)加强草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