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宁波市鄞州区畜牧兽医站,浙江宁波 315100;2.鄞州区石碶街道畜牧兽医站;3.鄞州区钟公庙街道畜牧兽医站; 4.鄞州区姜山镇畜牧兽医站; 5.鄞州区首南街道畜牧兽医站)
草食动物产品属于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类食品,颇受宁波人喜爱。草食动物属节粮型畜牧业,符合畜牧业产业发展方向。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是否适宜发展草食动物产业,如何科学发展,近段时间,宁波市鄞州区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全区草食动物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了草食动物发展现状,明确了发展重点,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1.1主要草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和专业场户 据调查,鄞州区草食动物饲养以奶牛为主,近5年来全区奶牛饲养相对稳中有升。2007-2010年饲养户数基本稳定在17家左右,存栏量从1450头逐步增加到1758头(宁波二牧场除外)。2011年,在实施畜牧业环境整治过程中,关闭了位于禁养区内的4家奶牛场,奶牛存栏量又降至1 455头。随着居民购买力的不断提高,牛肉的消费量和价格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有人开始涉足肉牛养殖。据调查,目前全区上规模的肉牛养殖户已经发展到5家,存栏量从2008年前的100头左右,增加到目前的534头。
1.2优势畜种(獭兔、奶牛、白鹅、长毛兔等) 据调查,鄞州区草食动物以奶牛和肉鹅为主。但近年来肉牛业发展十分迅速,可能会很快替代奶牛成为优势畜种,肉鹅业亦有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肉鹅养殖是该区的第二大类草食动物,近5年的饲养户数基本稳定在60户左右,出栏量保持在11万羽左右。其中,2010年出栏量达到了12.6万羽。其他草食家畜还有羊、兔和少量梅花鹿,目前全区存栏山羊2112只,獭兔4120只,长毛兔1800只,梅花鹿100只。
1.3产业基础 鄞州区的奶牛发展基础较好,2004年前后全区开展过美国“黑星家属”奶牛引种与推广,一度奶牛存栏量达到3500头左右,后来由于养殖业环境整治和奶牛“两病”处理,奶牛养殖数量逐年减少,存栏量最少时候只有1450头,2009年在横街镇开展了“千头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奶牛存栏数量和质量又有逐步提高。
鄞州区的白鹅饲养主要以散户为主,具备一定规模的牧场很少,虽然有一定的占有量,但养殖水平相对不高。近年来,有关部门根据全区资源状况,提出了“稳定奶牛业、着力发展肉牛业、扶持肉鹅养殖业”的发展思路。逐渐把肉牛业做大做强,促使成为该区畜牧业的新亮点。
1.4资源条件 鄞州地处南方水稻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由于水稻秸秆营养较差,不能大量用于发展草食动物,但在山区半山区,仍然蕴藏着具有利用价值的丰富秸秆资源,如玉米秸、花生藤、番薯藤、豆荚等,都是草食动物的良好饲料资源。另外,还有丰富的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如笋壳、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均是发展奶牛、肉牛和白鹅的良好饲料来源。目前全区牧草种植面积为2217.2亩(1亩=667 m2),主要以黑麦草为主。
2.1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不足 发展草食动物,需要有良好的资源条件,鄞州区当地的农副产品、农业废弃物、青绿饲料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域限制和气候条件原因,很难储存,需要研究合理的加工贮存手段,如开展青贮、微贮等。
2.2有关部门对扶持草动物发展的力度依然不足 鉴于猪肉为人们主要的肉食结构,对发展草食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政策偏向。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人类增强体质的需要,草食动物成为主要动物性蛋白质来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草食动物是必然趋势。
2.3发展草食动物的技术储备不足 草食动物由于其特殊的消化生理,对饲料营养、饲养技术和环境管理等要求较高,特别是高产草食动物,如高产奶牛、高档牛肉等产品生产,其技术含量很高,要发展好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
鉴于发展草食动物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展种草养畜,实现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推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草食动物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更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就可实现农民就地增产增收的愿望。发展草食动物又是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食动物可以利用大量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过腹还田,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变废为宝。有资料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草食动物产品特别是牛羊肉的消费量可能出现迅速增加,宁波市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已进入草食动物产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期。近年来,市场牛羊肉价格不断上涨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发展草食动物是保障市场供应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0年鄞州区常住人口135.9万,人均牛奶消费量按照全国平均水平6.4 kg计算,则牛奶需求量为8697.6 t,而2010年全区牛奶产量4662 t,仅为需要量的一半左右,需求缺口很大。牛肉按照人均消费量4 kg计算,需求量为5436 t,目前鄞州市场上供应的牛肉几乎全部依靠外地调入,自给率不足5%。发展草食动物生产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限于土地资源短缺因素,目前在经济富裕的鄞州,欲大力发展草食动物,似有一定难度。但在山区半山区的宜牧地区,适度规模的发展草食动物生产具备市场、资金、资源和技术等优势。
在未来5年,鄞州区发展草食动物的基本思路是:稳定奶牛产业,在资源条件优越的宜牧地区,适度发展肉牛和肉鹅产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档肉牛生产,填补宁波市高档牛肉生产的空白。
4.1转变草食畜禽生产方式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草食动物养殖场。在目前1家标准化千头奶牛基地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奶牛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对3家肉牛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扩建,建成年出栏1000头优质、高档肉牛的示范基地;发展种草养鹅,在现有基础上,筛选并培育几家标准化肉鹅养殖场,逐步向自繁自养发展。转变营销和产品策略,瞄准中高端市场,注重品质提高和品牌效益。
4.2实施草食畜禽良种工程 推广优良奶牛、肉牛品种,提高草食动物的生产水平,争取在省外建立一个肉牛引种基地,保障全区的肉牛稳定供应。
4.3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 利用鄞州区的秸秆、笋壳、花生藤、蔬菜加工企业副产品等进行青贮加工,调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饲料。对于水分较大易腐烂难储存的原料与相关大专院校专家联合攻关,以解决饲料资源紧缺难题。
4.4大力发展种草养畜 为了促进草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应适当加大牧草种植范围,同时通过土壤改良或人工种植补充的办法改良部分草山、草坡,增加饲料补充。增加牧草的种植品种,从原来的单一黑麦草为主,增加墨西哥玉米、饲用玉米、高粱,紫花苜蓿等牧草品种的种植范围。
4.5加快推进产业化 培育1家肉牛合作社和1家奶牛合作社,通过合力,注册品牌,提高产品品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定营销策略,并建立营销网络,逐步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产业化。
5.1建议有关部门出台草食动物发展的扶持政策,高起点、高标准的做好草食动物发展规划。
5.2继续做好扶持种草养畜工作,有关部门应保障牧草种子供给,推广牧草高产技术。
5.3建议有关技术部门提供畜禽优良品种指南和目录,联系大型良种基地,开展良种培育,保障种源优良。继续落实良种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增加羊、鹅、兔等品种。
5.4建议有关部门对发展草食动物的企业在申报项目时给予优先照顾。
5.5通过成立产业协会对草食动物养殖给予技术指导,并增加养殖户的经验交流,提高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