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国教授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经验总结

2012-01-25 01:10陈以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后遗症

房 迪,陈以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32)

面瘫中医称为“口僻”[1]、“口眼歪斜”、“吊线风”,现代医学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此病常发于春秋天气变化或夏夜贪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之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此病发病前没有明显征兆,发病急,转变快,多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主要症状,可见额纹消失、眼闭合不全、鼻唇沟不对称、鼓腮漏气等。发病7日左右为急性期,也称进展期,病情达到高潮;发病1周至1个月为恢复期,此期针刺治疗效果明显;发病3月以上,未经治疗或治疗未痊愈或者发生“倒错”现象,皆称为后遗症期。后遗症期患者的治疗难度很大,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暂时无法完全治愈,而外科整容手术治疗又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往往给患者留下终身遗憾。

陈以国教授行医20余载,喜于经典,勤于临证,在治疗面瘫上临床疗效较好,尤其在后遗症期面瘫的治疗上,更有独到疗法。笔者有幸随师临证,闻师之治,悟医之道,所学颇丰。今仅将近期随师所学面瘫之治,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取自辽宁省中医院专家门诊,收集季节冬季至晚春,共计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9岁;病程最短6周,最长20年;23例均为单侧患病;本组病患皆为后遗症期患者,倒错7例,未痊愈11例,常规治疗无效来诊5例。

1.2 临床诊断 多数患者患侧额纹减少、眼裂增大、闭目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气时患侧漏气,少数患者兼有耳鸣、易怒、失眠等症状,少数患者存在“倒错”症状。来诊前大多数患者已接受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或电针治疗,部分患者未见效果来诊,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来诊,少数患者因“倒错”来诊。病来时值冬末初春,病前多有受凉、袭风、感冒病史,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排除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肿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症等所致周围性面瘫。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疗法

2.1.1 治疗原则 疏通阳明经筋、补益肝阴。局部穴位:健侧颧髎、合谷、二间、三间,患侧本神、头维、攒竹、下关、人中、口禾髎、迎香、颊车、阳白、地仓、内眦、翳风、完骨、风池等。远端穴位:内庭、行间、太冲等。

2.1.2 刺法 常规消毒针具后,根据患者当时面肌痉挛情况,随证取穴组合。因本病后遗症期神经损伤较重,肌紧张度较高,常采用患侧“透刺”针法。透刺穴位:阳白透攒竹,头维透瞳子髎,迎香透睛明,颊车透颧髎,巨髎透四白,下关透瞳子髎,人中透地仓,颧髎透内眦,承浆透地仓,承浆平向透刺等。为调节左右阴阳平衡,面部健侧颧髎采用“浮刺”[2]法,也称“吊针”法,面肌痉挛区域的穴位在透刺基础上加施“甩针”法,以解阳明痉挛。健侧合谷偏向手腕方向斜刺,意在指向病所。其他穴位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1.3 温灸法 温灸地仓、阳白、翳风、下颌孔等穴位,每穴每天 1~2次,每次 10~15 min,10天为一疗程。

2.2 中药疗法 方药:牵正散加减。常用方:白僵蚕10 g,全蝎 10 g,白附子 5 g,白芍 20 g,枳壳 10 g,党参15 g,黄芪20 g,黄酒二两(适量)。每日1剂,10剂为一疗程,水煎分两次温服,忌凉水漱口。

2.3 按摩疗法 选取患病局部穴位点穴揉按,力度稍强于患者耐受即可。常用部位:翳风、颊车、头维、地仓、下颌孔、风池[3]等。

2.4 外敷疗法 肉桂50 g泡入半斤45°白酒,1周后用泡酒外敷患处。每日1次,外敷30 min后洗净,10次为一疗程。

2.5 禁忌 治疗期间忌受风、忌凉水,饮食清淡为主,忌暴饮暴食、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饭后用温水仔细漱口,忌疲劳,忌生气。

3 治疗效果

23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78.26%,有效3例,占13.04%,好转 1例,占 4.35%,无效 1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

4 典型病例

韩某,女,48岁,2011年3月初诊。主诉:左面瘫痪一个半月,嘴歪无表情,眼闭合不全,流泪增多。就诊时嘴角右偏,左侧鼻唇沟消失,左眼闭合不全,泪液增多,二便正常,睡眠正常,脉弦细,两寸不足,舌淡苔白略腻。针灸处方:左面部阳白透攒竹,头维透瞳子髎,颧髎透内眦,下关透地仓,下颌透地仓,颧髎(右),合谷(右),内庭(双),行间(左)。中药处方:白僵蚕、全蝎、五味子各10 g,百合、桂枝、党参各15 g,生黄芪30 g,白芷10 g,白芍20 g,枳壳、升麻、生甘草各10 g,大枣4枚,生姜4片。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7剂。外敷处方:肉桂 50 g,远志 10 g,水煎后趁热外敷,每次10 min,每日2次。艾灸处方:取翳风、颊车、地仓,左面部共灸15 min,右面部共灸3 min,每日1次。按摩处方:取翳风、下关、大迎、经横突部位,按揉3 min,每日1次。经5周治疗,患者面部表情肌恢复自主控制,口角无偏向,两侧额纹、鼻唇沟等大,眼闭合完全,泪液分泌正常,属于完全治愈。

5 讨论

陈以国教授认为本病后遗症期病因为经筋失调,病位在阳明经筋,其根本在肝脉失养。《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述:“阳明脉衰面始憔。”中医认为阳明经筋主管面部肌肉表情,且阳明胃有“主润宗筋”之功[4],故治疗时需要重视对阳明经筋与阳明胃经的调节,务使“胃和则面荣”。本病后遗症期由于久病伤气,而“肝主筋脉”之故,后遗症期多伤肝经之气,而肝脉主生血,“血不足则生风”,“血不足无以养筋脉”,故造成本病后遗症期治疗应重视肝脉的调养。所以,治疗面瘫后遗症应以“通阳明,养肝阴”为原则。

经过临床病例来诊前情况总结,多数“倒错”患者来诊前治疗方案采用电针治疗。陈以国教授认为,早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虽然电针有助于面神经的恢复,但从电生理角度来讲,相对于受损、受压迫面神经,电流更容易从易传导通路穿过,同理,电针更容易刺激到未受损面神经,于是极易产生过度治疗的“倒错”现象。因故,陈教授不主张临床使用电针治疗早期面瘫,而主张用“浮刺法”加“温艾灸法”[5]治疗早期面瘫。

《内经》云:“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疗时要注重守神的重要性,不仅医者应当宁神,患者守神更是对治疗的积极配合。陈教授在临床中甚是重视这一点,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鼓励,使患者气定神闲、乐观积极。医患双方同时达到“守神”的状态,对病情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牛惠敏.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50

[2]成泽东.浮刺法治疗面肌痉挛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25

[3]朱文红.针灸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J].陕西中医,2004,25(11):49

[4]成泽东.陈以国辨治面肌痉挛经验集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63

[5]楼志勇.温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53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后遗症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春天的“后遗症”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