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康脑方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60例的临床观察

2012-01-24 16:16童二昌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谷川髓海脑髓

童二昌

(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300050)

多发梗塞性痴呆是由多发性梗塞引起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呆病”“颠疾”等范畴。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本病发展缓慢,呈阶段性进展,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故本课题选择多发梗塞性痴呆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中药汤剂进行了60例患者的系统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病例为我院2009—2011年门诊治疗患者。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开放性的方法,选择符合全国中医学会脑病学术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及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痴呆诊断标准的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病人90例,采用单盲的方法,自愿受试者纳入本组,以随机分组顺序分配法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要求坚持服药复诊,做好复诊记录,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它扩张脑血管及改善脑代谢药物。

二、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自拟“康脑方”中药汤剂(龟板10g、天麻10g、郁金10g、琥珀10g、菖蒲10g、菊花10g、熟地30g、川芎30g、黄芪30g、僵蚕30g、当归15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四个月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勿服其它扩张血管及改善脑代谢药物,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一次0.8g,一天三次,四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病人资料

治疗组60例,男性33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69.14±5.42岁,病程5周~3年,平均病程10.53±6.28月,女性22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94±4.47岁,病程5周~2年,平均病程10.52±6.15月。

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7.16±3.77岁,病程4周~2年,平均病程11.54±6.61月,女性13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8.12±3.45岁,病人5周~2年,平均病程10.21±6.72月。

经SAS统计软件包统计软件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病程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四、观察项目

(一)痴呆程度

1.轻度痴呆:指有记忆、抽象思维及计算力障碍,可伴综合分析能力减退,生活能自理。

2.中度痴呆:指上述条件之外还有时间定向力障碍,部分丧失社会活动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

3.重度痴呆:指有严重定向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计算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障碍,可伴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还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运动障碍。

(二)长谷川氏量表(见附录)

32.5—31.0 正常

30.5—22.0 临界

21.5—10.5 痴呆前期

10.0—0 痴呆

(三)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见附录)

FAQ高于5分即为痴呆。

(四)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经治疗后能独立自理生活,有进行一般社会活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但智能未能全部障碍。

2.无效

精神症状全部或部分减轻,能自理生活,但人格智能仍有障碍。

3.无效

症状毫无改善或病情仍在进行发展。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结 果

两组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FAQ,长谷川氏量表计分比较:X±SD

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f: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AQ,长谷川量表计分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FAQ,长谷川量表计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AQ,长谷川量表计分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脑血流指标比较:X±SD

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c:P<0.01,与对照组比较f: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流入时间与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

根据本资料,经Logist多元回归分析,痴呆程度与病程成正相关,r=0.8778(P<0.01);与年龄正相关,r=0.8457(P<0.05);与缺血性损伤成正相关,r=0.8577(P<0.05)

讨 论

据国外资料,在65岁以上老人中,明显痴呆的约占2%~5%,80岁以上增加到15~20%,如以轻中度痴呆合并估计,则要超过上述数字2~3倍之多。而我国俞世勋等统计老年期痴呆病例中,多发梗塞性痴呆为68.2%,老年性痴呆占21.2%,其他占10.6%,上述资料和广泛临床报告表明,我国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是以血管性痴呆为主。由于地域和人种关系,东北亚地区(含我国三北地区)是世界上中风高发区,也同时是血管性痴呆的高发区。近些年来,由于医疗条件和食谱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发生了显著变化,缺血性中风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小中风(腔隙性梗塞及TIA)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反复发生的多发性梗塞形成,进而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同时血管性痴呆由于其发展较缓慢,呈阶段性进展,在早期可以延缓或逆转其发展。这与早老年性痴呆有显著差别。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多发梗塞性痴呆多是由多处梗塞或大梗塞所致。梗塞灶数越多其发病率越高。造成皮层下白质传导纤维的损害与多处断裂,破坏了边缘系统Papez与Livongston环路的完好统一,因而可以导致明显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额脑血流量比同年龄但智力正常者减低1/3以上,减低程度与智能减低程度一致。多发梗塞性痴呆梗塞灶多数位于双侧半球并非弥漫均匀分布,梗塞灶主要位于白质内,为中等梗塞或小梗塞(包括腔隙性梗塞),一处小梗塞若位居边缘系统的要害处则可能引起痴呆。尤其是从扣带回胼胝体的白质(单侧或双侧),此处的梗塞灶打断了额叶的联系纤维,必然影响高级智能活动。

祖国医学的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认为脑主记忆。引起脑功能减退的原因有诸多方面,首先是与肾的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髓。”《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骨髓,脊髓和脑髓,均为肾中精气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脑功能也得以维持较高的水平。反之,肾中精气不足,则髓海失养。其次是与血瘀有关,认为血瘀是指血液的循环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血瘀严重时又会瘀结成淤血,血行不畅会使五脏及脑髓濡养受累,神的运行和对外界的反应速度都会减慢,则表现出脑功能的减退。瘀血上扰清窍,则神明被扰,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而致“神”的功能失常,智力下降。若瘀血内阻,蒙蔽清窍,则脑失气、血、阴精濡养,脑髓不充,也可导致脑功能的减退。

综上所述,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此病的认识,究其机理,不外肾阴不足,精气虚损,血脉瘀阻。故针对此病机,以补肾益脑,活血化瘀,开窍醒神为法,精心组方。方中炙黄芪、龟甲、熟地滋补肾阴、大补元气,以为君药,使肾精足,脑髓充,髓海有余,元气充盛,血养于脑,五脏摄神有功;僵蚕、川芎、郁金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共为臣,瘀血去则大脑清明内持,脉络通则脏腑之气与脑相连,髓海充盈,神明出焉;琥珀、天麻、石菖蒲、菊花醒脑开窍安神同为佐使,使之窍开神清,掉摇散乱得平。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脑、活血化瘀、醒神开窍之功。

猜你喜欢
谷川髓海脑髓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长谷川等伯作品
蜂巢历险记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以脑髓理论为指导探讨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思路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