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新建
骨骼肌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
聂新建
目的探讨骨骼肌血管瘤病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9例骨骼肌血管瘤的MRI表现及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骨骼肌血管瘤好发于大腿股骨肌群,病灶一般较大,其长径与股骨长轴一致,少数病灶较小,呈类圆形,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②T1加权呈中等偏高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③部分病灶内可见静脉石形成。④病灶内可出现血管流空现象。⑤GD-DTPA增强,18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⑥骨质侵犯,大部分为骨质受压变薄及骨质增生表现。结论MRI检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为骨骼肌血管瘤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对治疗及手术方法有重要的帮组。
骨骼肌血管瘤;磁共振影像诊断
骨骼肌血管瘤是肌肉软组织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在MRI尚未广泛使用之前,通常采用普通X线、CT及超声检查,近年来随着MRI的广泛使用,现在MRI检查已经成为最施: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呕吐物、排泄物等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精心护理2~5 d后治愈。
了解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症状体征、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积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对并发症采取及时治疗,最大限度降低伤残、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1]闫金伟,刘道兵,王青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3例治疗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31-132.
043400 山西省曲沃县人民医院
2.3 肺部感染 其原因是颅脑损伤后,患者意识障碍、脱水治疗,咳嗽反射减弱,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又降低了呼吸道防御功能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因此,颅脑损伤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后加强气道管理。把握“湿、翻、拍、咳”四字诀,即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按时吸痰翻身配合拍背,有效咳嗽排痰,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利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2.4 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颅内各分腔压力失衡,使脑脊液向压力减低区积聚,同时蛛网膜撕裂更易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形成硬膜下积液。也有人认为脑萎缩及蛛网膜绒毛闭塞时,蛛网膜下腔可能存积大量CSF,当外伤时更易形成硬膜下积液[1],尤其是严重颅脑损伤后,手术时间长、术后放置引流管等因素引起颅内感染。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头痛及颈项强直等状况。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时间不易过长、注意引流管位置、记录引流液量及性质。防止引流管意外脱落移位。
2.5 中枢性高热 于伤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体温骤然升高为38.5℃ ~40℃,药物降温效果不佳,采取物理降温则有一定效果。因此对中枢性高热患者尽早使用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出现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出现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出现体温正常后又升高,提示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因此要做好高热患者的护理、用亚低温方法加强脑保护。
2.6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各种并发症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病室定时通风换气,室内空气消毒1次/d,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支持性护理,避免并发症防止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