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奶牛副结核病误诊为肠炎的诊疗体会

2012-01-24 14:07:44郭长梅
中国动物检疫 2012年11期
关键词:肠炎犊牛母牛

郭长梅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山东临朐 262600)

奶牛作为复胃动物,腹泻病发病率较低且主要发生于犊牛,育成牛及成年牛发病率较低,并且主要为营养因素所致。副结核病由于其本身特点易使其在奶牛场传播,该病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对奶牛场整体健康及经济造成一定损失。本文就作者所经历一例奶牛副结核病例诊疗作一总结,为兽医在奶牛疾病诊治方面提供临床经验。

1 病案介绍

2012年2月,临朐县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饲养户新购进一头5岁左右的奶牛,购进时牛体偏瘦,但体温、精神、食欲、产奶量均正常。最初饲养过程中表现大便干燥,排便时拱腰努责,后来出现稀粪,户主怀疑为运输应激所致,未作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奶牛逐渐出现精神和食欲时好时坏,经常性的顽固性拉稀,排粪方式为喷射状,粪便逐渐变为稀粥样恶臭,最后变为带有气泡、黏液和血液凝块的粪便。出现眼球下陷,皮肤弹性降低等脱水症状,饮欲亢进,食欲减退,采食量降低,驻场兽医诊断为肠炎。

1.1 根据诊断用下列药物治疗

1.1.1 5%葡萄糖生理盐水3 000 mL,加入安钠咖、维生素C、碳酸氢钠,静脉注射。重症泻痢康,0.05 mL/k g,肌肉注射;2次/d,连用3 d。

1.1.2 采用清热燥湿、止血止泻、健脾补气中药方剂。槐花(炒)70 g、当归40 g、黄芪40 g、地榆4 g、沙参37 g、地黄45 g、甘草30 g、白芍36 g共研为细沫,蜂蜜200 g为引,开水冲,温凉后灌服,连用5 d。

1.2 愈后 治疗后精神、食欲均有好转,产奶量也增多,大便也有好转,但仍较稀不成形。停药后20 d左右,该牛拉稀症状又加重,但仍继续消瘦,故请求我们去会诊。

2 会诊检查

2.1 视诊 患牛卧地不起,头侧向体侧,眼半闭,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口腔流出较多的唾液;机体消瘦,皮肤粗糙、被毛粗乱,肋骨突出明显;皮肤弹性降低,眼球下陷,眼结膜苍白,口腔黏膜灰白色。强行驱赶能自行缓慢站立,但是摇晃,步态不稳。

2.2 听诊瘤胃蠕动音弱、连续性差,心跳快而弱,呼吸快而浅,呈胸腹式呼吸;大便稀而粘稠,有酸臭味。2.3 直肠检查 肠内空虚,肠壁增厚,直肠大便稀。

2.4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85 mg/mL、红细胞总数320万/mL、白细胞总数8 500/mL。

2.5 结合病史及会诊检查,初步诊断结果为副结核病。

2.6 变态反应实验 利用禽型结核菌素在尾根处皮内注射,48 h、72 h观测后发现皮肤肿胀,变红,另外选择同群的健康动物作对照,未表现该症状,遂确定为检查结果阳性,确诊为副结核,建议淘汰。

3 分析与讨论

3.1 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主要是发生于牛(尤为奶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周期性、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形成脑回状皱襞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该病以幼年牛最易感染,其次是羊、猪、马、鹿和骆驼等也可发病。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以上,有的2~5岁时才表现临床症状。由于奶牛主要是利用其繁殖,产奶性能,所以本病对奶牛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奶牛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的健康。奶牛发病是因为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病原菌到达肠道后,侵入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中,引起慢性肠炎。重者很容易被误诊为一般性肠炎,但局部发生炎性浸润,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增多,类上皮细胞也常发生空泡样和脂肪样变性,最后造成患病部位的肠壁增厚,失去弹性,病原体进入淋巴结后,迅速繁殖,使淋巴结受损害,并向全身扩散。

3.2 由于本病病牛往往在感染后期才出现临床症状,本病治疗至今没有一种理想有效的药物,因此药物治疗常无明显治疗效果。

3.3 防控措施

3.3.1 预防本病重在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对幼年牛更应注意给予足够的营养,以增强其抗病力。严禁从疫区引进牛只,对已经引进奶牛,则必须进行隔离、检疫,确定健康时,方可混群。

3.3.2 对于曾经检出过病牛的假定健康牛群,在随时做观察和定期进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牛只,用副结核菌素作变态反应进行检疫,每年4次(间隔3个月)。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出场。连续3次检疫不再出现阳性反应牛,可视为健康牛群。

3.3.3 对检出的病牛,要及时扑杀处理,但对妊娠后期的母牛,可在严格隔离的情况下,待产犊后3 d进行扑杀处理;对变态反应阳性牛,要集中隔离,分批淘汰,在隔离期间加强临床检查,有条件时采取直肠刮下物、粪便内的血液或黏液作细菌学检查;对变态反应疑似牛,隔15~30 d检疫一次,连续3次呈疑似反应的牛,应酌情处理;变态反应阳性母牛所生的犊牛,以及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菌检阳性母牛所生的犊牛,立即和母牛分开,人工喂母牛初乳3 d后单独组群,人工喂以健康牛乳,长至1、3、6个月龄时各做变态反应检查一次,如均为阴性,可按健康牛处理。

3.3.4 被病牛污染过的牛舍、栏杆、饲槽、用具、绳索和运动场等,要用生石灰、来苏儿、苛性钠、漂白粉、石炭酸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浸泡或冲洗,粪便应堆积高温发酵后作肥料用。

4 误诊分析

4.1 本病例误诊的原因是对副结核病缺乏了解,不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则不能提出有关辅助检查。在分析病因时,缺乏调查和思考,只有购进的这头牛出现反复持续拉稀、消瘦现象,再按照一般腹泻性疾病治疗无效后才最终确定为本病,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

4.2 本病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顽固性腹泻和消瘦现象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冬痢、沙门氏菌病、寄生虫病、创伤性网胃炎、营养不良等,因此,应进行切实诊断以资区别。

[1] 李朝君,陈京彩,宋英俊,等.进口奶牛副结核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4):74-75.

猜你喜欢
肠炎犊牛母牛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4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