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挺 ,盘宝进 ,谢永平 ,李 军 ,陈泽祥 ,杨 威
(1.隆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隆安 532700;2.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灵长类实验动物检测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21;3.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1;4.广西畜禽疫苗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1)
广西地处亚热带,特别适合于猕猴生长繁殖,多个自然保护区内繁衍有野生猕猴,广西从未对野生猕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和免疫缺陷病毒3种病毒进行过抗体检测。2012年2月23日,接到某自然保护区报告,有1只野生猕猴发病濒临死亡,应保护区要求,对发病现场进行了调查,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对死亡病猴剖检观察记录病变情况,采集脏器实验室分离细菌,检测血清样品中猴3种主要病毒的抗体,现报告如下。
2月23日上午,工作人员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定期线路巡查监测,发现有1 只母猴精神沉郁,走路摇摆不定、单只落伍,随后该猴倒地不能行走。将该猴装入铁笼内带回管理处作进一步观察,猴病情进一步恶化,精神极度萎靡,两眼目光呆滞,现场测体温,已经降至35℃。经体表诊查,眼角无结屎和流泪,四肢及腹下无明显疹块,口腔黏膜、舌和唇部无痂皮病变,肛门无结粪或拉稀等现象。
保定使猕猴侧卧,无菌从心脏采集血液,静置30 min,3 000r/m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清于1.5 mL离心管,冻存备检。
两侧肺脏病变不一致,左侧肺脏轻微萎缩,右侧肺尖叶有出血,轻度坏死,肌肉及皮下未见有出血点,腹股沟浅淋巴结无肿大和出血,肝、脾、肾未见异常,肠道粘膜无充血和出血,心包无积液,心肌未见出血点。无菌采淋巴结、脾、肺、肝脏等组织样品送实验室作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淋巴结、肝、脾、肺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和血琼脂平皿培养基,37 ℃培养24 h,均未见细菌生长。
5.1.1 设备 恒温培养箱或水浴锅、摇床、震荡器、可调移液器、电子分析天平(精度0.1 mg)。
5.1.2 试剂 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均由美国VRL实验室中国分公司生产。
5.1.3 待检猴血清样品。
STLV-1、B病毒和SIV三种病毒抗体检测分别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检测,主要操作程序如下。
5.2.1 血清稀释 样品和阴性、阳性血清作1:5稀释。
5.2.2 准备膜 取出抗原膜,编号后加入15mL样本稀释液,置摇床上慢速摇动,室温封闭半小时,结束后PBS洗涤三次。
5.2.3 贴膜 用尖头镊子轻夹一片小滤纸条,将一端小心浸入样品稀释液中待纸条吸附上液体后提出液面,并将纸条在试管口轻刷1~2次,去掉多余的液体,然后贴覆在抗原膜上用吸水纸吸干镊尖,再贴下一个样本。
5.2.4 孵育 每张膜贴好后,于37℃孵育30 min。
5.2.5 洗涤 取出洗涤三次,每次5 min。
5.2.6 酶标二抗 加入酶标二抗于室温孵育30 min。
5.2.7 洗涤 取出洗涤三次,最后一遍把液体尽可能控干。
5.2.8 显色 取显色剂A和显色剂B,将两种显色剂混合倒入平皿中,待阳性对照点出现明显的红色时即可终止反应。
5.2.9 终止 将染好的膜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终止液中1 min,然后用蒸馏水快速洗涤两遍。将膜置于空气中自然晾干。
5.3.1 阳性结果判定 对照细胞点无色或颜色很淡,阳性对照点呈红色,若样品病毒抗原点呈红色,则判为阳性。
5.3.2 阴性结果判定 对照细胞点无色或颜色很淡,阳性对照点呈红色,若样品病毒抗原点无色,或颜色很浅且与相应对照细胞点接近,则判为阴性。
分别用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野生猕猴血清中STLV-1、B病毒和SIV抗体,猴血清中STLV-1和B病毒抗体呈阳性,SIV抗体呈阴性。
对广西某自然保护区发病的野生猕猴进行临床检查、剖检、采集脏器作细菌分离培养、临床检查未见有特征性变化,剖检仅见右侧肺尖叶有出血,左侧肺脏轻微萎缩外,其它脏器未见典型病变,从脏器组织也未分离出致病性细菌,初步排除细菌性传染病。
经检测感染猴3种主要病毒性疾病的血清病毒抗体,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抗体均为阳性,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为阴性。STLV-1属于C型逆转录病毒,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T淋巴白血病和淋巴肿瘤有关,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血液传播[1],可能与部分猕猴的恶性肿瘤有关。猴B病毒是猕猴疱疹病毒I型,猕猴感染B病毒后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些可引起牙龈炎、结膜炎和口腔及生殖器官感染,之后可转为慢性感染。但在受到刺激,抵抗力下降或自发再激活时,可在唾液或生殖道分泌物中排毒。猴之间的传播主要以密切接触、抓咬和性活动为主。同时,猴B病毒为人兽共患病,B病毒可以通过带毒病猴咬伤而使人感染,被咬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疱疹和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最后出现上行性脊髓炎,因此防范B病毒的感染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2-4]。
病猴血清中STLV-1和B病毒抗体为阳性,说明猕猴感染过这两种病毒。由于条件有限,未能进行结核病、流感病毒等其他更多的病原检测,引起该猕猴死亡的原因是否是STLV-1或B病毒,有待进一步证实。
[1] 张利仙,陈朝银,艾军,等.猴嗜T淋巴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2):174-177.
[2] 张振兴,沈永林.动物园动物疾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45-246.
[3] 田克恭,蔺会云,遇秀玲,等.PCR在猴B病毒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9(4):213-215.
[4] 尧黄印,翁玉麟.福建野生猕猴B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199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