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兔业生产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措施

2012-01-24 13:45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成县文成无害化

(文成县畜牧兽医局,浙江文成 325300)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从2000年开始,在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成县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通过良种引进、典型示范、技术培训、产品加工、牧草推广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与举措,使文成养兔业得以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兔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2011年文成县肉兔饲养量达117.86万只,出栏88.79万只,产值6215.3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2.18%。全县现有养兔户近3.1万户,规模饲养量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8.24%,饲养量约占温州市的三分之一左右,是浙江省肉兔饲养量最多的县市之一。

据调查,文成县肉兔养殖业,其养殖模式已逐步从家庭零星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技术型趋向发展。兔业生产对欠发达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已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使近万户农民脱贫致富,并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优质兔产品,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发展肉兔生产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文成山区曾有一句顺口溜“家养一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衣和裤,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近年来,文成县已把兔业发展作为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点,加以扶持培育,使兔业成为文成县的一大农业支柱产业。

2 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随着养兔业的快速发展,文成县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把握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提出了“三生融合,幸福文成”的重要思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目标,进行转型升级。

2.1兔病防控实施“以防为主”原则 目前国内威胁兔业发展的主要疫病,如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病基本上都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的,疫苗质量可靠,效果稳定,免疫失败几率不高。

故文成县的养殖户基本不用大量抗生素进行疫病治疗,不至于因滥用抗生素造成药物残留而影响人身健康。

2.2兔场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主要在于排泄物污染,文成县的多数养兔场(户)一般都按照肉兔的生活习性,兔子排泄物不用水冲,直接清扫、堆积、发酵、利用。

经无公害堆积生物发酵处理后的兔粪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有机肥,大多供给兔场牧草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或供周边农民还田,基本上达到无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3病死兔的无害化处理 在肉兔饲养过程中,病死兔的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文成县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对病死畜禽处理的监管力度,加大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宣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每年督促各乡镇与所有规模养殖户签订无害化处理责任书,使病死兔基本上能够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消毒深埋处理,从未出现因乱抛死兔而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现象。

2.4实施严格消毒制度 消毒是综合防控兔场疫病,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消灭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文成县畜牧兽医部门十分重视督促养兔场(户)的消毒工作,对兔舍、兔场周围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防制重大疫病发生。

2.5加大环境意识的宣传力度 文成县有关部门在鼓励大力发展养兔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近年来,浙江省政府推出八八战略,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治理,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是,有些地方虽然兴建了治理排泄物的设施,却缺少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如有的沼气池满溢无人清理,仍然造成治理不达标。

因此,近年来文成县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环保的宣传力度,落实各种治污设施的监管责任,督促各业主单位定期对沼气池等治污工程进行常规管理,避免出现沼液满溢、池壁漏气,甚至沼气工程建而不用等情况。定期对最终排放的养殖场污水进行检测,如有排污指标超标现象,及时给予超标通知并督促限期整改。

据调查,目前文成县的兔业发展引起的污染相对较少,属于可控范围内,并不与环境保护相冲突。文成兔业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强畜牧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继续促进养兔业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将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业生产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为实现农业的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为实现农村奔小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文成县文成无害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背诗学写话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圆梦微心愿 爱心助成长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靳文成作品欣赏
浅论文成县农房集聚发展现状及创新型策略
三千世界
三千世界
三类空间开发评价与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