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基 罗 雄
(1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渔牧兽医局,广西贺州市 542800;2广西贺州市牧丰助农兽药经营部,广西贺州市 542800)
2011年7~8月间,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某养猪大户饲养体重60~70 kg的育肥猪204头,这些猪在同一幢密闭的旧猪舍 (水泥地面、无运动场)内饲养 (15个栏),密度大约0.45㎡/头。当时正值盛夏,气候炎热,从7月15日开始,白天环境温度持续在35℃以上,夜晚温度稍有下降。此时猪的食欲下降,呼吸加快,高烧不退。畜主到某乡兽医站询问,兽医站工作人员告知为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 “高热病”,开处方给畜主,让畜主到附近兽药店买所谓的 “新药”给猪打针、拌料内服,连续4天,没有见效。畜主又请了一位基层兽医员到场诊疗,说是流感病毒、弓形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他让畜主分别在每天早晨和傍晚逐头肌肉注射对多种病原均有作用的广谱抗生素和退热药,1天2次,连用5天,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病猪死亡数量从原来每天1~2头增加到每天3~6头。到 7月 25日止,共死猪 42头。7月26日,笔者应邀到场诊治。
笔者观察到患病猪的食欲时好时差,早晨和傍晚相对吃食较多,中午只吃几口就不再吃了,有的猪甚至食欲废绝。中午呼吸迫促,呈胸腹式呼吸,有的呈犬坐姿式,磨牙、伸舌、口流白沫,且全身皮肤潮红或呈现紫斑;傍晚和早晨猪只相对较平静,皮肤潮红、有少量紫斑。中午猪只精神萎顿,卧地不起,不愿走动;早晨和傍晚较爱活动。个别猪腹部鼓气,有的猪能排出少量颗粒状粪球,有的能排出少量茶色尿液。环境测温发现猪舍内环境温度从上午10时至下午 5时为 35.3℃~38.2℃,早晨和傍晚为33℃左右,夜间为30.7℃~33.5℃。猪肛门测温,中午猪只体温为41.7℃~42.8℃, 早晨、 傍晚为 40.6℃~41.3℃, 夜间为 40.2℃~40.7℃。
笔者剖检多头病死猪,均未发现病毒性传染病与细菌性传染病特有的病理变化。只见肺气肿、肾充血、肿胀,胃充血、大肠、小肠粘膜充血,膀胱充血,淋巴结肿胀、充血。
通过环境温度的测定和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的观察,可做初步诊断,但应与下面多种疾病加以鉴别。
猪瘟临床症状为鼻镜干燥,粪便带血,有眼屎,皮肤有小出血点,指压不褪色;剖检脾脏出血性梗死,边缘呈锯齿状;回盲口附近有扣状溃疡,淋巴结出血明显,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而猪热应激综合征无此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根据蓝耳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各种年龄病猪均拒食,母猪流产,仔猪生后呼吸困难。死胎率和哺乳仔猪死亡率均极高。育肥猪发病率较低,一般为2%~l0%。感染初期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而后期加重,除咳嗽、气喘外,普遍出现高热,腹泻,耳部、腹部、尾部和腿部皮肤发绀,眼肿胀、出现结膜炎等。剖检育肥猪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尤以颌下、股前、肺门淋巴结更为明显;脾脏一般不肿大,有时边缘有丘状突起;肾脏轻度肿大,外观暗红色,有弥漫性暗红色淤血点。肝脏有弥漫性灰白色病灶。肺脏轻度水肿,暗红色,有局灶性出血性肺炎病灶。而猪热应激综合征无此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猪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在 40℃~41.7℃,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被毛无光泽,毛孔有铁锈样出血,腹泻,排浅红色尿,啃咬现象较明显,眼结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苍白或黄染,病畜消瘦。剖检可见血液稀薄,皮下水肿,粘膜、浆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呈不同程度的黄染。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肾脏有出血点或表现为贫血,腹水增多。用贝尼尔 (血虫净)治疗效果显著。而猪热应激综合征无此症状与病理变化,用贝尼尔治疗无效。
患弓形虫病的猪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产死胎、畸形胎为主要特征。实验室诊断无菌取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以肺、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月牙形的弓形虫滋养体。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好。而猪热应激综合征无此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猪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主要在上呼吸道,且多为突然暴发,传播迅速,病程较短,约1个星期,患病猪群咳嗽之声接连不断,患猪鼻流清涕。剖检病变为鼻腔、喉头、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出血,表面有大量带泡沫的粘液,有时粘液中混有血液。肺的病变轻重不一,轻者仅在肺的边缘等部位出现炎症。严重的整个肺均有病变,呈紫红色,触之似皮革,切面实质出血、湿润。颈、纵膈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充血出血。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而猪热应激综合征只发生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中,患病猪无咳嗽,流清涕症状。
由细菌引发的猪传染病,一般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都有效果,而对猪热应激综合征治疗则无效。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环境持续高温引发的猪热应激综合征。笔者让畜主立刻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加强猪舍内通风换气是提高蒸发散热,降低舍内环境温度的主要手段。打开猪舍门窗,在猪舍内安装吊扇、移动式电风扇和排气扇,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打开或关闭。环境温度在31℃~35℃时,时开时关;超过 35℃以上时,要整日开,保证每头猪都能吹到风。
往屋顶喷水,往猪舍地面、墙壁、猪体喷雾降温,以减少热辐射,降低舍内和猪体的温度。气温超过30℃~35℃时,每隔2~3小时喷 1次,超过35℃以上时,每隔1小时喷1次。据测定,此法可使舍内温度下降3~4℃。
夏季高温时节,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可避免因饲养密度过大而引起舍内温度升高。据资料报道,育肥猪的适宜饲养密度,实地地板育肥猪体重小于等于45 kg时应为0.74㎡/头,大于 45 kg的猪则不应低于0.93㎡/头。母猪不少于3㎡/头。猪的饲养面积低于这一标准,就会引起舍内积热多,升温快,引发猪的热应激。因此,应立即疏散猪群,将饲养密度从0.45㎡/头调整到约1.0㎡/头。个别重病猪暂时隔离到舍外阴凉的树荫下,自然通风,自由活动。
有资料报道,生长育肥猪在日平均气温为33℃的环境中,采用早、晚凉爽时多喂,中午少喂或只喂少量青绿多汁饲料的方法,比传统喂法增重快、耗料少。为了避免夏季持续高温环境对猪食欲的影响, 改原来上午 9:30~10:00 和下午 4:00~4:30 喂猪为早晨 7 点前和下午6点喂猪。中午增喂青绿多汁饲料。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夏季给热应激猪自由饮用浓度为0.25%的凉淡盐水,可促进猪吃食和增重。因此,夏季改饮淡盐水 (即每100 kg凉水中加入食盐250 g),对缓解猪热应激有一定的作用。
在日粮中适量添加黄芪多糖粉剂和维生素C,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环境持续高温对猪的影响。
在诊疗过程中,重视观察猪群的变化,环境温度超过35℃时,白天、黑夜都要注意对猪群状态的观察,发现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式,鼻唇发绀,耳静脉怒张,在湿地翻滚,体温上升的猪时,就可判断为持续环境高温引起的猪中暑。应立即肌肉注射樟脑磺酸钠 (或安钠咖)、维生素C、安乃近 (或复方氨基比林)等强心和退热药;对个别猪灌服适量人用十滴水、直肠灌入凉清水。
从笔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15天内,虽然外界环境温度仍持续在35℃以上,除了最初笔者到场诊治时死亡的2头猪外,其余全部存活,救活160头。以后随着天气变凉,环境温度降到30℃以下,猪的食欲也逐渐恢复正常。20天后笔者回访,猪群生长发育良好。
猪热应激综合征在临床症状上与多种病毒、细菌引起的 “高热病”相似,常因误诊而给猪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有条件的最好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无条件的,要细心观察,找出不同点,尽量缩小 “肉眼观察”与 “实验室检查”的差距,这样才能减少损失。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发展,热应激综合征对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对疾病的抵抗力等方面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应引起养猪场 (户)的高度重视。在夏季持续高温时,若能做到猪舍的通风换气、遮阴降温、减少辐射、房顶喷水、舍内喷雾,使猪舍环境温度保持在30℃以下;给猪饮淡盐水,饲喂青绿多汁饲料;舍内安装吊扇、排气扇;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下火的中草药,促进猪体内热量的排泄等,是可以防止猪热应激综合征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