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历史源流考证及技法特点与作用评述

2012-01-24 13:11田华咏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艾绒雷火灸法

田华咏 田 兰

(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湖南 吉首 416000;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 南岸 400065)

1 雷火神针的源流

“雷火神针”最早见于《本草纲目·火部第六卷》[1]。其内容又载于《针灸大成》、《外科正宗》、《景岳全书》、《种福堂公选良方》、《针灸逢源》等著作,但其药物配方却颇有不同。所谓雷火,从历代医家的论述来看,主要有两个含义,其一是:雷火神针要取用太阳真火点燃,故雷火即取用天火之意,古人为了显示其神圣,在使用雷火神针的时候,还要念咒;其二是:其药物皆猛烈,对人体攻击力量较强,犹如雷火一般,稍不注意就容易损害人体,故对身体较弱之人最好不要使用。后世为了取雷火神针使用方法上的长处,克服其短处,则将其改进为太乙神针。如《景岳全书》中的雷火神针的组方内容,实际上与后世所说的太乙神针内容基本一样,也因此认为太乙神针是从雷火神针发展而来。

《太乙神针》史考[2]。《太乙神针》一书由清范毓香奇(培兰)编。成书于1727年(清雍正五年),清同治九年(1869)至光绪二十八年,先后6次刻本。“太乙神针(清)松亭居土传汪川如陈士松增订,”清同治十二年(1873)潮郡翰墨堂刻本。太乙神针,是药卷灸法的一形式,即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本书首载太乙神针方,次为用针法,人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图及说明等。民间流传各种刊本甚多,其中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灸法》、《太乙神针集解》等,内容大同。

2 灸类疗法分类

关于灸类疗法分类,2011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了《灸类疗法技术目录》[3]指出:“灸类疗法是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用燃烧的艾绒或其他灸材,在腧穴或病变的部位熏灸,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目的的技术。常用的灸材有艾绒、灯芯草等。”

灸类疗法技术目录依据施灸方法进行分类。

2.1 直接灸法:无瘢痕灸、瘢痕灸。

2.2 隔物灸法:隔姜(蒜、盐)灸、实按灸、铺灸。

2.3 悬灸法: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4 特色灸法:天灸、温针灸、灯火灸、熨敷灸、督灸、脐灸、热敏灸、雷火灸、药线点灸、太乙神针灸。

3 雷火神针的配方及制法[4]

3.1 配方:李时珍《本草纲目·六卷》,其药物选用“新蕲艾末一两,乳香、没药、穿山甲、硫磺、雄黄、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末各一钱,麝香五分,为末,拌艾,以厚纸载成条,铺药艾于内,紧卷如指大,长三、四寸,收贮瓶内,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时,于灯上点着,吹灭,隔纸十层,乘热针于患处,热气直入病处,其效更效。”

《种福堂公选良方》中有两个处方,其一是:苍耳子肉(去油)、乳香、没药各二钱,羌活、川乌、草乌、穿山甲(炒)、丁香、麝香、茯苓、猪苓、黑附子、泽泻、大茴香、白芷、独活、广木香、肉桂、艾绒铺二层;其二是:蕲艾一两,搓熟成绒,辰砂二钱,乳香、没药、雄黄、桃树皮、川乌、草乌、硫磺、山甲各一钱,麝香五份。

郭朝印氏等将雷火神针的药物改为艾绒、硫磺、雄黄、全蝎、白花蛇、白芷、乳香、没药、麝香、川乌、草乌等19味中药。

罗诗荣氏制作的雷火神针如木棒硬,耐灸。其药物组成为:艾绒150g,丁香、肉桂、乳香、没药、姜黄、羌活、防风、木香、沉香、穿山甲各3g,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0.3g及少许糊汁搅匀待用。

民间常用的雷火神针药物处方有如下几种:

林红,杨殿兴在《中国民间灸法绝技》一书中介绍的处方有:[5](1)艾绒 30g,乳香 3g,没药 3g,麝香 1.5g,硫磺 3g,雄黄3g,川乌3g,草乌3g,桃树皮 3g(《本草纲目》)。(2)艾绒60g,乳香9g,麝香少许,沉香 9g,木香 9g,羌活 9g,茵陈 9g,干姜 9g(《针灸大成》)。(3)艾绒 30g,乳香 3g,没药3g,麝香 1.5g,硫磺 3g,雄黄 3g,川乌 3g,草乌 3g,桃树皮3g,辰砂6g(《种福堂公选良方》)。(4)艾绒 90g,丁香 1.5g,麝香0.6g(《外科正宗》)。

雷火神针其药物配方历代医家记载各异。近代处方为: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炮甲各9g,人工麝香少许,经加工炮制后共研为末,将药末混入94g艾绒,用棉皮纸卷成圆柱型长条,外涂鸡蛋清,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勿令汇气待用。

3.2 制作方法:雷火神针的制作方法与太乙神针的制作方法基本一致。其法是:先用皮纸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在台上铺好,取艾绒铺底,将药研极细末和匀,均匀地撒于艾绒上,将皮纸卷起后,先用绳子把纸卷两头捆紧以防其伸长,然后将纸简卷紧,再裹上纸拱紧如指头大小,务令极实。再用鸡蛋清刷外层,阳干,密闭保存。

现代有人对雷火神针的制作进行了改进。据黄风岗氏报道称之为雷火神针新法有以下制法。(1)灸条制法。取市售紧实粗大普通药艾条1支,用20厘米×23厘米牛皮纸1张,涂上面糊将艾条卷紧(大约卷3圈),两头空卷纸对折封固晒干。(2)灸疗垫制法。取红布或其他干棉布1段,长80厘米,宽5厘米,将布一端铺上常用灸疗药膏5毫米厚,将布折叠成7~10层,用线缝合,放磁瓶收藏。(3)药布垫制法。取市售麝香虎骨膏或伤湿止痛膏、追风膏等贴在长100厘米,宽8厘米在干棉布端头上下二面各1张,再每折叠1层平贴1张,每贴1张内里都铺上薄薄1层七厘散或丁香、肉桂药未,折至5层,共贴有7张,将余下布段全部包叠完,用线缝合。(4)药敷垫制法。以自制灸疗膏剂或市售外用敷料膏剂涂在纱布上,按常规敷药方法固定敷于患处,外隔7层厚绵纸实按灸疗使用。上述方法即将雷火神针中的药物,改放在垫子内,而且各种不同的垫子在施灸时都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既保持了雷火神针的灸疗效果,又减少了烫伤的可能,因而提高了雷火神针的实用性。

罗诗荣氏采用专用工具(直径1.2厘米水管25厘米长对半开,管的两边内面涂微量菜油后待用),将药绒放入管内塞紧,再将管内药绒调敲紧,分开两半片水管,取出如爆竹状的药绒干用1层绵纸糊紧,外再用桑皮纸厚糊3~5层。阴干后待用。

3 雷火神针的操作方法

先用厚纸(现在用草纸考,亦用棉布代替纸张的方法)6~7层铺在施灸部位,然后将雷火神针一端用太阳真火(用圆珠火镜引火)点燃(现在一般无此要求,用火种点燃即可),吹熄明火,等点燃端烧红后,将其按压在施灸部位上(一般15~30秒钟),等火头灭后,温度降低时,雷火神针拿起,剪去灰烬,重新点燃后再按压施灸部位,若垫纸烧毁,则重新换纸,一般施灸9次即结束治疗操作。病人经雷火神针灸后有局部发热,肢体柔软舒适为度。

黄风岗氏的雷火神针新法是:将药包垫放在施灸部位上,再将艾条点燃、烧红,直接实按在药包垫上,灼热最大能忍时,止即移开药包垫为1壮,每部位3~5壮,轻症1~5次,重症连续5次后再隔日1次。

4 雷火神针主要适应症

适用于痹症、痛症、虚寒症,见心腹冷痛、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肩周炎、网球肘、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等。

5 雷火神针作用

雷火神针灸疗取其药物芳香走窜力强和温热通阳散寒,共奏疏通经络、活血散瘀功效,进而使经络阻滞得通,通则痛消。通过治疗前后电镜扫描观察血小板形态和凝血机制指标检测证实:该疗法对血小板解聚和降低粘附作用,对血管、血液活化有加强作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增强腰椎病变局部的新陈代谢,减轻致痛物质的作用,从而消除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消炎止痛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痹范畴,多系腰部外伤,腰及下肢出现经络瘀滞现象而致病。临床多以血瘀证表现为主,故治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疗效较为满意。

6 雷火神针技术规范[6]

雷火神针治疗技术规范,是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YYS—20060030),由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中医院承担。主要研究人员为储浩然、杨骏、柳刚等人。“雷火神针治疗技术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

7 雷火神针评述

所谓雷火,据历代医家的论述来看,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雷火神针要取用太阳真火点燃,故雷火即取用天火之意,古人为了显示其神圣,在使用雷火神针的时候,还要念咒;二是其药物皆猛烈,对人体攻击力量较强,犹如雷火一般,稍不注意就容易损害人体,故对身体较弱之人最好不要使用。后世为了取雷火神针使用方法上的长处,克服其短外,则将其改进为太乙神针。如《景岳全书》中的雷火神针的组方内容,实际上与后世所说的太乙神针内容基本一样,认为太乙神针是从雷火神针发展而来。

按说雷火神针疗效佳,起效快,为什么至今尚未能普及推广应用呢?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临床疗效和患者接受率是两个重要因素。而这两个困素又与传统雷火神针的组成、制作、成形规格、施灸方法进行改进优化,使其更适合于临床的需要,从而普及推广使用。雷火神针,顾名思义,通过点燃后施直接或隔布点灸,使雷火般的热量和药力透过皮肤到达穴位较深层而产生类似针刺与火灸之双重神效。要达到如此的神效,灸质(即药物)组成是非常关键。刘农虞、鞠传军等在研究、总结日本人对灸法研究成果后认为:灸质、灸法和灸量是灸疗作用三要素。在相同灸法的前提下,灸质决定了灸量的大小;同时,不同的灸质必须采用相应灸法(灸质决定灸法)。所以,灸质决定临床疗效之优劣,灸质在灸疗中起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按雷火神针的要求,灸质(药物)必须具备可燃性、药理性、最优秀的穿透性三方面特点。刘农虞认为:艾绒和麝香无疑是雷火神针必用之主药。至于还应选何种药物,具体比例多少为合理?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命题。刘氏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得出改进雷火神针的处方为艾绒50g,细辛15g,独活5g,沉香5g,檀香末10g,天然麝香5g,桂枝5g。该方有疏通经络,驱风消肿止痛,发表散寒的作用。在规格方面传统雷火神针(李时珍)的规格卷紧如指大,长三四寸。

雷火灸,中医特色灸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由重庆市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负责推广,技术名称为“赵氏雷火灸治疗常年变态性的应性鼻炎技术”。

8 传统雷火神针与土家医雷火神针比较

传统中医的雷火神针疗法,从首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部》(第六卷)(成书于1578年)至今,已有434年之久。虽经历代医家改进,到清代的太乙神针,只是在药物组成上优选,制作上加已改进,其实质是一种灸法。雷火神针属中医灸法中的特色灸法。有学者认为灸质、灸法、灸量是灸疗的三大要素,其灸质是灸疗的决定因素。在选用药物上,要以疏通经络,驱风消肿止痛,发表散寒作用的药物为主。李时珍笔下的雷火神针是“卷紧如指长,长三四寸”的艾灸条。其形象纸针,故日神针。灸条中并无针。用时“于灯上点着破、吹灭、隔纸十层、乘热针于患处,热气直入病处,其效更速”。

“土家医雷火神针”,是近年在收集整理土家医传统疗法时总结出来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1988年12月,湖南省民族医药研究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的“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期间,湖北省恩施市名老土家医周柱贤应邀参会。周氏在大会上介绍了经他改进的一种外治方法,即周氏太乙神针。其治疗器具较艾灸卷适用,改为木杆、钢针6~9枚,药物,家机布等。制作方法:将钢针固定在本棒上,针尖向外,药物用土布层层裹在木杆上,反复多层,用细铜丝固紧,最后成棰状形。用时,将药棰先沾上少许桐油,在桐油灯火上慢慢烤热,约50度,然后在隔纸或隔土布的患处,轻轻棰打数次,治疗中要加热、叩打反复数次。治疗时,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周氏太乙神针是改进的传统“太乙神针”。其特点为将艾灸卷固定在本杆周围,木杆上固定钢针,用土布包扎。用时,用桐油将药棰沾湿,在桐油火上烤热,施局部治疗。治疗时,先用有针刺面的药棰,轻轻锤打患处数次,尔后用其它棰面轻击患处,达到治疗目的。周氏太乙神针经我们整理,以“周氏太乙神针”载于《传统疗法大成》一书(长春出版社、1995年)中,“土家医疗法”中第四节即“周氏太乙神针”。[7]

目前,正在推广的“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技术,与周氏太乙神针在材料与制作上,使用方法,治疗病证范围基本一致。同时,课题组制定了“土家医雷火神针技术规范”,以规范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行为。[8]

9 关于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是疗法技术名称问题。过去土家医没有雷火神针这一外治技法名称。这种名称只是现代的名称。2002年8月,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召开的“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上,湖北省恩施市廖天志,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莫益增发表了“土家医雷火神针改善风湿痹痛临床疗效”一文。指出:“晚清时代流传在恩施东乡一带的‘雷火神针’就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具”。冠以土家医名称“土家医雷火神针”出现在学术期刊上[9]。2007年7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组织“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会议上,我们将“土家医雷火神针特色诊疗技术”作为规范化整理研究项目申报。经反复论证,土家医雷火神针治疗痹证技术规范化研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分课题(项目编号为2007BAI48B07-08)。2009年6月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全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座谈会”上,我们又将“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适宜技术”作为土家医适宜技术筛选与推广项目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该项目并于2010年6月,被国家财政部批准资助立项,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资助项目之一。为此,土家医雷火神针技术得到认可。

二是特色问题。中医雷火神针说到底就是一个艾卷灸法,灸卷中没有针,土家医“雷火神针”是有针的治疗器具。在治疗方法上,中医雷火神针只灸,而土家医雷火神针治疗时,用加热的药锤,将有针尖面的锤面在患处轻轻叩击,类似中医针法中的皮肤针针法,通过加热的锤叩击患者皮肤以疏通经络,使药物通过皮肤透渗体内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土家医雷火神针是不同于中医雷火神针。首先表现在雷火神针的制作方法上,中医雷火神针就是一个艾灸卷。而土家医雷火神针是一种治疗器具,由木杆、细钢丝、特别钢针、黑色棉布、药物加工而成。其次,在治疗方法上,中医雷火神针只是药灸患处皮肤,土家医雷火神针是用药锤加热后叩击患处。以上不同之处,说明土家医雷火神针的特色所在。另外,中医梅花针,是只有5~7根针制成,而无药。土家医雷火神针是取雷火神针与梅花针之长处而改进的。

[1]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部(6卷)[M].中医古籍出版社复印本.

[2]赵法新,胡永信,雷新强,等.中医文献学辞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3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灸类疗法技术目录[OL].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2011.9.20

[4]彭荣琛.中医针灸临床实践[M].2001:1

[5]林红,杨殿兴.中医民间灸法绝技[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

[6]储浩然,杨骏,柳刚.雷火神针治疗技术规范[J].中国针灸,2010:6

[7]阎洪臣,王广尧,路志彦.传统疗法大成[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1292.

[8]彭芳胜,田华咏.土家医雷火神什疗法提风疗法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

[9]廖天志,莫益增.土家医雷火神针改善风湿痹痛临床疗效[J].湖北中医杂志,2008(8):56

猜你喜欢
艾绒雷火灸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旋转的钢铁厂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绒的燃烧热值测定研究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艾绒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研究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叶和艾绒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