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康,陈瑞睿,刘洪星,迟文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肝癌起病隐匿,但凡发作,正气亏虚已极,癌毒已成,日益四流,机体之精气耗散殆尽,尤其在末晚期,则见百症丛生,旦夕间阴阳离决。因而肝癌虽有诸多湿、痰、热、瘀、毒之明显表现,当抓其病机,以求釜底抽薪。因此,笔者去繁就简,提出“正虚毒结”为致癌之根本,虽病在肝,实责之脾。肝癌以脾虚失健为起点,瘀血阻络为关键,癌毒胶结为症结,故治则当健脾补中贯穿始终,调理气机为先,适用寒凉[1]。
中医“毒”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别于六淫外邪,既包括机体病理产物,又包括药物偏性及毒性,常作为病名治法而出现。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及其与现代中医学的日益融合,中医“毒”概念向纵深演变。
周仲英提出“癌毒”学说,认为癌毒属毒邪之一,是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明显伤害性的病邪,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复合病理因素。
“癌毒”是特指可衍生恶性肿瘤的特殊毒邪,它的存在是恶性肿瘤形成的先决条件,也是恶性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的根本所在,癌毒异于中医基础理论所述的其他病因病机。
“肝之癌毒”源于肝郁脾虚,导致了整体气血虚弱,局部瘀、滞、痰、湿,日久合而化热,熏蒸肝胆,血败肉腐,终成“肝之癌毒”。
中西医学的两个概念之间很难建立起对等一致关系。癌细胞可能为癌毒的一种有形反应,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有多个环节与多种因素的参与,在这些环节与因素中可能有一部分属于“癌毒”的范畴,如果把“癌毒”简单等同于体内癌细胞,是对癌毒的片面理解,这样抗癌解毒之法就简单地变成了杀死肿瘤细胞,大大缩小了“癌毒”这一概念的含义,限制了其临床指导价值。
中医的正气学说大致如下,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中医正气包括了营、卫、气、血、精、神、津、液和腑脏经络等功能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气血津液、腑脏经络共同组成了人体抗病防病的防御系统,发挥着保护机体建康的作用。当人体的正气虚时,六淫邪气入侵,人就容易生病,当一个人的正气旺盛,就会与致病邪气相抗拒,就不会生病或发病轻微。“正虚毒结”根于“脾虚失健”。“正虚毒结”,这里的“正虚”包括:气虚、血虚、阴虚,肝之为病,少有阳虚。不论是气、血、津液,都是水谷精微所化,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散有赖于脾胃,脾胃为气血之源。《灵枢·营卫生会》有:“人受气于谷”,《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气、血、津液之所以不足,或为生成有碍,或为耗散太过,两者都是因为脾的生化功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绝对或相对降低,故而正虚的根源在于脾虚。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营养、气化的作用,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其有赖于肺之肃降,肝之输布,脾之运化,其根在肾,气机畅达,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血与津液的正常运行皆有赖于气机畅达,气对津液有气化之功,使之蒸腾和降有序。
气行于脏腑经络,通达于三焦,脾主运化升清,肝主疏泄,条达气机,不论是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还是脾虚湿滞,土壅木郁,都会有脾气失健。如此一来,带来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气,血,津液生化不足,而至虚证,气虚无以温煦、推动、气化,则血运不畅而致血瘀,津液无以蒸腾气化,或为痰饮。其二,脾之运化升清失司,造成水液滞留,“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是也。两方面最终导致瘀、痰、湿出现。而不论是肝气郁结 ,木不疏土,还是脾虚湿滞,湿壅木郁,都出现气郁滞于肝,气滞则血瘀,进而出现了整体气血虚弱,局部气滞血瘀的现象。如此,滞、瘀、痰、湿合而化热,熏蒸肝胆,久成“肝之癌毒”。
由此可知,“正虚毒结”根于“脾虚失健”,肝癌虽病在肝,实责于脾。只有脾虚失健之后,才会出现滞、瘀、痰、湿,当其合化热毒蕴藉肝胆,正邪相争而有肝热血瘀,正气益衰,虚实夹杂,而有肝郁脾虚,肝郁化火伤及肝阴肾水,真阴既损,日久累阳,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如前所述,肝癌病机为“正虚毒结”,其根源于“脾虚失健”。审视肝癌的发生及进展的过程,其必以机体之正气减弱为始,而后邪气日张,滞、瘀、痰、热纠结,燔灼于肝胆,血败肉腐而成“肝之癌毒”,癌毒既成,则耗散精气,恣流妄行。由此,不难看出其几个特点:肝盛脾虚,发病肇始,滞瘀痰热,致病关键,癌毒胶着,症结所在。概括了肝癌的病程,治则如下。
1)健脾补中贯穿始终:正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作为后天之本,健脾对扶持正气,延缓肝癌有重要意义。再者,脾虚失健为肝癌之源头,正本清源,势在必行。
2)调理气机优先: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血量。脾乃中土,为气机上下之枢纽,故而当注意调理气机。且气机畅通,对于瘀、滞、痰、湿有根本性的改善。
3)适用寒凉:这里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清热解毒之法为肝癌治疗必用之大法,针对癌毒胶着,当依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其二,须用之适量,不可过于苦寒伤及脾胃,阻碍气机,加重病情。
总之,“肝之癌毒”源于肝郁脾虚,整体气血虚弱,局部瘀、滞、痰、湿,日久合而化热,熏蒸肝胆,血败肉腐,终成“肝之癌毒”。即“肝盛脾虚,发病肇始;滞瘀痰热,致病关键;癌毒胶着,症结所在”。针对这一病机提出健脾利湿、舒肝化瘀、除痰清热治则。为此,总结出扶正祛邪、攻调双顾之复原抗癌汤,临证加减用以治疗肝癌患者,改善了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关于“肝之癌毒”的理论,对于临床上肝癌的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李让钱.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2,4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