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莹 魏学军 朱文仁 李海洋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匀558003)
毒蛇咬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病[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中南部,是多民族聚居地,以苗族和布依族居多,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在王士性的《黔志》中载:“辰州以西,轿无大小,官无贵贱,舆者皆以八人。其地步步行山中,又多蛇、雾、雨,十二时大地閡昒,间三五日中一晴霁耳,然方晴倏雨,又不可期,故土人每出必披毡衫,背蓑笠,手执竹枝,竹以驱蛇,笠以备雨也。”[2]可见毒蛇咬伤严重威胁着贵州人民的生命。毒蛇咬伤是一种突发的严重急性中毒事件之一,病情变化快,症状凶险复杂。随着毒理学的进展发病机理逐步明确、抗蛇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综合治疗,病死率明显下降[3]。但抗蛇毒血清获取成本过高,且制备抗蛇毒血清的原料较少,使大部分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在等待血清过程中死亡。为了降低死亡率,苗族就利用当地的植物、动物、矿物来治疗毒蛇咬伤病症。苗药多以单方用,有“苗药三千,八百单方”之称。用苗药治疗蛇伤,只要治疗及时,有奇特的疗效,下面是黔南地区苗族民间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的单验方[4]。
用多穗金粟兰根(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主治蛇伤、无名肿毒。
多穗金粟兰,别名小四块瓦,苗药名加九留,为金穗兰科金穗兰属多年生草本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 Pei的根。分布于黔南各地。
大马蓼茎叶(鲜)适量,洗净绞汁,每次半汤匙,加白糖调匀,冬酒冲服,主治毒蛇咬伤,每日3次。
大马蓼,别名马蓼,苗药名蛙掠,为蓼科蓼属植物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的全草。分布于黔南各地。
虎杖根250g,研末,烧酒500ml,浸泡备用,主治毒蛇咬伤。蛇伤后,速饮100ml;清创后,另取药酒涂擦伤口及其周围,药干再涂,不拘次数。
虎杖,别名酸筒管、酸筒梗、酸米筒,苗药名蛙龚龙,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分布于黔南各地。
扛板归叶(鲜)100g洗净捣汁,甜酒少许调服,另用扛板归叶(鲜)适量,嚼烂外敷,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疖。
扛板归,别名酸藤,苗药名蛙米闹,为蓼科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全草。分布于黔南各地。
天葵根(鲜)适量,嚼烂外敷,主治毒蛇咬伤,药干后再换。
天葵,别名千年老鼠屎,苗药名弯嘎喽,为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的全草。分布于罗甸等地。
八角莲根适量、泡白酒,外涂患处,主治毒蛇咬伤,亦可内服,每次服10g。
八角莲,别名独角莲,苗药名锐柰尿,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pleianthum(Hance)Woods的根茎及根。分布于贵定、独山、罗甸等地。
山乌龟根(鲜)10g,去粗皮,嚼烂,用酒送服,主治毒蛇咬伤。
山乌龟,别名金线吊葫芦,苗药名蛙掠半,防己科金藤属山乌龟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的块根。分布于黔南各地。
木防己根15g,白酒少许,研汁外擦,主治毒蛇咬伤,亦可内服。
木防己,苗药名摸脑腰,为防己科木防己属植物木防己Coculus trilobus(Thunb.)DC.的根。分布于长顺、罗甸、独山等地。
青牛胆根10g,米酒少许,研汁内服,另用青牛胆适量,用酒研汁外擦,主治毒蛇咬伤。
青牛胆,别名山慈菇金果榄,苗药名蛙九尝,为防已科植物青牛胆 Tinosporasagittata(Oliv.)Gagnep.或金果榄Tinosporacapillipes Gagnep.的干燥块根。分布于长顺、福泉、瓮安等地。
血水草根(鲜)100g,捣烂外敷,主治毒蛇咬伤,每日换药1次。
血水草,别名水黄连,苗药名锐欧清,为罂粟科多年生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的全草。分布于独山、罗甸等地。
蛇莓(鲜)适量,捣烂外敷,主治蛇、毒虫咬伤。
蛇莓,别名三爪龙、蛇泡草,苗药名布幼打,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indica(Andr.)Focke的全草。分布于黔南各地。
铁苋菜、半边莲、大青叶各50g,水煎服,主治毒蛇咬伤。
铁苋菜,别名人苋、海蚌念珠,苗药名豆里乌,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的地上部分。分布于黔南各地。
凤仙花、木芙蓉花、天南星根各等分,研末,水酒调敷,主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凤仙花,别名指甲花,苗药名搬更败,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凤仙花Lmpatiens balsamina L.的全草。分布于黔南各地。
勾儿茶叶(鲜)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四周,主治蛇咬伤。
勾儿茶,别名老鼠尿藤,苗药名豆拟,为鼠李科植物牛鼻拳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的根。分布于黔南各地。
田基黄适量,水煎外洗;另用地耳草(鲜)50g,水煎,白糖调敷,主治毒蛇咬伤。
田基黄,别名对叶基、树叶草,苗药名锐缪嫩,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田基黄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分布于都匀、惠水、独山等地。
鸡屎藤茎叶(鲜)适量,水煎,熏洗患处,药渣擦伤口,主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鸡屎藤,别名臭藤,苗药名摸么苍嘎,为茜草科鸡矢藤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及根。分布于黔南各地。
半边莲(鲜)100g,捣烂取汁,甜酒50g调服,暖睡取汁,毒重的1天2剂;药渣捣烂外敷,主治毒蛇咬伤。
半边莲,别名蛇舌草、鱼尾花,苗药名蛙本努那,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干燥全草。分布于都匀、荔波等地。
鬼针草叶(鲜)适量,捣烂外敷;另用鲜叶1两,水煎服,主治毒蛇咬伤。
鬼针草,别名一包针,苗药名蛙怒鸠,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全草。分布于黔南各地。
天南星根(鲜)适量,捣烂外敷;干药可磨醋外擦,主治毒蛇咬伤。
天南星,别名打蛇棒,苗药名垮败有,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分布于黔南各地。
万年青根(鲜)25g,擂汁服,主治毒蛇咬伤。
万年青,别名搜山虎,苗药名蛙防,为百合科万年青属植物万年青 Rohdea japonica(Thunb.)Roth.,以根状茎或全草入药。分布于都匀、罗甸等地。
山竹花根10g,研末,用万年青根15g煎水冲服,主治毒蛇咬伤引起昏迷。
山竹花,别名百味参,苗药名败泥八,百合科植物山竹花Disporum cantoniense(Lour.)Merr的根。分布于长顺、惠水等地。
天门冬根(鲜)适量,捣烂,白酒少许调敷,主治毒蛇咬伤。
天门冬,别名天冬,苗药名蛙官堆贵,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ru.)Merr的块根。分布于都匀、惠水等地。
黄独根(鲜)适量,去粗皮,白酒少许,捣烂外敷,主治毒蛇咬伤,每日换药1次。
黄独,别名黄药子,苗药名真贵嗟,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分布于都匀、独山等地。
射干根、七叶一枝花根、八角莲根、石蟾蜍根、青木香根(均鲜)各适量,捣烂外敷,主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射干,别名老君扁,苗药名窝达赊巴,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根茎。分布于黔南各地。
伸筋草、百部根(均鲜)各适量,米醋少许,捣烂外敷,主治毒蛇咬伤。
伸筋草,别名伸筋草,苗药名弯夜芽,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bium cernuum L.的带根全草。分布于黔南各地。
[1]罗安阔,罗安书.蛇伤与苗药[J].蛇志,2003,15(2).[2]郑天一.《黔南笔记》的文化解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3,23(94):69 -74.
[3]李宏键,李桂敏等.抗蛇毒药物研究进展[J].蛇志,2007,19(1):48 -51.
[4]文明昌.黔南苗医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