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养阴口香合剂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2012-01-24 04:52:13吴筑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胃热苗族综合征

吴筑华

(贵州万顺堂药业有限公司,贵州 550018)

1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学情况

代谢综合征(MS,Metaboliesyndrome)是肥胖、高血压、糖代谢、脂代谢等多方面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最近几年医学等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

从目前的资料看,代谢综合征有着很高的发病率。通过对参加第三次健康和营养调查的8814例20岁以上的美国人进行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21.8%和23.7%,在60岁以上人群中上升至43.5%。以2000年的美国人口计算,约4700万美国人患有代谢综合征。与糖耐量正常的人群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增加3倍。

根据上海市华阳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 19.02%、16.83%、62.08%、89.73%、44.26%、20.87%,调查同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中32.8%患一种代谢异常(高血糖或高血压,或血脂异常);36.2%患两种代谢异常(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20.87%患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太原市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到 33.6%。

代谢综合征与艾滋病、吸毒并列为当代三大社会问题,并且是一种可以预防、控制的社会问题。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考虑到其对健康的危害,应早期防治代谢综合征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2 传统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代谢综合征类似中医的“痰湿”“肝郁”“食郁”“血癖”等致病的“肥满”“眩晕”“湿阻”等证。“肥满”“眩晕”等这些“证”看似与“消渴”无关,实际与消渴有共同的核心机制,或可以说是消渴早期的病理基础。长期的临床经验观察与总结,发现多数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有一个过食、体型偏胖的阶段,且发病早中期多伴有口臭、口腔炎症、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等症状。具有阴虚内热的普遍症候。

2.1 饮食化热因素。饮食过多,肠胃乃伤,中焦为之奎滞,脾胃碍于升降,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多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碍的也是中焦气机。现代人活动量少,脾主四肢、肌肉,活动的减少必然影响脾的健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百生。

所以中焦的气机障碍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往往代谢综合征患者,询问病史时发现既往有嗜饮暴食,过食油腻的不良习惯。饮食不节、嗜食酒醋肥甘,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系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分的饱食,高粱厚味直接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可加重肝对脂类、糖类的代谢负荷,进一步加重肝疏泄功能的失调,脏腑功能失常,饮食不能生化,膏脂输化障碍,进而使一系列代谢障碍发生。如《素问·奇病论》即说:“此肥美之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胃热化燥伤津,大肠无津以润,热结上蒸胃腑,形成二阳热结。同时,由于胃热使饮食精微皆消作小便而出,所以善食而瘦。正如《素问气厥论》中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

胃热日久,一方面灼伤脾胃阴津,另一方面,胃处中焦,胃火既可上炎于肺,使肺津液燥,又可下传于肾,使肾液愈亏,还可奎遏肌肤而痈疽。因而胃热可以遍传三焦,胃热炽盛、阴虚郁热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也是其治疗及防止传变的关键环节。各种病理产物痰湿、气滞、疲血久郁,血脉滞涩而运行不畅,脉络痹阻,或脏腑受损,终致心脑血管病(如胸痹,甚至真心痛、中风等)及肾衰等并发症。

2.2 气郁化火因素。肝主疏泄,助运化,中焦郁滞日久,肝疏泄不及,进而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升、胃降、肝疏不能,中焦大气不转,则可进一步奎而为热,滞而为疲,“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先由中焦胃热,继而肝热、心热、血热等,热又耗气灼阴,气阴两虚,虚而不化,又加重痰浊、血疲。

历代医家都十分注重精神因素的作用,认为七情所伤,可导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伤阴。如金刘元素在《三消论》中云:“夫消渴者,…或因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其后不少医家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如清·黄坤载所云:“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以疏泄不足,则相火失其蛰藏”,“消渴之病,则独责之肝木,不责肺金”。

饮食结构不合理,使酒湿、食积之浊气奎滞不行,使肝失疏泄,气血郁滞。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可以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多数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有长期的急躁的情绪或巨大的精神刺激,使病后因思想压力和情绪不稳而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现代医学证实,人在发怒及精神高度紧张时引起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导致高血脂、高血压,这些病所引起的症状皆属肝病辨证的范畴。而抑郁使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亢进,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促使血糖升高;焦虑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使生糖激素水平增加,造成血糖增高。现代研究也表明,紧张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的升高,而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升高也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指明了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肝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肝经郁热。正如因此肝经郁热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3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临床中常常可以见到代谢综合征发病初期食多、体胖,多伴有面色隐红、口干、口渴、口苦、口臭、多饮、多食、急躁易怒、两胁胀满、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实有力等证。这正是肝郁化火,胃中有热,形成肝胃郁热证的表现。代谢综合征的初期,因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火犯胃或平素过食,导致胃中积热,二者相互影响形成肝胃郁热证。此时机体各系统、器官尚处于代偿期,整体功能比较旺盛,可能并不显出病态,而只表现出郁、热之象,少数患者亦可见脾虚痰湿证;及至中后期,各个由脾开始,既而肝肾,各个脏腑功能逐渐减退,整体机能失调而出现各种疾病,可见到气血阴阳、各脏腑的虚证表现;到晚期,由于多种因素、多种疾病的共同作用,使全身脉络损伤,脉道瘀滞,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变症(并发症)丛生。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口臭、多饮、多食、牙龈肿痛、烦躁易怒、胸胁胀满、便秘、舌苔黄厚、脉弦数或弦滑数。这些症状的病机如下:

3.1 口干而苦:肝胆相为表里,肝热传胆,胆气循经上溢则口苦。郁热耗伤津液,阴虚津亏而口干。

3.2 口臭:内分泌失调,代谢不正常,导致人体气味异常,生理代谢物质疏泄不畅。由于糖代谢异常,粘膜抵抗力下降,导致牙周炎(牙龈肿痛)。胃肠积食停滞,胃中浊气上逆。

3.3 多饮:肝失疏泄,胃热炽盛,气火上逆,灼伤津液,津液失其润养。

3.4 多食:胃热炽盛,灼津耗液,机能亢进。

3.5 烦躁易怒:肝失条达,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

3.6 胸胁胀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经气不利。

3.7 便秘:少阳未解,而病邪兼入阳明,形成枢机不利,兼阳明化燥成实。

3.8 舌苔黄厚、脉弦数或弦滑数:肝胃郁热的征象。

4 苗药对阴虚内热引发的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4.1 苗药:养阴口香合剂

本品为苗族验方。

Nangx ghab zat fangx(陇嘎宰访)鲜石斛

Jab bik lik jib(加比利吉)八爪金龙

Jab juf saix(加架山)龙胆

NgeiI gkab(额嘎)黄芩

Jab heib khob(加灰柯)蓝布正

Vob haid(窝鼾)茵陈

zangd jab ngil diongd(姜加俄董)麦冬

Zend jab ngol huk(基加欧确)天门冬

Send did houf生地黄

Kaid Vud(凯巫)黄精

Det zend jab(豆真加)枇杷叶

Ghab luit zend ghab hxub(嘎溜真嘎秀)枳壳

4.2 本品适用于口气腥臭、口疮(口腔溃疡)、牙龈咽喉肿痛、咽干口苦、胃热灼痛、便秘,糖耐量异常等病症。苗族药理论认为:上述病症是由于饮食不节、水毒、热毒侵袭人体,伤气伤血,毒邪蕴积体内,郁热上蒸所致。苗医有“无热不成火,无火不成炎,无炎则不痛”之说。故上述诸症皆属热病。按热病冷治原则,以滋阴生津,清热解毒,祛湿消肿为主要治则。

苗医认为:口舌生疮、咽干口苦、牙龈肿痛、肠燥便秘都属热病,按苗医两纲分类治疗,在苗族医药的归经学说中把病分为两大类,即热病、冷病。但相互对立又存在一定联系,也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凡急性、灼热、燥动、亢进的病症属于热病,宜用凉药祛除湿毒热邪。苗族医药理论把口气腥臭、口唇爆裂、大便燥结、牙龈红肿、赤烂、咽喉肿痛(哈喉症)、口舌生疮、口腔糜烂(白口症)、胃热灼痛等归属为热症。苗族医药理论认为无热不火、无火不炎,无炎不痛。热病须冷治,冷病须热治;同时在用药中讲究主药与付药的组方配合。

处方中:加比利吉:民间称为八爪金龙,又称为朱砂根,开喉剑;为苗族用于咽喉疾病的要药;贵州少数民族药物集记载“苦凉,清热祛痰、利咽、利湿、治咽喉痛、牙痛。”“用于喉病、口臭、喉蛾、声嘶、牙痛、胃气痛等症。”苗族医药学中记载“入热经,退热,解毒消肿,治咽喉肿痛。”用于治疗白口疮、口腔溃疡等。

陇嘎宰访(鲜石斛),在贵州赤水兴义,罗旬等地区均有出产,且品质优良;《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记载:“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于呕。”苗医常用鲜品煎水使用,用于口干烦躁、清咽利嗓、口臭便秘。在本方中为主药。

加架山:又称龙胆。苗族医药学中记载“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额嘎:又称黄芩,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记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用于发热、肺热咳嗽、肺炎、咯血、黄疸。”

窝鼾:又称茵陈蒿,苗族医药学中记载:“入热经、快经,退热,解暑”。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苦寒,清热利湿。”

姜加俄董(麦冬):苗族医药学记载:“性冷、入热经、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止咳”。基加欧确,又称天冬:性冷,入热经,苗族医药学记载,“消肿止痛,止咳”。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滋阴生津,润肺止咳”。

加灰柯:又称蓝布正;气微,味辛苦:入冷经,贵州省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记载“益气补血,养阴,健脾胃,润肺化痰”。

凯巫(黄精):苗族医药学记载:“性微热,入冷经;补虚止咳”。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补脾润肺,养阴生津”。蓝布正、黄精两药均入冷经,具有养胃、补脾的作用以调节苦寒泻火,防有损脾胃。

豆真加(枇杷叶):苗族医药广泛长期使用,味苦、性冷,入热经。用于顺气、化痰、胃热呕吐。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化痰止咳,和胃降气”。

嗄溜真嗄秀(枳壳):又称黄果,为苗族长期广泛使用的药材,味苦,性冷,入热经。贵州中药资源记载:“理气止痛,化痰,治胸闷,气逆呕吐,胃腹胀痛”:

生地黄:性冷,味苦,入热经,苗族医药用于滋补水阴,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清热生津,凉血”。

本成方制剂所用的药材,均来源于贵州省地方标准及药典中,其处方组成系根据苗族的归经学说:“热病冷治”的方法组方。

主药为入热经快经的冷药:加比利吉(八爪金龙)、陇嘎宰访(石斛)。性冷味苦,入热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咽利喉、消渴的作用。石斛以鲜品入药,体现了苗族用药用鲜不用枯的特点。

配以清热败火、消食除积、驱除湿毒的窝鼾(茵陈)、加架山(红花龙胆草)、嘎溜真嘎秀(枳壳)、豆真加(枇杷叶)、额嘎(西南黄芩)。滋养水阴、补虚养胃、生津解渴的生地黄、姜加俄董(麦冬)、基加欧确(天冬)。养阴、健脾胃的加灰柯(蓝布正)、凯巫(黄精)。

诸药合入热经,善能驱毒、清热、消炎、止痛、生津、败火、泻下、消积、排湿、消肿。起到清热祛湿、滋阴养胃、行气消积、养阴生津、消肿止痛的功能。对热症引起的口气腥臭、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咽干口苦、大便秘结、胃热灼痛、食欲不振均有较好效果。

养阴口香合剂组方构成:苗药

一组养阴清热、润燥生津,金钗石斛(鲜)、生地、天冬、麦冬、黄精;

一组清热燥湿、清胃泻火,黄芩、八爪金龙、龙胆;

一组行气消积、清肺降逆,枳壳、枇杷叶;

一组益气补虚、宁心安神,茵陈、蓝布正。

虚实兼顾,反复筛选研制而成的临床验方。

4.3 方解:本品全方组织配伍开合相济,生机灵动,滋阴而不呆滞,祛邪留有出路。

烦热多属于虚,以地黄、麦冬、天冬、石斛、黄精清热滋阴药之甘,兰布正益气补虚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也;八爪金龙、龙胆、茵陈、黄芩之苦寒折热而去湿;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

方中用生地、天冬、麦冬、石斛滋阴润肺养胃为君;黄芩、茵陈、龙胆、八爪金龙清利湿热,蓝布正宁心安神为臣;枇杷叶、枳壳宣肺理气以展气机,俾气化则湿化,而为之佐使,补泻兼施,正邪两顾。养阴津不碍湿热,清利湿热不伤阴津,故尤其适用于消渴病阴津本自不足又见湿热之象患者,有效避免了因过用苦躁、渗利之品所致的伤阴之弊。

本方与著名的六味地黄方相比,六味地黄方主要是滋阴补益方,而本方是滋阴祛邪方,对于现代生活易感湿毒热邪的状况,标本兼治,疗效更为突出。用于湿毒热邪灼伤肾阴,而津枯液涸,变证烽起的诸多疾病;对牙疳、口出恶臭、口舌糜烂、肝炎、消渴,放化疗减毒等都有良好效果。

本方与宋代著名的甘露饮相比;多了黄精、兰布正、龙胆、八爪金龙;石斛则使用鲜品药材入药,所以增强了滋阴清热祛邪的功效,效果更加明显。更适合现代人群使用。甘露饮的临床基础研究报道较多,在治疗阴虚郁热所致的各种病症,如代谢类疾病方面也有明显的效果。但国家批准上市的只有养阴口香合剂。

本药全方配伍有养阴生津、疏肝解郁、清胃降火、行气通腑导滞之功,可疏泻肝胃郁热,使邪热不灼人体气阴从而消除诱发或加重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理因素。

苗药对热病冷治的原则与阴虚内热的治疗,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一致。因而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当今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升高的形势下,养阴口香合剂对糖尿病的前期干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胃热苗族综合征
苗族蜡染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容易饿,可能需要清胃热
胃热失眠,喝点百合糯米茶
容易饿,可能需要清胃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32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4
容易饿,可能需要清胃热
家庭医药(2018年21期)2018-01-30 0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