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社会心理效应及防护

2012-01-24 02:59陈肖华孙岩松袁正泉霍东辉谢向东董波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核辐射突发事件效应

陈肖华,孙岩松,袁正泉,霍东辉,谢向东,董波

超大城市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社会心理效应及防护

陈肖华,孙岩松,袁正泉,霍东辉,谢向东,董波

超大城市;核辐射;突发事件;心理效应;心理防护

R 852.7

超大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人的特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是一种意外发生的涉及核与辐射对社会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对环境或对国家和私人财产等具有重大危害的突发事件。根据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核突发事件、放射突发事件和核恐怖事件3种类型。

放射线在对造成机体损伤的同时,还会对人员造成心理和精神压力,引发一系列的卫生与社会问题。核与辐射突发事件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影响,并通过社会传染导致公众心理紊乱、焦虑、恐慌和长期慢性心理应激,不仅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还可导致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发生混乱,对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发生作用,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1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公众社会心理效应

1.1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公众心理影响特点首先,核辐射涉及军事,发生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袭击及核武器试验事故,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大面积污染,并引起持久的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其次,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险是灾难性的,人们不熟悉,又无法控制。第三,辐射看不见,感觉不到,使人捉摸不定。第四,辐射不仅可引发近期损伤,还可诱发远期效应,而远期危害又可能引起可怕的癌症和遗传性疾病。最后,在核能应用领域,由于核技术较复杂、专业性强,又与武器发展联系,故长期以来保密较严格,一般公众对核辐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其结果是一遇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就与核爆炸联系起来,导致一种顽固的核恐惧心理状态。

1.2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公众心理反应过程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影响的公众心理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警报期、冲击期、复原期、调整期和远期效应。警报期,一般表现为心理恐慌,听信谣言,或者不听从和不相信等表现。冲击期也称灾难期,受害者出现茫然、眩晕、焦虑、痛苦和迷惑等灾难综合征,此期灾害的直接破坏作用达最高峰,可经历几分钟以至几小时或更长时间,视灾害性质而定。复原期,灾害的直接破坏作用已消退,灾害的处境已明朗,人们表露出焦虑、害怕、愤怒的种种情绪。调整期,从获得确实的安全时起转入这一期,受害者领悟到所受的各种损失,多见的反应有疲劳、焦虑、噩梦、抑郁和一时性混乱等。远期效应,可能有焦虑、生存内疚感和其他心理生理症状。人们会产生一种条件恐惧反应,会降低控制感情的能力,痛苦记忆会多次再现。冲击期精神和行为失常的人,在长期效应里可能发展为慢性或严重精神病态。

2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社会心理效应的防护对策

2.1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社会心理效应的防护原则根据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拟采取的干预措施必须利大于害,即由于减低剂量带来的好处要比干预本身带来的危害和代价(包括社会代价)大[2]。第二,干预的形式、规模和持续时间必须选得适当,即符合最优化原则,以使降低剂量带来的净利益能合理地做到尽可能大。在核辐射事件中,只有正确处理辐射危害与防护措施代价之间的关系,才能避免引起思想混乱,减轻核辐射事件引起的公众社会心理效应。

2.2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社会心理效应的防护对策

2.2.1 加强宣传教育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的专家都一致强调,要实施辐射防护,必须进行宣传教育。(1)对基层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内外的经验均表明,公众对经常联系的医生和医疗机构较信任。(2)教育培训小学教师。因为他们是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传播有关辐射危害、辐射防护等科普知识的重要力量。(3)教育、培训有关行政和专业部门的领导层和工作人员,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和主动性。若他们不了解有关的基本知识,就很难理解陌生的技术问题和术语。遇到实际问题,如辐射安全标准,国家采取的防护措施的意义,不同信息的正确与错误等问题时,就会感到疑虑、动摇,无法向群众宣传、解释,甚至怀疑或否定政府的正确决策,出现不协调的言论或行动。(4)做好公众和新闻媒介系统的教育工作。凡参与核事故有关新闻报道的人员,必须先受教育,以免提供或传播错误信息,加剧公众的思想混乱。

2.2.2 重视舆论导向,做好信息服务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是影响公众心理反应最重要的因素。因而有关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掌握舆论导向,做好信息的发布与传递工作。发生核事故时,主管部门一般都害怕发生人群恐慌、秩序混乱等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控制舆论导向。信息的发布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应把有分歧或未确定的见解公开地“自由”地传播到群众中去。这会加剧核事故对公众的心理影响。

2.2.3 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时,对群众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应当由心理专业人员组织实施。其基本方式为:心理辅导、集体晤谈、治疗性干预。(1)心理辅导。对具有恐惧和焦虑的人员,可采取单独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解压及缓解应激的辅导。如讲解射线的性质和损伤特点;心理反应的普遍性、必然性特点;采取积极、恰当的态度应对;开展舒缓紧张情绪的活动;保持正常的进食、睡眠和工作习惯,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进行放松训练等;保持积极、平衡的健康心态,多看有利因素,避免消极的应对方式等。(2)集体晤谈。通过交流、倾诉、解释、辅导、自我解脱、相互解脱的方法,解除群体共同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对那些怀疑自身受到辐射,感觉异常的人员,以及那些确诊为放射病而住院的伤员进行集体晤谈的效果较好。(3)治疗性干预。对那些心理应激严重的人员,可以采取各种取向的个别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以及集体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精神药物治疗。急性期伤员的精神心理治疗原则:简短、及时、就近、集中、着眼全面恢复、浅显。治疗目标:促进病人面对、接受、加工、整合被压抑的和难以承受的情绪。治疗方式:个别治疗、集体治疗,适当配合镇静的药物治疗。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心理治疗:可采取针对各种取向的个别治疗、集体治疗、放松训练、眼球运动脱敏和再加工、社会康复治疗等方法。

[1]叶常青,任天山,喻名德.核试验环境辐射与人类健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8:243-256.

[2]潘自强,陈竹舟,施仲齐,等译.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NCRP)第138号报告.涉及放射性物质的恐怖事件的管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50-69.

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陈肖华,谢向东,董波),科技部(孙岩松),十所(袁正泉,霍东辉)

1.3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国外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经验证明,由它引起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和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远比核辐射所致的危害和损失要大[1]。例如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微,事故最主要的健康影响是心理应激。事故导致个人接受辐射最高剂量当量仅0.5mSv,但有半数以上的人感到害怕,自发逃离者达14万人以上,促使7万多人的反核势力进军华盛顿。事故后骚动牵涉大部分居民,许多计划和工作处于停顿状态,经济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又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地区的居民中,未引起1例急性放射损伤。事故发生后4年,经国际原子能机构(1AEA)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的全面医学观察,未发现辐射引起的健康危害。但尽管如此,该事故对广大公众还是造成了比三哩岛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更为严重的社会心理影响,许多人出现了精神紊乱和所谓的射线恐怖心理,陷入深深的忧虑,害怕事故后果危及自身和后代。有些人无计划地四处投奔亲友,造成交通拥挤和社会混乱。一些邻国也受到影响,争先恐后地抢购粮食和食品,盲目使用碘剂和抗辐射药物,要求堕胎的人数明显增加。这次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引起全世界前所未有的核恐慌心理。在经济方面,按事故期间的价格粗略估计,前苏联在这次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中已造成的损失在2 000亿卢布以上。

2011-11-16)

猜你喜欢
核辐射突发事件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医用手术膜在核辐射重伤员伤口精密洗消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核辐射及其安全防护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