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国
灾害医学与救援
王正国
灾害医学;医疗救援
R 129
灾害(disaster)是指环境突然巨变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灾害所下的定义是:“任何给灾区造成重大破坏,严重经济损失,给人类生命造成大量伤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健康和破坏卫生服务的事件”[1-5]。我国是灾害众多而频发的国家。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强烈大地震,死亡24.3万余人[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死亡和失踪人数近9万人[1,3]。因此,对于严重灾害要引起全民的重视。
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是研究为受灾人群提供医疗救助和灾害预防的科学[4]。
灾害分为自然性和人为性两种,自然性灾害包括气象性(如飓风、寒潮、热浪、干旱、洪涝、森林大火等),地质性(如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土地沙化、雪崩、海啸等),生物性(如虫灾、传染病流行等);人为性包括工矿事故、交通事故、战争、恐怖活动和社会动乱等[5]。
灾害救援的任务是:灾害发生前做到“3P”,即对灾害进行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和预先(人员物资等)准备(pre-preparedness)。灾害发生后,在上级统一指挥下,救援人员尽快赶赴第一线,一方面查询灾害发生的原因,破坏情况,特别是受难人员的情况,另一方面争取时间,积极开展救援工作,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搜寻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包括饮水卫生、营养和适时的心理干预。
灾害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吸收和运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构建或充实自身的组分。例如,在救灾的组织指挥上,应用了卫生勤务的理论,组织原则和信息科学的技术;在早期救灾中采用了急诊医学和创伤外科的医疗技术;在伤员救治的全过程中还运用战伤外科阶梯治疗(echelon)的工作方法,大的灾害时,还会涉及人道救援医学(humanitarian medicine)[1]。
2.1 组织指挥医疗救治灾后第1时间内迅速成立组织指挥中心和救灾网络,统一领导、科学分工、合理配置医疗力量和救灾物资,使其效能最大化。
2.2 现场和后期救治现场救护时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期,灾后数分钟至数小时。此时灾区常与外界“隔绝”,主要靠自救互救,对肢体出血者可作暂时性压迫止血,尽可能使部分伤员脱离险境。第二期,灾后数小时至3天。部分救援人员可进入灾区,会同当地或附近的医务人员共同对灾民实施紧急救治,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胸部按压等,有生命危险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如帐篷、或未被破坏的较安全房屋内)做损害控制手术。第三期,灾后3~4天后。主要对伤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TLS),由专业人员进行气管内插管、胸腔引流、止痛、除颤、心脑复苏等,伤势稳定后向后继医院转运[6]。
2.3 灾区防疫救灾工作常常是重急救和外科治疗而忽视卫生防疫。发生严重灾害后,水电设施常遭到破坏,粪便污物得不到及时处理,大量人畜死亡,尸体清理困难,蚊蝇滋生,因而可能发生痢疾、肠炎、腹泻、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和其他虫媒疾病暴发流行。为此,从救灾开始就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特别是抢救伤员工作告一段落后,防疫队就应组织和动员群众,分片包干,防止水源污染,饮用水要消毒,对人畜尸体要及时清除(深埋或转移他处焚烧),积极管理好粪便垃圾,大力消灭蚊蝇,加强消毒杀虫措施等,确保灾后不发生传染病流行。
2.4 做好心理辅导大灾后灾民中有约1/3的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其他心理问题,表现为恐慌、颤抖、幻觉、呆滞或过敏等,对此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更换环境。
现代灾害医疗救援的发展趋势是“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如何将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院前院内急救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院前急救作为现代急救网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合理使用院前急救现有的装备,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效率,缩短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时间,是提高院前急救效能,充分发挥院内急救资源效能,为危重伤病员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救治”新模式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农村急诊救治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为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能提供科技支撑。
大的灾害不仅突然发生,而且伤亡严重。这实际上就是灾害医学需要研究的课题[3,7]。
在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全国人民发挥了大爱精神,齐心合力,在抗震救灾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在组织指挥、信息连接、医疗配套、后勤供应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更要创建我们自己的灾害医学救援体系。
[1]王一镗,刘中民.灾难医学[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3-6.
[2]Sheng ZY.Medical suppor t in the Tangshan earthquake:A re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man casual ties and cer tain major injuries[J].J.Trauma,1987,27(10):1130-1136.
[3]李建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做法与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8,10(3):131-134.
[4]张鸿琪,周国泰,张愈.灾难医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13.
[5]麻晓林,张连阳.灾害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
[6]王正国,张连阳.汶川特大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与发展建议[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2):121-124.
[7]Born CT,Briggs SM,Ciraulo DL,et al.Disasters and mass casual ties:I.general principles of response and management[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7(15):388-396.
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和2009年8月8日我国台湾屏东县等地遭受强台风(莫拉克)袭击后,突显了灾害医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2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