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SFH)是骨科常见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好发于儿童,以5~12岁最为多见。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儿童四肢骨折的3%~7%,如治疗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骨折愈合,还可引发肘内翻畸形以及小儿肘关节功能障碍(Volkmann挛缩畸形)[1],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目前,尽管各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在不断进步和提高,但肘内翻畸等并发症仍然存在,且发生率较高,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因此,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时,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措施,预防或减少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都应作为评价其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2005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与中药联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本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11岁,平均6.2岁;左侧损伤17例,右侧损伤2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坠落伤14例,摔伤1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40 h,平均7 h;骨折类型:伸直型34例,屈曲型6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Gartland Ⅰ型5例,Gartland Ⅱ 9例,Gartland Ⅲ型26例。40例患者入院均行X线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40例患者均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联合中药进行治疗。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麻醉方式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静脉全麻,患者取仰卧位,摆正体位,使肩关节外展45°,前臂旋前,常规消毒铺巾,准备手术,整个手术在C臂X光机透视下进行。首先,对患肢进行手法复位,对位满意后屈肘90°。随后经皮自外髁处与肱骨纵轴成45°角方向斜向内上方钻入1枚克氏针(2 mm),再自内髁处交叉钻入另1枚克氏针(2 mm)[2],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穿过对侧骨皮质,C臂X光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情况,确定钢针固定牢固,患肘屈伸无障碍,将克氏针针尾留于皮外1.5 cm并折弯,以无菌纱布包扎患肢,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于胸前。术后3周拆除石膏托,此时开始进行简单、轻微的肘关节功能锻炼,经X线检查见骨痂生长后可拔针,以屈伸肘关节功能锻炼为主逐渐增加锻炼强度,患儿不配合者,由家属帮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1.2.2 中药治疗 中药于拆除石膏后应用,对患侧肘关节予以中药熏洗,选用海桐皮、透骨草、乳香、川芎、酒炙当归、川椒、威灵仙、白花、甘草、红花、没药、防风等分水煎熏洗[2],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至拔针。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肘关节屈伸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良:肘关节屈伸受限11°~20°,肘内翻6°~10°;可:肘关节屈伸受限21°~30°,肘内翻11°~15°;差:肘关节屈伸受限30°以上,肘内翻15°以上,关节有严重影响[3]。
40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术后无感染病例发生,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经疗效评定,优2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5%;并发肘内翻者2例,发生率为5%,无并发Volkman缺血性挛缩病例;术前合并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的患儿,术后逐渐恢复正常。
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称为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儿童。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以及暴力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多见,约占95%,屈曲型则发生较少。肱骨髁的内、外侧及周围血管、神经丰富,一旦发生骨折,极易造成邻近神经的损伤,若治疗处理不佳,影响预后。由于儿童时期,肱骨下端有骨骺,此处损伤可能会影响其发育,因此,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肘内翻、肘外翻畸形等并发症。此外,关节僵直、肌间隔综合征、Volkman缺血性挛缩等也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以肘内翻畸形最为常见[3]。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以及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等方法,在临床疗效方面各有其利弊。传统的石膏托外固定或小夹板外固定常因难以维持位置,而需多次整复,同时由于血液循环受障碍往往延长了愈合时间,甚至增加Volkman缺血性挛缩畸形以及肘内翻畸形等的发生率,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痛苦[4]。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不仅破坏了局部血液循环,还破坏了维持骨折稳定的内在因素,易造成肘关节僵直或创伤性关节炎[2]。闭合复位则能够避免对周围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且对血液循环没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利于骨折的愈合。
本研究中4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通过控制骨折移位,有效预防了Volkman缺血性挛缩以及肘内翻等畸形的发生;此外,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起到了疏经活络、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的作用,能有效消除关节组织肿胀,减少渗出,避免纤维化和粘连,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5]。经随访6个月~3年,并发肘内翻者2例,发生率为5%,无并发Volkman缺血性挛缩病例,优良率达92.5%,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也得以恢复。研究结果显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仅操作简单,疗效好,而且患者痛苦少,更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吉士俊,潘少川,王继盂.骨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13-519.
[2]王晓军.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118.
[3]欧阳永生,黄贵读,黄善武,等.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2):181-182.
[4]郭跃明,王志远,邹勇根,等.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再认识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5(5):465.
[5]Bashyal R K,Chu J Y,Schoenecker P L,et al. Complications after pinning of supracondylar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 J Pediatr Orthop, 2009, 29(7): 70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