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军
(武鸣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广西武鸣 530100)
处方点评作为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干预方法之一,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处方存在问题,旨在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对2011年1~12月我院临床药学室随机抽查门诊西药房处方4980张进行点评,并对其中的不合理用药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处方点评标准:以卫生部颁发实施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法典和资料为参考,保证处方点评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表1 2011年门诊处方具体分类统计结果
表2 不合理处方统计分析
3.1 我院目前使用电子处方,药品名称全部采用通用名并与规格数量一一对应,避免手写处方常见的字迹难辨、药名、剂量、规格、单位等书写不规范现象,依托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处方合格率。从表1可看出,全年处方合格率均在97%以上。
3.2 从表2可看出不合理处方存在的主要主要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3.2.1 适应证不适宜 无指征选用抗菌药物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3.2.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如诊断为“肺癌”选用头孢氨苄胶囊,该药对肿瘤无效。诊断为“前列腺增生”选用头孢呋辛分散片等,无感染指征用抗菌药物。
3.2.3 用法、用量不适宜 如注射用头孢噻肟钠2.0g×3支1次1支,1d1次静脉滴注等。头孢噻肟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1],其血消除半衰期较短(t1/2为1.5h),而其清除病原菌取决于体内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的长短,一般用药后24h内,体内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的时间占40%~60%时,抗菌活性最佳。t1/2较短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一般每日需给药3~4次,如q6h或q8h给药可满足以上要求,1d1次给药往往达不到有效抗菌效果[2]。
3.2.4 处方用量超规定时间未说明本次调查显示该类问题占26.5%,位居第2。可能的原因是:(1)部分医师对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理解不到位未能引起足够重视;(2)本软件尚未完善超时用药说明模板,需自定义手动录入文字,对医师的诊疗效率有一定影响,造成部分医师忽略此项。
除此之外,调查中还发现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开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未使用“精二”处方书写等不符合规定的现象。
医院应强化临床医师对处方质量从严要求的重要性,规范医师处方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药学人员也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审核处方能力,重视处方点评工作,及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干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 高清芳,刘高峰,颜青.临床药师工作指南[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0.
[2] 易洁梅.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6(11):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