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分离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的制备质量及输注效果①

2012-01-23 07:02刘成萨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制品手工血小板

刘成萨

(宜宾市中心血站 四川宜宾 644000)

在临床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血小板制品作为支撑疗法的主要物料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一般血小板常用制品包括3种,分别是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heresis platelet,PP),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PC),以及冰冻血小板。对于冰冻血小板而言,因其经过较长的低温储存,致使血小板功能受影响从而限制了其适用范围。近年来随着临床手术的大量需要,致使出现了单采血小板制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不得不转而使用手工血小板制品[2]。为了探讨研究手工血小板是否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对手工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的2种制品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并对其输注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液样本

依照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自愿无偿的献血者进行体检。并经过抗-HCV、HBsAg、抗-HIV、梅毒抗体以及转氨酶(ALT)检测结果合格,样本个体均为随机选取,且献血前72h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共选取了采血顺畅的106例作为本次的血小板样本研究对象。分别为手工分离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制品各53份,血小板制品满足以下标准:(1)制品的外观呈淡黄色半透明状态;(2)均不存在无纤维蛋白析出,无气泡及重度乳糜;(3)制品的制备时间与质量要求均符合标准。

表1 单采血小板及手工血小板含量对比[例(%),( ±s)]

表1 单采血小板及手工血小板含量对比[例(%),( ±s)]

类别 袋数n 净体积(mL) 血小板含量Plt(*1011) 合格袋数(%)单采 53 238.5±24.4 2.42±0.60 40(75.5)手工 53 62.7±6.4 0.64±0.30 47(88.7)P - <0.05 <0.05 <0.05

1.2 患者临床资料

选取临床肿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包括男性57例,女性49例;患者年龄为8~69岁,平均年龄为(40.7±12.4)岁。患者疾病类型的前3类为急性白血病67例(63.2%)、子宫内膜癌12例(11.3%)、胃癌10例(9.4%)。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准则:(1)患者为RhD(+);(2)近期连续输注血小板3次以上;(3)排除了诸如发热、脾脏肿大、骨髓移植等可能影响血小板计数的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为手工组与单采组各53例,分别进行手工分离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的输注。2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临床指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3 血小板制品的计数防护

先将袋装的血小板称重,而后充分混匀并装入转移管,将等量样品液在室温下与生理盐水以1∶4的比例混匀,再对原样血小板以及稀释后血小板的浓度进行测量对比。

袋装血小板含量=(血小板袋装总重-袋重)/比重×浓度,单位为10g/L。

1.4 输注疗效判定

从以下2方面判定输注疗效:(1)血小板绝对增加数:选择同型血小板制品进行输注,并选择输注前、输注60min、24h后作为固定3个时间点测定静脉血样的血小板浓度。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血小板的绝对增加值(10g/L)×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数目(1011)。其中1h的CCI<7.5及24h的CCI<4.5视为输注无效。(2)参考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制品的计数

单采血小板PP与手工血小板PC的含量对比结果如表1,可见手工血小板质量显著高于单采血小板制品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2.2 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效果

手工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效果较单采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效果好,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单采血小板及手工血小板输注效果对比[例(%),(±s)]

表2 单采血小板及手工血小板输注效果对比[例(%),(±s)]

类别 例数 输注前 输注1h 输注24h 1h CCI 24h CCI 有效率(%)单采 53 15.9±7.2 37.9±20.1 31.2±19.0 14.7±10.9 9.9±10.2 28(52.8)手工 53 17.0±9.4 40.7±22.9 38.7±24.1 15.8±9.7 10.4±12.7 33(62.3)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在临床输注过程中,手工血小板制品组有4名患者发生荨麻疹和发热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达7.5%,单采组PC则包含2例患者存在副反应(3.8%),包括荨麻疹和发热各1例,手工组制品输血后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从人类从第一次尝试输血开始,便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输血反应出现,同样血小板输注也面临者类似问题。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所导致的出血反应,是临床上较为重要的支持疗法。然而往往会出现血小板输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亦即是所谓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而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是非免疫因素及同种异体免疫因素,而其中的同种免疫反应是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3]。单采血小板制品由于来源于单一供者,因此发生过敏反应或同种免疫的机会较少,临床输注快捷方便故往往作为首选;手工血小板则每2个单位是由400mL的新鲜全血中分离制备完成的,临床经历1个有效治疗需要的手工血小板制品量可能来自于5个以上供者,这样必然会造成同种免疫和过敏反应的几率增大[4]。

传统观念及以往经验性数据均支持单采血小板优于手工血小板的观点,这主要源于单采血小板发生同种免疫的几率低、制品纯度高且治疗效果好的观念,而由于分离自全血中的手工浓缩血小板完成单次手术所需的有效剂量往往来自于3~6个不同供体,自然会增加同种免疫的几率进而或可致使血小板输注无效。本文通过对临床肿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工组与单采组各53例,分别进行手工分离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的输注,并血小板制品质量及输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手工血小板质量显著高于单采血小板制品且具备统计学差异;手工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效果较单采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效果好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副反应方面单采组优于手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实验观察表明肿瘤的临床治疗可以选用手工血小板制品,同时随着临床上对手工血小板制品的验证与不断认识,以及输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人们可以通过HPA配型等方式来解决其免疫反应并达到充分治疗规避免疫反应的目的。

[1] 吕毅,郝宝岚,王艳.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690~692.

[2] 张晰,冯明亮,沈彤,等.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调查及其输注无效解决策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6):455~457.

[3] 郝宝岚,吕毅,邵树军.单采血小板与手工分离血小板的质量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73~175.

猜你喜欢
制品手工血小板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做手工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手工DIY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重症血小板减少时的输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