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风云 叶娜 韩跃宜
为了观察红药膏对豚鼠溃疡创面生长和愈合的影响,采取手术切除豚鼠背部三处皮肤进行实验,报告如下。
1.1 一般材料
1.1.1 动物 豚鼠5只,同济医大动物室提供,体重380 g~450 g。
1.1.2 药品 红药膏(生产批号:20101120)本所研制。煤沥青本市大冶钢厂煤气分厂提供。
1.2 方法 受试区为豚鼠背侧皮肤。试验前2 d用8%硫化钠水溶液脱毛。试验时将豚鼠俯卧固定在“试验架”上,肌注盐酸氯胺酮50 mg/kg,3 min后动物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先在每只豚鼠背部手术切除3个直径1.30 cm,相距3 cm,深达筋膜表面的全厚皮肤缺损的园形新鲜创面。后按抽签分别涂红药膏、沥青(各1.6 g)和盖干纱布。后用“保护罩”、干纱布、“背心式包布”妥为包扎固定。在术后第10天和35天取组织送病检。
2.1 肉眼观察 红药膏组和干纱布组创面均日渐缩小,并在术后24 d和30 d分别全部愈合。而沥青组创面术后75 d尚有18~20 mm2未愈合。因术后10 d曾切取各试区组织检查破坏了创面完整性,所以未再作其他项目检查和统计。
2.2 显微镜组织学检查
2.2.1 术后第10天各试区创缘的组织学检查结果:红药膏组创面在分别放大120×和300×镜检下,见组织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有大量活跃、血管丰富的肉芽组织,提示创面正在积极修复中。干纱布组因所取的组织太少,标本中仅见一些炎性渗出物。而沥青覆盖的创面,在分别放大120×和300×镜检下,见创缘皮肤组织广泛性坏死和感染,病变深达肌层,仅见少数肌纤维残留。未见肉芽组织生长,无修复迹象。
2.2.2 术后35 d各试区组织学检查结果:红药膏组创面组织在放大200×镜检下,见表皮组织轻度增生,表皮下为疤痕组织,未见溃疡,提示创面已达到生理愈合,与肉眼所见一致。干纱布组虽肉眼见创面已愈合,但在120×镜检下,仍见表面有浅小溃疡。沥青组创缘和已愈合的创面组织镜检是:前者在放大120×镜检下,病变主要为含有大量炎性细胞的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组成,表面仅覆盖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创面仍在修复中。后者在放大120×和300×镜检下,表皮增厚,上皮脚呈梳状向真皮层伸延。上皮下的疤痕组织显示有慢性炎症表现。
3.1 红药膏能加快创面生长和愈合,其生长速度显著地超过干纱布组。由于红药膏具有改善创面微环境的作用,“创面微环境”是创面愈合的一个极为重要条件,近年来,对于“创面微环境”有比较全面的更深入研究和认识[1,2]。
3.2 通过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 改进创疡创面的生长和愈合过程,不仅需要防止感染和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创面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微环境(Microenviroment or Microclimate):它包括适当的酸碱度(pH 值)、湿度和适当的氧供[3,4,1]此外,还需要有一个能扭转创面及其四周病理组织的血液循环为丰富、良好的“微循环”[3,1,5]。红药膏具有以上作用。
3.3 红药膏组愈合后创面质量最优,表现在上皮化完整,无微小溃疡和梳状上皮脚等病理变化。其皮下肉芽组织丰富,血运充足,无炎性细胞浸润。所以红药膏组愈合后创面的弹性,耐摩性和坚韧性,均优于干纱布组和沥青组。
[1]Kaufman T Ullman Y Evidence that I percent Meshushit ointment prevents Progressive dernal ischaenia of experimental deep partial skin thickness Burns a preliminary quantitative controlled study Burns,1989,15(1):27-30
[2]胡大海.加快创面处理领域的干细胞研究.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247-250.
[3]黎鳌,杨宗诚.烧伤治疗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3-227.
[4]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75-187.
[5]朱颉曾,莫伟明,王海如.应用“纸上滴药显像试验”鉴别沥青和分类.北京建材,1998,3: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