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玉 张济福 孙德龙 阿尔孜古丽 刘忠琛
(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兽医局,山东省胶州市 266300)
近年来,胶州市现代化养猪业发展迅猛,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成绩得益于胶州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大力推广。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整体水平与现代养猪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必须狠抓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转变生猪产业增长方式,促进现代养猪业快速发展。
2011 年,全市猪肉总产量达到13.31万吨,比2010年增长1.9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广,加快了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户增收。同时,胶州市克服了2011年生猪生产不利因素的影响,年出栏达到102.85万头,并于2011年入选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名录。胶州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胶州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突飞猛进。在2011年新发展各类标准化规模场 (小区)40处,其中,仅生猪养殖场23个,占57.5%。目前,全市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 (小区)已达124个。截止到2012年第一季度末,全市猪存栏57.82万头。其中特大型生猪养殖场两处,每户能繁母猪存栏量1000头以上;大型养殖场12个,每户存栏母猪500头以上;中型养殖场30个,每户能繁母猪存栏150头以上;小型养殖场158个,每户能繁母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占生猪出栏量的70%以上。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占到了75%以上。
近年来,胶州市按照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的原则,大力实施 “退户入区”工程,仅2011年,全年就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园区5处。其中松园养殖小区已成为胶州市“退户入园”建设的亮点工程。园区占地面积40亩,已有11户散户入住,总投资400余万元,生猪存养量达1100余头,年出栏可达到1800余头。该小区采用 “五统一”模式进行日常管理,辐射带动周边30户养殖户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带动了农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
近年来,胶州市畜牧兽医局把生猪专业合作社作为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大力措施推进生猪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有力地提高了胶州市生猪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目前,胶州市生猪专业合作社已达150多家,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促进农户增收1.2亿元。生猪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胶州市调整养猪业组织结构、解决农民持续增收和致富的重要途径。
从2008年至2010年,胶州市相继引进了三甲牧业、青岛瑞丰源、和慧牧业等3个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企业。并按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通过扶强扶壮,引导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带动农户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体。如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通过采取 “公司+农户”的方式,实行订单养殖,现已合同饲养商品猪1 000余头,达到规模后可存养里岔黑猪5 000头以上。
近年来,胶州市畜牧兽医局积极探索创新养殖模式,不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提升畜产品品质内涵。先后推广普及了十余项生猪养殖新技术,并开发出了发酵床+运动场标准化规模养猪新模式。既实现了粪污 “零排放”,又可提高猪肉的品质,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全市已有40余家采用此模式养殖。仅在2011年就完成垫料填充1万余平方米。目前,胶州市共存栏生态猪2.5万余头,累计出栏10万余头。真正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安全的生猪产业化之路。
虽然胶州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欠缺,严重制约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在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养殖场户文化水平较低,认为标准化规模养殖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也不能为自已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大部分以零星散养、粗放管理的饲养模式为主,由于养殖技术匮乏,良种、良法推广使用存在较大困难,从而使动物疫病风险加大。
当前,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面临用地难、贷款难两大制约 “瓶颈”。由于土地、资金的欠缺,多数养殖场户为家庭式养殖,生产环境简陋,设施设备落后,饲养管理条件差,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生产方式。
大多数养殖户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忽视了标准化生产建设。最终只是增加了存栏数量,离标准化生产还有一定距离。另外,胶州市大多数规模养殖户,仍存在生产管理不到位、投入品使用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等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峻。
由于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较高,且部分场户从思想上对于粪污治理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建设的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设施往往是应付检查,部分养殖场户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目前,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较快,仅靠简单地集中堆积处理、兴建沼气池等手段处理生猪粪便远远不能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指出,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抓手,是新形势下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可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笔者根据胶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的一些做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胶州市高度重视标准化规模养殖,市局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站所人员为成员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负责标准化养殖场创建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制定措施和方案,全局上下形成了重视、支持发展生猪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良好氛围。此外,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组织专家进场到户,宣传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好处和意义,提高广大养殖户的思想认识,营造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浓厚氛围。
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资金、土地是关键。首先应由政府牵头与金融部门沟通协商,建立健全高效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高效灵活的产业融资机制;其次,完善信贷机制,研究开发适合于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信贷产品,支持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帮助养殖户解决贷款难问题;再次,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进行订单畜产品供应合作,也可解决养殖户一部分流动资金问题。为解决土地问题,建议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允许在养殖户自愿、集体认可、基层政府备案登记、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规范流转。同时与国土部门沟通协商,积极争取支持,尽快把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是通过抓标杆、树典型,积极发动养猪大户,充分调动规模养猪大户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引导合作组织投资建设。以合作社牵头建设养殖小区,通过合作社章程和制度,规范养殖小区生产经营和管理;三是支持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积极培育生猪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其自建养殖小区,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由龙头企业租赁养殖户的标准化生猪舍进行养殖,产品由龙头企业进行回收加工,既能解决养殖户的融资问题,又能提高规模化的标准。
对于已经创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加强对生产管理的指导,对投入品、档案记录监管。对于即将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场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狠抓标准化创建,确保规模化、标准化同步发展。同时,依托扶持政策,采取政策、技术倾斜,加大对生猪规模场的扶持、指导,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稳步发展并逐步实现提速升级。
一是要科学规划,严格审批。科学划定禁养区,严格立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对于新建、扩建的生猪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规定标准办理相应环评手续。对新建养殖场从选址规划开始,对污染防治设施配套建设预先把关,从严审批,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狠抓重点,措施到位。重点抓养殖小区、规模化示范场建设,不断增强规模化养殖程度。通过建设污水池、堆粪场、无害化处理设施、排污暗渠、生猪舍改造和场区道路硬化,以及建设消毒室、消毒池等环保设施,使规模化养殖走上清洁化健康养殖的轨道。另外,在推行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可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及菜篮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生猪粪便治理与综合利用,并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实现生猪固体废物的零排放,减少污染。目前,胶州市已推广生猪发酵床近2万余平方米。通过建设沼气池,促进了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建立粪污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