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周 浩
辽宁省彰武县人民医院骨科,辽宁彰武 123200
骨科技术方法不断更新,发展很快,但在基层医院,最常用的还是钢板螺钉对骨折固定。笔者所在医院于2000~2010年10年间通过统计836例患者,其中27例钢板螺钉断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及回顾,进行预防探讨,以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
本组27例患者,男22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30.0±0.5)岁,农村户口26例,城镇户口1例。骨折类型:粉碎骨折25例,螺旋或斜形骨折2例。骨折部位:股骨干11例,胫骨干7例,肱骨干2例,尺骨干1例,股骨髁上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例(骨干部21例,干骺部或近关节部6例)。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摔伤4例,坠落伤2例。断裂时间:最短1.3个月,最长8个月,平均(3.0±0.5)个月。随访时间:出院即开始随访,最长3年。随访形式有电话随访和门诊定期复诊。
1.2.1 保守治疗 8例,均为移位较小,时间较短。(1)股骨干1例,用小夹板外固定;(2)股骨粗隆下骨折1例,用半髋石膏外固定;(3)胫骨干及平台5例,石膏外固定;(4)肱骨干1例,稍有成角,考虑复位要求不高,患者年龄已50岁,用小夹板外固定。
1.2.2 手术治疗 19例,均为移位较大,或时间长,需要植骨。(1)股骨干10例,2例换长钢板固定,8例改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并植骨;(2)胫骨干3例,1例钢板短,时间短,复位后未取钢板,局部骨痂尚可,外部外用外固定架固定,2例改用髓内钉固定,植骨;(3)肱骨干1例改用锁定钢板固定并植骨;(4)尺骨干1例改长钢板并植骨;(5)股骨髁间、上骨折3例换钢板固定,并植骨;(6)股骨粗隆下骨折1例改用PFN固定并植骨。
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最长愈合时间1.5年。但胫骨平台1例、股骨干和股骨髁间、髁上骨折二次术后有5例膝关节严重粘连,屈曲30°~70°,遗留较大残疾。其他患者肢体及邻近关节均活动良好,外观良好,无明显畸形。
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在每个环节出现失误或不足均有可能出现钢板螺钉断裂。
术前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长度、宽度及材质均相适应的钢板。(1)严重的粉碎骨折,多段骨折,皮肤条件差的不宜选用钢板,因为这种情况下使用钢板很难达到坚强内固定,也无法恢复骨折处完整性及生物力学的完整性,勉强使用钢板固定,使钢板所承受的压力骤增,引起疲劳折断。(2)固定四肢骨干的骨折的钢板长度最好大于所固定骨干直径的4~5倍,上肢骨折线两端分别以3~4枚螺钉固定,下肢骨折最好达4~5枚,钢板本身为偏心固定,钢板短难以达到骨折的稳定性,易疲劳折断。(3)钢板的错用:常见于上肢肱骨干钢板错用于胫骨干,或胫骨干钢板错用于股骨干。钢板的厚度及强度设计均不同,易断裂。选择股骨干钢板时因其粗大,最好选择偏置孔的钢板,减少应力集中,增强钢板的抗疲劳度。(4)普通钢板错用于异形钢板:如胫骨干下1/3处,最好用异形钢板固定,其形状与骨解剖形状相适应。若钢板品种欠缺,或其它原因,导致用胫骨干直型钢板,不能贴近骨,贴附性差,就用钢板折弯器折弯贴附骨,造成原有钢板设计的力学原理破坏,加之折弯,钢板受损,强度大减,更易疲劳断裂。(5)年龄:对于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的患者,使用钢板要慎重,易出现脱钉、断钉、弯板、断板等情况,最好使用带锁髓内钉,轴心固定,骨的应力分散,弯曲压力为零,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6)钢板及螺钉不同材质混用,造成电解,钢板或螺钉强度下降,断钉、折板。(7)钢板材质:在断裂的钢板中钛板占大多数,钛板组织相容好,轻,受到好评。但在本研究中,836例中因绝大部分患者是农民,因经济原因,上钛板仅有16例(包括钛锁定板),但有4例钛板断裂,相比不锈钢板,折断率高。相同负荷条件下,钛合金板变形程度约为不锈钢板的2倍,低周期下不锈钢的耐疲劳性好[1]。钛板的韧性低于不锈钢板,对于年轻的患者,由于其活动量大,最好选择不锈钢板。
3.2.1 基本理论不足,钢板位置不当 钢板在骨骼上的置入位置对其承重作用影响较大,如股骨干略向前弯曲,其张力侧位于后外侧,错误地将钢板置于前方,易出现骨折张力侧缝隙增大,不稳固,钢板受张应力,反复弯曲,断裂。
3.2.2 骨折复位不良,骨的连续性缺如 骨折解剖复位,应力轴线的保持,骨折端良好接触,均是骨折愈合的重要条件。粉碎性骨折,大面积骨缺失,骨折对线不良,骨的连续性不佳,稳定性差,间隙大,生物力学完整性遭到破坏。钢板承受各种应力(如剪切力、旋转力、张力、压力等),使钢板断裂,尤其钢板的对侧有骨缺损时,又未能及时植骨,钢板则承受全部负荷,应力支点最终进入钢板,钢板及螺钉承受弯曲力大,引起折断[2]。
3.2.3 钢板与骨的贴附性不佳 钢板与骨的紧密相贴,加之螺钉作用,使钢板与骨成为一体,钢板受力均匀,不易疲劳折断。在不同部位放置的钢板不同,在骨的干部一般为直形,在靠近干骺部或关节部位异形解剖板。如果钢板贴附性差,在其骨折处,可能出现固定后骨断端存在间隙,固定不牢固,甚至骨折处有轻度的活动,从而使骨骼正常生物力学发生变化,肢体负荷不均匀传导,钢板受力不均,发生断裂。
3.2.4 未及时植骨 粉碎骨折有较大的骨缺损,为了保持骨的生物力学的完整,以及促进骨的早期愈合,只要条件允许,最好手术中Ⅰ期植骨,以自体骨为佳,自体骨不足,加用人工骨。植骨量宜大,最好360°植骨,使骨早期连接,分担负荷,减少钢板断裂。如果Ⅰ期条件不佳,软组织条件差,出现骨缺损,这样钢板承受全部力,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植骨。如果早期对位对线良好,但随访过程中,骨愈合不良或骨不愈合,在4~6个月内发现断端硬化,无愈合可能,尽早Ⅱ期植骨,减少钢板断裂,同时减少活动,保护肢体,外固定肢体。
3.2.5 术中骨科修养不足,小细节造成大损失 手术中许多基层医院为了追求解剖复位(当然基层的患者若不达到解剖复位也会出现纠纷,但只要术前交代好,做好解释,将来骨折愈合后自然消除纠纷),广泛剥离骨膜,将碎骨块取下后一一复位固定,这样造成了骨的血性供应中断,骨膜损伤重,或骨少,影响愈合,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钢板长期受力,疲劳折断。因此,术中注意对骨折端的血性供应保护,骨碎片的血液供应保护。解剖复位与保护骨的血性供应并重,二者平衡,争取最好的疗效。不要轻易去除存在血液供应的碎片,形成骨缺损,影响疗效。术中钻孔时注意手法,尽可能沿干部一线,不要一钉偏前、偏上,一钉又偏下、偏后,螺钉受力不均折断,续之钢板折断或骨折移位。
3.2.6 其他 锁定钢板是近几年才普及到基层医院,笔者所在医院对此经验不多,加之价格较昂贵,在基层医院选择者不多。在本研究中,有2例国产股骨髁部解剖锁定钛板断裂。锁定钢板由于其成角稳定,起到内固定架的作用,它对骨折是一种弹性固定。骨折部的远近端只需拧入几枚螺钉即可。在断裂的2例锁定板中,将螺孔拧满,这样就与普通钢板应用无异,并且由于有锁孔螺纹,不能折弯,贴附性不强,结果造成了局部某点的应力集中,尤其是骨折处,长期不良应力造成断板。贴附性不强,钢板两端易于断钉,继发断板。
3.3.1 不合理的功能锻炼 (1)最常见的是负重过早。四肢骨折患者大多数术后全身状况良好,青壮年居多,过分信任“坚强内固定”,采取一些超前步骤,如踩地、行走、弃拐、甚至上肢抬重物,下肢骑车或摔倒,受到较大的暴力。加之年轻,对自己保护性不强,使钢板折断。大部分钢板断裂属于此情况。(2)患肢适当功能锻炼但也不能一动不动,尤其邻近关节的骨折,否则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粘连,后期需强力锻炼,钢板受力折断。建议术后即做肌肉等长舒缩锻炼,疼痛期过后,即做关节轻度活动,循序渐进。既能减少粘连,又能消肿,还能使组织血性循环加快,促进愈合。对于锻炼方式,视骨折部位而定,下肢骨折,越靠近近心端,如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干骨折,越要小心,不要做下肢的内收或外展动作,因为长期做内收外展,应力集中于骨折部的螺钉及钢板,反复折弯,易疲劳断裂。可做屈髋屈膝动作,因为此时钢板所受力与力线方向一致,钢板侧面受力,不易折断。(3)体重大或偏胖的患者,活动关节或下地负重要较正常人晚一些,因为钢板承重的力更大。(4)随访不及时。骨折内固定后不是治疗的结束是治疗的开始。医师要正确指导患者做功能锻炼,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不能出院后不闻不问。建议医师建立患者资料库,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患者,双向联系,随时可对患者指导,因为医师对患者骨折的情况,内固定材料的情况,骨折稳定程度及术中情况均掌握,因此方便对患者指导[3],并且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与感情。要严格按照外科教材中骨折达临床愈合情况进行指导,每个月拍片1次,直到X线片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大约2~3个月),才能部分负重或持重。骨折的随诊相当重要,做好随访,既对患者帮助巨大,骨折早愈,也减少纠纷,提高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度。
3.3.2 内科或其它疾病治疗不及时 当前患糖尿病的人非常多,糖尿病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在骨折端微血管血栓,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质疏松脱钙,骨折愈合时间比正常人长,甚至不愈。钢板所承受负荷的时间也长,易疲劳。因此控制血糖,对骨折愈合有帮助,同时其他疾病的恰当治疗,如肾病综合征,少用激素或不用激素,也对骨折的愈合有一定帮助,降低不愈合率,减少钢板负荷周期,减少折断。
[1] Ruedi Thomas P,Murphy William M.骨折治疗的AO原则[M].第2版.危杰,刘潘,吴新宝,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30.
[2] 廖小明,李谦,汤湛波,等.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原因及预防[J].吉林医学,2010,40(1):81
[3] 马景和,马晓春,王涛,等.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螺钉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药,2010,50(1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