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1-23 16:36蒋业贵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人文精神人文

任 静 蒋业贵

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护理保障中心,重庆 400038;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重庆 400038

护理教育中不仅有严谨的科学理论,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国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严重,一段时间在护理教育上只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授教,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如关爱患者,尊重其生命等。这也是我国护理教育与国外的差距所在,传统的护理教育已不能顺应现代教育理念发展的需要。因此,充分发挥护理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潜移默化作用,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加强护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推进更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1]。

1 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所谓人文,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及人的精神追求,倡导个性发展的思想、思潮与理论,是区别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标志,揭示人所以为人的本性。人文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提升作用,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人们通过人文教育摄取充分丰富的文化养料,内心的到滋润,思想就会得到更高的升华。《易经》中对于“人文”有着独特的理解:“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古代中国的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强调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西方,教育的传统也是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人性为目标,解放人的心灵使其和谐发展,为享有德行善美的自由、闲暇生活而进行理智活动。所以人文教育绝不仅仅是学科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知识,而是促进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的内化[2]。

2 人文教育与护理学的关系

我国古代就有“医乃仁术”之说。我国几千年以来医学便有“济世救人,仁爱为怀”、“悬壶济世”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无恒德者不可作医”、“医者父母心”等的古训。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其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崇尚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人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其中虽然包含了护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护理与社会科学知识素养等内容,但包含人文精神的人道主义精神最重要。关于“人文护理”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护理学教育者就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正式提出来了。人文护理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人文护理是指护士将所学知识内化后,发自内心的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这其中包含了对患者的同情理解和对人生命的尊重和无限的关爱,在护理过程中以人道主义的精神给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予以真诚的关怀。护理人文教育源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即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培养护士以人为中心,关心人、帮助人,给患者以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温暖,使他们在今后的护理实践中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3 我国护理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虽然在教育结构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虽然不断强化专业教育,但却普遍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3.1 缺乏对人文教育足够重视

我国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严重,一段时间在护理教育上只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授教,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走职业教育的道路,不重视人文教学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等,而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对护理教育只重视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训练,没有意识到人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只看到护理专业知识的作用,而没有充分看到使用护理专业知识的人的作用;没有意识到爱心、理解、支持是激发和调动患者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手段,可以使患者产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巨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尽快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学校对人文精神的内涵认识不足,对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因而在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文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模式转变的要求。

3.2 护理人文师资力量薄弱

人文课程的开设需要有与之配套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护理人文教育包括了护理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师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教师不但掌握普通心理学知识而且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护理人文教育的教师非常少,护理专业教师缺乏人文知识,而人文专业教师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这就使得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往往在护理人文课程的讲授中,只是单一的讲解护理专业知识,并不能有效的结合人文教育,严重脱离现代护理教育的方式方法,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人文素质中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往往是由教师自身素质决定,学生在受教过程中通常会潜移默化的被讲授者的道德水平、治学精神、人文精神等熏陶。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和很多教师较为注重专业知识成绩,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知识的教育与积累有关,也与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有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是人文素质培养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3.3 护理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所占比例和授课时间普遍偏低。在美国和德国的护理教育中,人文课程占护理学总授课时间的13%,而我国只有7.54%,人文教育的授课时间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我国很多的高校将人文护理教育课程作为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辅助教育,未能将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开展的人文课程内容偏少、种类较单一。很多护理院校只涉足部分人文课程,如哲学、医学伦理学、护理美学等,但课时数内容都比较少。并且表现为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因此难以形成合理的护理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模式。

3.4 缺乏科学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人文素质的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并不能依靠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就能完成的。当前的护理人文教育评价体系存在诸如:“重视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偏重专业素质的评估,忽视人文素质的评价”、“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忽视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目标的评价”等问题,得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成绩不能很好代表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能被社会所广泛认同。人文素质评价手段机械、单一,对能力、态度的测评缺乏较客观的量化和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测评环节也较弱,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情感、态度、技能等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通过测评手段起到评定、激励和督导学生学习和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淡化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3.5 缺乏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

人文教育不仅要通过人文课程的教学来实现,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一些院校的校园文化不被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文化品位不高,形式单一,往往以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没有很好的和护理专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缺乏良好的人文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影响护理质量,影响“护患关系”[5],导致护理人才的流失,甚至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6]。

4 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措施

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加强护理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充分融入人文教育,符合现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趋势,也是现代护理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4.1 培养理念上充分融入人文精神

以往的护理教育过分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人道主义责任信仰的教育,培养兼具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进步和显得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在护理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内容,把人文教育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促进护理工作[7]。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观念中去,构建新的教学目的和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4.2 加强护理人文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展人文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8]。“亲其师信其道”,所谓言传身教即授教者的价值观、人生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教学映像,丰富的人文思想,文化底蕴,专业知识是教师应不断加强提高的综合素质,这些优良的人文品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楷模的基础,也有助于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向性作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奉献。拓宽教师知识结构是提高人文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护理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学习,可兼职参加人文科学教学,在教学中学习、提高,把“授业”与“传道、解惑”有机地结合,将人文知识融合到护理教学中;人文科学教师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把护理人文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4.3 优化护理人文课程设置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大力整合人文教育资源,加大人文知识比重和讲授时间,强化护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改善知识结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合理的、完整、科学的具有现代护理学特色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重理轻文、重医学学科轻人文学科的现象,提倡学生在必修护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选修人文学科,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社会学、护理人际沟通、护士礼仪、世界民俗、宗教、人类文化等跨文化课程,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4 构建科学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是评价护理人文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护理院校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完善人文素质的考核标准,形成综合的、多层次、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内容从侧重考察知识的记忆转向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将参加各种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人文知识竞赛、实习期间的德育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也可借鉴国外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包括考试、论文撰写、讲座及参与教学、研究项目等,从而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选择与评判能力等社会综合能力,全面评判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逐步完善护生人文素质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

4.5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

良好的环境是人文教育的十分重要的外在条件,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最自然的方式。树立乐观积极的校园文化精神,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即可沉浸于人文的关怀氛围下,有助于树立优良品格及人生观、价值观,配合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在护理教学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人物画像、本单位护理工作者优秀事迹展览、“5·12”护士节开展新护士授帽仪式等。

5 结论

护理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崇尚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人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其中虽然包含了护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护理与社会科学知识素养等内容,但包含人文精神的人道主义精神最重要。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虽然在教育结构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缺乏对人文教育足够重视、护理人文师资力量薄弱、护理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和缺乏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等。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人文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文课程设置、构建科学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等多种途径来加强护理人文教育,将人文教育和护理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1] 王庆华,秦国民,尹彦君,等.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现状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B):396-398.

[2] 蒋业贵,王宇明.传染病学教学中应重视人文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37-338.

[3] 胡凤翔.护理教育中应加强人文教育[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3):45-46.

[4] 梁强,曹宇,刘强.GMER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4-25.

[5] 任静,田兆凤,蒋业贵.加强循证护理教育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43-445.

[6] 何应伍,任小红.浅淡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78-179.

[7] Smith RL,Bailey M,Hydo SK,et al.All the voices in the room:integrating humanities in nursing education[J].J Prof Nurs,2005,21(1):46-51.

[8] 杨朝晔,秦红兵.基础医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5):110-111.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人文精神人文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