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君 刘学军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内科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多为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是口腔科用于治疗各类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慢性根尖周炎、牙隐裂等牙体牙髓病变较完善的治疗方法[1]。但传统根管治疗疗程长,就诊次数多,给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部分患者常因种种原因无法完成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可以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能够避免药物对尖周组织的刺激和根尖或牙周病菌再次感染根管,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我科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65颗患牙的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5例,要求入选的患者仅有一颗患牙需行根管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根管,年龄19~64岁,平均43岁;其中男35例,女30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摄根尖片,了解根管数目、形态及根尖有无病变、病变范围,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常规开髓(活髓牙在局麻下进行)进入髓腔,拔髓或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根管清理病变牙髓组织,使用手动扩大器械用逐步后退法逐号预备根管,每增大1号锉之前,用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根管预备完成后隔湿患牙,根管干燥后置FC棉捻于根管内,消毒3~5 min,然后用根充糊剂加适量碘仿后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根据根管器械探测的长度能进到根管内的最粗号扩大针并参考根尖片所示的根管长度,选择一合适的主牙胶尖进行根充,有时根充根管粗大的患牙时患者会感稍痛,稍退后0.5~1 mm左右,患者会述痛感消失,根管粗大者,须多根副牙胶尖在原来的牙胶尖旁插入并压紧,完成一次根管充填。
1.3 术后1年复查,对患牙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疗效标准[1]成功:无自觉症状或1周后无疼痛症状,咀嚼功能良好,X线片显示根充良好,根尖阴影消失或明显缩小;失败:术后症状未消失,有叩诊和咀嚼痛等,X线片示根尖病变阴影扩大。
本组65颗患牙全部病例经一次性根充治疗,全部患者经随访0.5~1年,1年疗效综合评价,根管治疗成功61颗,失败4颗,成功率93.8%。失败病例中,4颗牙术后出现肿痛;其余根充后无疼痛或稍感疼痛就口服抗生素疼痛缓解或消失。
3.1 一次性根管治疗能缩短疗程,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能避免多次根管治疗产生的冠部微渗漏,避免药物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术后疼痛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根管预备不彻底,根管内残留细菌存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将部分根管内容物推出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所致;且第二个因素是造成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2]。
3.2 在根充准备时,应耐心扩挫根管,不能急燥,宜由细到粗逐渐进行,然后,再用3%双氧水冲洗根管,双氧水通过破坏细胞壁与溶解细菌而杀死厌氧菌,有助于破坏根管中的厌氧菌[3]。操作中运用甲醛甲酚合剂进行根管消毒,甲醛甲酚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渗透至根管壁的牙本质小管内和未被疏通的根管,以达到良好的消毒作用[4]。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的成功与良好的根管消毒是分不开的。
3.3 本组病例中有4颗牙术后出现肿痛,主要是因为原为感染腐败牙髓且根管粗大,在操作过程中器械易超出根尖孔或将感染物推出了根尖孔所致。所以在根管治疗一次法的应用中还应特别注意适应证的选择。除急性尖周炎不宜选用根管治疗一次法外,对反复急性发作且根尖破坏严重的慢性尖周炎牙,最好选择二次法或多次法治疗术者的操作技术。
总之,对慢性根尖周炎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和预备根管,是完全可行的。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9-261.
[2]王晓仪.现代根管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
[3]文玲英,张亚庆,丁振若.根尖周病患牙根管内厌氧菌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口腔医学,1990,10(1):1.
[4]张举之.口腔内科学.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