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混合氧治疗突发耳聋的临床观察

2012-01-23 02:26:09张玉琴朱国红张继功董相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内耳耳蜗突发性

张玉琴 朱国红 张继功 董相林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 郑州 450052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属耳科急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公认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和混合氧治疗对突发耳聋均有疗效,而SGB的风险相对于混合氧疗为高,本课题旨在探索减少SGB次数,联合应用混合氧吸入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降低治疗风险。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10—2012-10来本院就诊、依据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1]确诊为单耳突发性耳聋的住院患者76例,ASAI~II级。男55例,女21例;年龄10~62岁,病程3~30d。随机分为SGB联合混合氧疗组(A组)38例和观察组(B组)38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理疗,同时交替行患侧SGB(qod)和混合氧治疗(qod),一疗程6d。2 d后开始第2疗程,共3疗程。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行患侧SGB(qd),一疗程6d,2d后开始第2疗程,共3疗程。2组年龄、性别及病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由同一麻醉医师行患侧SGB和混合氧疗,每疗程治疗前后由同一听力师在同一隔音检查室用同一丹麦Otometrics Itera II听力计进行听力检测并记录电测听力结果,由同一医生访视主观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并及时记录。

1.2.1 星状神经节阻滞(前路穿刺法即气管旁接近法):患者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并常规消毒皮肤,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及胸锁乳突肌向外推,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两横指约2.5cm(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即第六颈椎横突水平)处用6~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触到骨质(第六颈椎横突),退针少许(0.2mm左右),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回流后注入1%利多卡因10~15mL,5min左右患侧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温暖感等)为SGB阻滞成功标志。

1.2.2 混合氧疗:A组患者每一疗程中非SGB治疗日采用该疗法,患者半坐卧或平卧位,面罩吸入含5%CO2的混合氧气,30min/次,6次/d。

1.2.3 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500 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35~7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静滴,qd,维生素B1100μg及维生素B12500μg肌内注射,qd,10d为1个疗程;口服强的松,第1~2天60mg/d,第3~4天40mg/d,第5~6天20mg/d,第7~8天10mg/d,第9~10天5mg/d,晨起顿服。

1.3疗效分级标准[1]痊愈:0.25~4KHz个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平均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2 结果

A组11例一个疗程后痊愈,5例第二疗程后痊愈,第三疗程结束后显效6例,有效6例,10例无效,5例出现注身部位疼痛不适;痊愈率42.1%,有效率73.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B组2例一个疗程后痊愈,4例第二疗程后痊愈,第三疗程结束后显效7例,有效6例,8例无效,11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不适;痊俞率44.7%,有效率78.9%,不良反应发生率28.9%。2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出院1周后随访患者注射部位不适感均消失。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和急症,是突然发生的单侧或双侧听力在3个相连频率下降30dB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伴有烦躁、失眠、注意力涣散,重者影响工作和社交活动,甚至产生厌世倾向。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了,公认的有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两种学说,多数学者认为耳蜗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突聋的重要原因之一[2]。耳蜗微循环障碍由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等引起,耳蜗供血血管为终末血管,无侧支循环,局部循环代偿能力差,耳蜗听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性差。因此,凡能引起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各种原因皆可造成听觉功能损害。病毒感染可导致内耳营养障碍,使内耳毛细胞对噪音、缺氧、光化学、外伤及耳毒性药物等刺激敏感,出现毛细胞损伤后纤毛倒伏溶解、细胞膜水肿、线粒体肿胀断裂等改变[3]。

利多卡因行SGB能够改善睡眠,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反复行SGB对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具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增高的交感神经活性,恢复交感-迷走的平衡。SGB可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红细胞比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4]。SGB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已被肯定,其治疗机制为:扩张头颈部血管、松弛头颈部肌肉,降低椎基底动脉阻力,使内耳血流量增加及血流速度加快,改善耳蜗供氧,缓解迷路水肿及血管痉挛,调节耳蜗微循环,降低内耳淋巴压力,增加神经营养供给,改善睡眠,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炎症消退[4]。

SGB操作存在局麻药误入血管和蛛网膜下腔、神经损伤等风险,风险的发生率和SGB频度呈正相关。因此,除了专业的麻醉医生操作之外,减少SGB的频度可降低治疗风险。吸入5%CO2混合氧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和动脉供氧增加,改善耳蜗微循环和缺氧[5]。为达到既减少SGB的次数又不影响疗效的目的,作者制定了SGB联合5%CO2混合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案并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同时长疗程的患侧单纯SGB的疗效、不良反应作对比评价,结果提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交替行患侧SGB和吸入5%CO2混合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与同时长疗程的患侧单纯SGB无差别,可减少50%SGB的频度,从而降低了SGB治疗突然发性耳聋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6,41(5):325.

[2]陈永玲,王昌富,邓明凤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89-90.

[3]唐青来,谢鼎华,伍伟景,等 .突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5):273-275.

[4]彭立新,郭富贵,赵建民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72.

[5]黄东辉,钟艳萍,冯惠玲 .混合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6):836.

猜你喜欢
内耳耳蜗突发性
听力下降也要查血脂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恐龙内耳的秘密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6
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内耳显影助力眩晕疾病诊断
家庭医药(2015年10期)2015-05-30 16: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