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上海200072)
京鲁宁高校学生“有+VP”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张丽华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上海200072)
为了解“有+VP”句这一新兴结构形式在北方方言区的接受度与使用情况,文章选取北京、山东和宁夏三地高校中“土生土长”的当地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有+VP”句进行了相关语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VP”句接受度与使用频率较多地受到被试自身方言的影响,其使用场合与使用人群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表现出随意性、低龄化和女性化的特点。
“有+VP”;接受度;使用频率;使用场合;语言评价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VP”结构逐渐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并有泛化的趋势。学界普遍认为,造成这一语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南方方言的影响;[1][2]港台影视剧的流行;[3]“有没有+VP”句的诱导。[4][5[6]]最近,有学者对上海高校学生“有+VP”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有+VP”句在上海高校已得到广泛传播,具有一定影响,但还未达到盛行程度。[7]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有+VP”句在南方年轻人中的使用情况。如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相当普及,“普通话南下扩张”与“南方方言北上渗透”并存。影响“有+VP”扩大使用的客观因素在北方也同样存在。那么,“有+VP”句在北方方言区使用的情况又如何呢?为此,我们选择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宁夏大学(宁夏银川)这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北京联合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宁夏大学这三所高校都是以本地生源为主的大学,80%以上的在校生都来自本市、本省、本区。之所以选择这三所高校,是因为我们这次确定的调查对象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即在本地出生、在本地生活、没有南方生活经历者,以便更加客观地反映“有+VP”句在北方年轻人中的接受度及相关情况。这次的调查对象为18至23岁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采用的调查方法为集体发放问卷与个别电话访谈相结合,各地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及有效率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京鲁宁三地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表
调查主要集中在“有+VP”句的接受度、使用频率、使用场合、语言评价、使用人群及相关社会因素诸方面。
据王森等学者所做的调查分析,“有+VP”句主要分布于“有+VP+吗”是非问句和“有没有+VP”问句的答句中。[6]笔者记录到的“有+VP”与这一调查分析也是相符的。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对下列发问方式,你感觉你使用的情况是什么?
表2 “有+VP”句使用频率情况表(%)
从表2可以看出,三地被试仍习惯使用“VP+吗”和“有没有+VP”这两种提问方式,但并不排斥偶尔使用“有+VP+吗”进行提问,鲁、宁两地选择“偶尔用”的比例略高于北京(分别为:40.3%、53.5%、27.4%)。
问题二:假如有人用以下三种方式向你发问并假设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你会用哪种方式回答?
表3 作为肯定式答句的“有+VP”句使用情况表(%)
从表3可以看出,当用“V+过吗”提问时,用“V过”回答的比例也最高,当用“有没有+VP”和“有+VP+吗”提问时,用“V过”回答的比例明显减少,同时用“有”或“有+VP”回答的比例则大幅上升。由此可见,“有没有+VP”和“有+VP+吗”这两种提问方式对被试使用“有”或“有+VP”来作答产生的诱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印证了学界已达成共识的一个观点:“有+VP”的出现与使用与“有没有+VP”大量使用的诱导作用关系密切。不过,三地的被试都表现出回避使用“有+V”的共同倾向,单用“有”回答,符合对话经济简单的原则,同时又避免了使用“有+VP”的矛盾心理;而用“有+V+过”形式回答则保留了发问句的结构形式,这可能是为保持与发话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为进一步确定被试对“有+VP”句的态度,我们又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三:对“有+VP”句,你认为你的态度是什么?
我们按接受度和使用频率为被试提供了四个量度的备选项:“A完全接受,自己也常这么说”、“B基本接受,自己偶尔这么说”、“C基本接受,不过自己不说”、“D完全不接受,自己也不这么说”,请被试作答。统计结果表明,京、鲁、宁三地的被试对“有+VP”句的总体态度是“基本接受,不过自己不说”(分别为44.3%、31.8%、38.9%)。选择“完全接受,自己也常这么说的”比例最少(分别为5.2%、19.6%、0.8%)。详见表4。
综合表2、表3、表4的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京、鲁、宁三地高校学生对“有+VP”句还较少主动使用,他们使用“有+VP”与否,往往要视具体场合而定,很少主动使用。
表4 “有+VP”句接受情况表(%)
2.“有+VP”的接受度和使用频率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中又包含着地域差异。
鲁、宁两地经常、偶尔说“有+VP”句的女生多于男生,但北京则正相反,经常、偶尔说“有+VP”句的却是男生多于女生。
3.“有+VP”句的接受度和使用频率在地域方面存在差异。对“有+VP”句接受度最高的是山东,选择“完全接受,自己也常这么说”的比例是19.6%,而北京、宁夏分别只有5.2%、0.8%。鲁、宁两地“说”与“不说”“有+VP”句各占一半,基本持平。但北京“不说”的比例达到了70.1%。常理推断,北京是全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对各种新事物反应敏感。央视主持人甚至是新闻类主持人使用“有+VP”句的也比比皆是。①王森等学者在《有没有/有/没有+VP”句》一文中对“有+VP”句进行了研究,使用的是来自央视等媒体的口语语料。这一超乎寻常的结果,发人深思。我们将结合问题六的调查结果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4.与学者所做的《上海高校学生“有+VP”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的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有+VP”句在北方高校中远没有在上海高校中那么流行。②《上海高校学生“有+VP”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的相关调查表明,上海高校学生对“有+VP”句总体上是“基本接受,自己偶尔会这么说”,完全不接受的比例最少。
问题四:根据你平时听到或使用的情况,你觉得“有+VP”句什么时候用得比较多?
该问题考察“有+VP”句使用的场合。京、鲁、宁三地被试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共同性。“港台影视剧”名列榜首,“与同龄人聊天”、“与朋友或长辈发嗲、撒娇”选取比例也较高;其次为“电视主持人”、“记者采访”、“询问经历”;而“课堂上”、“开会发言”选取比例是最低的。详见表5。
表5 “有+VP”句使用场合情况表(%)
表6 “有+VP”句使用句式情况表(%)
问题五:根据你平时听到或使用的情况,你觉得“有+VP”句在哪种情形下使用比较多?
该问题考察“有+VP”句主要用在问句还是答句中。共设计了四个选项:“A询问别人”、“B回答别人”、“C询问和回答都会用”、“D没注意,可能都用”。京、宁两地被试选择“没注意,可能都用”的比例最高,分别是44.2%和42.4%。山东选择“询问和回答都会用”的比例为41.1%,略高于“没注意,可能都用”这个选项(38.3%)。详见表6。
表5和表6的调查结果显示:
1.“有+VP”句基本用于聊天、撒娇等轻松随意的场合,正式场合较少使用。也正因为如此,被试对其用于问句还是答句不是很关注。这一结果与上海高校学生使用“有+VP”句的情况是大体一致的。[7]
2.港台影视剧与使用场合无关,但选取比例在三地中都是最高的。“有+VP”句大量存在于粤、闽方言中,由于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发达,港台影视剧的流行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三地被试都觉得他们听到的“有+VP”句大量来自于港台影视剧,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恐怕也是北方高校中有人开始说“有+VP”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在后续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问题六:你觉得“有+VP”怎么样?
该问题共设计了四个选项:一个正面的“很好听,很自然”、一个中性的“只是港台腔,没什么感觉”、两个负面的“有点别扭”、“装可爱,太刻意了”。统计结果表明:京、鲁、宁三地被试对“有+VP”句的总体评价是“有点别扭”(分别为52%、35.5%、65.1%),少数人认为“很好听,很自然”(分别为3.9%、17.7%、4%)。详见表7。
表7 “有+VP”句评价情况表(%)
表7表明,对“有+VP”句的正、负评价存在地域与性别的双重差异。地域方面,山东被试觉得“有+VP”句“很好听”的比例最高,京、宁两地基本持平,相应地山东被试觉得“有点别扭”、“装可爱”的比例也较低,合计53.3%,而京、宁两地合计分别达到了66.7%和76.2%。性别方面,鲁、宁两地女生觉得“很好听”的比例高于男生,而男生觉得“有点别扭”、“装可爱”的比例也多于女生。这与“有+VP”句的使用场合有关。但北京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女生觉得“很好听”的比例为零,觉得“有点别扭”、“装可爱”的比例也远多于男生。
山东近年来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语言接触都比较频繁。从前面的调查我们已经得知,山东被试对“有+VP”句的接受度最高,相应地他们对“有+VP”句的评价也较高,这是情理之中的。宁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处西北内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语言接触相应地比较少。人们对一种在生活中还较少使用的新语言变体无疑会采取比较保守甚至抵触的态度,因此,宁夏的被试对“有+VP”句在接受度和评价方面都不是太高。北京是个特例,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后,特例也就不“特”了。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使北京人常以北京话就是最标准的普通话自居,其他省份的人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普通话就是北京话,两者是一回事。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北京人的语言优越感,对不符合普通话语言规范的语言变体自然会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批评、抗拒的态度。再加上,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人对各种文化、语言新现象进行社会评价时有很强的自信,更容易保持自己的语言形式。因此,北京虽然文化发达,南北语言交汇,但产生于南方方言的“有+VP”句却在北京受到了冷遇。在对北京的被试进行随机电话访谈时,问及“你为什么不说‘有+VP句’时,大部分被试回答说“因为周围人不说”,有的被试回答说“这不符合普通话规范”,而且如此作答的女生居多。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加尊崇权威的语言形式,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被试中女生对“有+VP”句的负面评价要远多于男生。既然对“有+VP”句持否定态度,当然就不可能使用它,所以北京的被试中说“有+VP”句的女生比男生要少得多。
1.语言接触。
问题七:如果你接受这种用法,你觉得你可能是受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该问题是为了考察语言接触的情况。京、鲁、宁三地被试都认为自己基本接受“有+VP”句首先是受了港台剧的影响;其次是从南方来的同学、朋友;选择受电视主持人影响的也有一定比例,选择最少的是本地的同学、朋友。这与本文开篇提到的造成“有+VP”这一语言变体现象的原因是基本相符的。详见表8。
表8 影响“有+VP”句接受的相关社会因素情况表(%)
问题八:如果你说“有+VP”句,你觉得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该问题是为了考察语言接触的历时情况。我们选择经常和偶尔说“有+VP”句的被试做了该题的统计。统计表明,三地的被试都觉得自己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说“有+VP”句的。学界开始关注“有+VP”句始于2000年以后。据初步统计,2000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VP”句相关论文共有20篇,其中2008至2010年两年中就达到了11篇。这说明,“有+VP”句在最近一两年达到了流行的程度。由于传媒的作用,这种影响不分南北。但受自身方言的影响,在接受度与使用频率方面南北存在明显差异。
2.“有+VP”句的使用人群和使用现状。
问题九:你觉得你周围说“有+VP”句的人多吗?
表9 “有+VP”句使用广度情况表(%)
表9的数据表明,京、宁两地的被试对多与少的选择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选择“很少”与“没有”的分别是79.4%和73.7%,远高于“很多”和“有一些”的。而山东则基本持平,甚至选择“很多”和“有一些”的还高出15.8个百分点。从北京被试对“有+VP”句的态度与评价来看,这个结果在情理之中。
问题十:你觉得你周围说“有+VP”句的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鲁、宁两地被试选择女性居多(分别为79.2%和71.4%)。港台剧多为女性观众,“有+VP”句又多用在聊天或“与朋友、长辈撒娇、发嗲”这样的场合,“有+VP”句也就难怪成为了女性使用的专利。北京的被试选择男、女差不多的比例最高(57.2%),由于北京女性被试对“有+VP”句较反感,当然也就不会主动使用“有+VP”句,这一因素造成了北京在男女使用比例方面与山东、宁夏不同的结果。
问题十一:你觉得你周围多大年龄的人说“有+VP”句子比较多?
京、鲁、宁三地的被试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己的同龄人”(平均65%)和“比自己小的初高中生”(平均53.2%)这两个选项,选择“30岁以上成年人”的比例极少。这说明“有+VP”句还只是偶尔在年轻人中使用。
围绕“有+VP”句进行的相关社会因素调查表明,受港台剧和南方方言的影响,北方高校学生近一两年开始偶尔使用“有+VP”句,使用人群主要是女性青少年。
“有+VP”句在北方年轻人中处于刚刚开始少量使用阶段。年轻人语言求新的特点使他们对“有+VP”这一时尚语言变体持基本接受态度,但受自身方言的影响,及“年轻女孩儿才说”、“用来聊天、撒娇、发嗲”等使用人群、使用场合的制约,北方年轻人对“有+VP”句的评价并不高,说“有+VP”句还感“有点别扭”。由于“有+VP”句使用的低龄化和女性化倾向,其在北方方言区的广泛使用尚需时日。
“有+VP”句的接受度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有一定关系,经济越发达地区接受度、使用频率越高。但其在北京受到的冷遇表明,这种产生于南方方言的语言变体仍受到强势方言的抵触,能否为普通话所接受还需时间的检验。
“有没有+VP”对说话者使用“有+VP”句及相关句式有很大的诱导作用。目前,人们还倾向于用“有”来代替“有+VP”句,通过“没有+vp”将“有+VP”作为肯定回答的认知类推在北方方言区尚未完全建立。但“有没有+VP”句的确立已成为大众接受、使用“有+VP”句的一大契机。
[1] 汪化云,陈金仙.也说“有+VP”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 祝晓宏.“有+VP”结构新探[J].语文学刊,2004,(11).
[3] 陈一民.遭遇动词“有”的另类用法[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
[4] 邢福义.“有没有VP”疑问句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5] 董秀芳.现代汉语中的助动词“有没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2).
[6] 王森,王毅,姜丽.“有没有/有/没有+VP”句[J].中国语文,2006,(1).
[7] 蔡瑱.上海高校学生“有+VP”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6).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you+VP”Structure among Beijing,Shandong and NingXia College Students
Zhang Lihua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072,Chi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cceptance and usage of newly appeared language variation“you+VP”structure in North dialect area by selecting indigenous loc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Beijing,Shandong and Ningxia via questionnaires and telephone interviews.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s a strong tendency of domain and group of people,characterized with arbitrariness,young-age and femininity.
you+VP;acceptance;frequency of use;domain;language evaluation
H08
A
1672-0040(2012)03-0067-06
2011-12-18
张丽华(1972—),女,宁夏银川人,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