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有或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福建福州350002)
防范经济风险:提高财政政策效应的对策
包有或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福建福州350002)
文章就当前欧美控制债务规模、紧缩财政政策和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探讨中国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当前处理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债务规模、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当前国家财政应加大力度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减税和扩大内需、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三农”投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主张。
经济风险;财政政策;政策效应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欧美紧缩财政支出,纷纷控制债务规模,应对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1]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未来两三年危机与衰退都将伴随世界经济的运行,世界经济充满着风险,就中国经济而言,防范和化解潜在经济风险是最值得关注的。
1.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
美国经济前景谨慎看好,美联储(FED)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在2012年1月24~25日的议息会议上宣布,将把0~0.25%的超低利率至少延续到2014年下半年,[2]美国经济有可能在2012年率先开始复苏,并推动未来世界经济周期又一个高潮的到来,但失业率仍可能在高位徘徊。理由有两条: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把经济的风险转嫁给了全世界,美国债务危机比欧洲债务危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巩固了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二是拉动世界经济下一个周期发展的引擎不管是出现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新能源还是节能环保行业,美国都可以凭借其技术优势,取得话语权,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无论如何发展,都将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其率先复苏。
2.对欧洲经济前景的判断。
欧洲经济2012年将继续在艰难中前行,负面信息仍可能不断释放,看不到复苏的迹象。欧元区主权债务将持续发酵,有可能继续向核心国家蔓延,使欧盟的前途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在德、法推动下加快欧洲统一进程;二是希腊等国债务恶化,退出欧盟,形成连锁反应,最终欧盟解体;三是德、法、英舍己救助,使欧洲维持现状。何去何从,欧洲有一个艰难而痛苦的选择过程。
3.对日本经济前景的判断。
日本经济2012年的灾后重建提振,可以在短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长,但日本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在新的一年仍然存在,增长后劲不足,总体上将在复兴重建带动国内需求与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拉锯中艰难前行。从中长期来看,日本经济面临两大危机:一是增长力低下愈发严重,高企的日元汇率使日本企业海外转移加速国内产业空洞化的影响令人担忧;二是财政状况恶化,低增长使得税收增长陷入停滞,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国家面临破产的风险。
4.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析。
新兴市场经济体2012年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前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已经显现,通胀压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外部需求的减弱会使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并有可能整体陷入“滞涨”,甚至引发经济危机。能否走出困境,一方面要看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否启动内需;另一方面看美国经济复苏的节奏。若美国经济成功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或能走出困境;反之新兴市场经济体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也将出现经济危机,从而引发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向衰退。
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使经济避免“硬着陆”,但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却不容忽视。
1.面临外需迅速萎缩的风险。
由于欧债危机正从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且法国等西欧国家的银行业也深陷债务危机,流动性风险持续上升,欧洲陷入中长期的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将大幅上升;同时美国高失业率背景下,储蓄率上升使消费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短期难有明显起色。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将通过贸易与金融渠道传导至新兴经济体,从而可能拖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欧美日在我国的出口份额占比约高达一半。从领先指标PMI来看,2012年1月份我国PMI的出口订单指数已经降至46.9%,[3]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临界点以下。衡量OECD国家经济景气度的领先指标与我国出口增速存在高度相关性,该指标近期持续下行,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面临继续下行的风险。届时我国的出口将遭受更大的负面影响,不排除我国的外部需求出现迅速萎缩的可能性。
2.面临短期资本阶段性迅速流出的风险。
2011年10~11月我国外汇占款连续两月负增长,而在过去的10年期间外汇占款增量的月度数据波动中枢一直保持在2000亿人民币以上;[4]近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触及跌停;外商直接投资连续数月增量减少等因素,表明投机资本流入明显放缓而资本流出步伐阶段性加快。未来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作、美元阶段性走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都有可能推动短期资本阶段性的快速流出,进而给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带来波动,经济动荡的可能性在增加。
3.面临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政策因素将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前景的关键因素。2012年随着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深入,由于资金来源受限和销售乏力将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未来商品房市场将进一步走弱,销售将持续疲软,房价下跌范围和幅度进一步扩大,不排除国内房地产价格整体下降或局部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有的地区可能下跌三成。房价过快上涨会带来泡沫,同样房价的大幅下降,也可能通过对实业、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而对金融业带来冲击。
4.面临地方政府债务的局部性违约风险。
2012年是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年之一,潜在风险可能会在局部有所显现。目前,房地产市场相关收入约占地方政府可用收入的25%,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约占33%,[4]其他主要为税收性收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速、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和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随着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2012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会明显放缓,届时不排除部分地方政府,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政府到期债务偿还出现困难的可能性,应加以高度关注。
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政府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收支、财政补贴、财政赤字以及国债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货币政策则主要通过利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对经济进行调节。可见两大政策调节的手段、方式、方法、传导途径都有区别。一是两大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尽可能地减少政策间的摩擦,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性,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5]如2011年1~10月,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财政在央行的存款增加了1.4万亿元,财政客观上起到帮助货币条件紧缩的作用。2011年最后两个月财政存款下降近1.7万亿元,转化为非政府部门在银行的存款,财政运作又在事实上起到了宽松货币环境的作用,[6]这说明1~10月,财政紧缩和货币紧缩一致,后两个月财政宽松帮助了货币宽松,财政手段减轻了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放松的压力。二是在待定时期,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着力点。应该从客观经济情况出发,结合两大政策的特点,充分发挥两大政策各自的调节优势,主次分明,有取有舍。一般来说,在经济扩张阶段,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的调节效果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在经济相对收缩阶段,财政政策由于能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见效快,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二者的选择使用应相机而行。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总体上是受国际经济疲软的影响而使有效需求不足,增加直接投资,扩大总需求,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及增加居民收入,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从而拉动总需求。[5]
衡量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主要有两个警戒性指标。一是《马约》的两个门槛指标:债务负担率即国债余额/GDP,规定不超过60%;当年财政赤字/GDP比例,规定不超过3%。二是我国国内常用的两个警戒性指标,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不超过20%;国债偿债率即当年债务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不超过22%。[7]
本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不是依靠大规模的发行国债或财政赤字,而是通过结构性的减税措施来拉动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其原因在三方面。第一,我国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人民币,达到历史性的10374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8]但存在部分税种重复征收、税率偏高等实际情况,企业和社会负担较重。财政规模的扩大,减税的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减税可以缓解企业、社会的税负压力,有利于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第二,截止2010年底,我国中央财政债务余额达67548.11亿人民币(如表1),由于4万亿投资,中央财政的债务规模迅速膨大,地方政府历史沉淀的债务也尚未解决,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我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都超过国际公认的标准,因此增发国债的数量必须适度,必须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大规模举债,否则由此引起的财政风险将是不可估量的。第三,2011年,我国国内物价高起,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6.4%,[9]这与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有关,加上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的影响,国际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制裁正在发酵,势必引发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而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56%,[10]国际石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必然传导影响中国内地物价上涨。因此“控物价”仍然是中国2012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表1 中央财政债务余额情况表(亿元)
201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增长过快对原材料及交通、煤、电、油、运等方面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PI和CPI逐步攀升,构成通胀压力,因此国家出台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央行多次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引导银行减少对房地产业等的贷款规模,从而抑制了市场需求,并为抑制通胀提供宽松条件。
受欧债美债问题影响、新兴市场需求下滑和美元短期升值等因素影响,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下行空间。但在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以及中东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下,黄金、石油等生产资料大宗商品价格易涨难跌,中国会面临更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2012年尽管整体物价水平将下行,未来我国结构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阶段PPI下降幅度将高于CPI,农业生产成本略有升幅将导致农产品价格小幅上升。虽然农产品主要的成本稳定,但饲料、农具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价格指数在通胀下行环境下略有升幅。这将使未来农业消费类产品价格表现相对较强,从而成为中长期通胀的影响因素之一。其次,世界经济于2012年上半年复苏的可能性较低,年底才可能显现欧债救助方案的效应,从而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走高。第三,资源品及资源服务价格改革措施将在通胀下行阶段深入推进,如试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推进水资源等收费改革以及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等,资源品与资源服务价格将随之逐步走高。最后,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缓慢上升的中长期通胀压力持续。2011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累计同比上升13.7%和19.3%;[4]尽管第三季度有所下调,但考虑到对消费支出增长与升级的鼓励,产业升级要求增加劳动力培训、人口红利期结束临近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劳动力成本继续有上升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追求民富国强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从经济现象层面看,最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自然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恶化更是触目惊心,爆发性的环境危机在各地不断发生,有些地方甚至还影响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二是社会环境恶化,其中最严重的是寻租腐败蔓延和贫富差距扩大。
从经济深层结构看,可归结为内外两个失衡。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投资过度膨胀和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使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大大偏离正常状态,这就造成了诸如产能过剩、最终需求不足、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过慢、收入水平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外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以及外汇存底的大量增加,这造成中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加剧,本国的贸易条件变差,出口产品贱卖,还搭上了我们的资源与环境。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失衡,城乡二元经济分割,南北经济差距巨大,沿海与内陆在经济形态上也有很大差别。沿海主要以加工业外向型经济为主;内陆主要以资源开发型经济为主。
从产业经济发展看,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第一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薄弱,农业缺乏竞争力,农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很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改革相对滞后;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大而不强且内部各项比例也存在失调,其中一般性加工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高新技术核心产业和能源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服务业在GDP的比重低并有下降的趋势。长期以来我们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制造业上而忽视服务业,使得国家服务业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落后。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在宏观调控中更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必须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挤占,从而赋予积极财政政策以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内涵。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立,优化财政支出方向,适当增加社会公共开支,达到有效地规避财政风险,减少财政资金安排使用中的负面影响,提高经济建设资金运用效果,最终达到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财政资金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在建项目的扫尾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以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增加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结构调整倾斜、向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倾斜,并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加强财政资金投向管理,扩大财政资金工程招标采购、集中转移支付的范围,强化财政资金作用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政府公共开支“有进有退”。当前需要进一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项目。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一方面缓解当前的结构性失衡和市场供求矛盾;另一方面,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特别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不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经济过热行业,政府财政资金不再投入;对不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开支或“越位”领域,财政投入应当坚决退出;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需要加强的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主要是农业、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生态和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科技研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发展。[11]
要大力推进财政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要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范围,实施支持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对蔬菜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第二,降低进口商品关税,增加能源产品、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满足国内对急需紧缺产品的供应。第三,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12]还要落实好其他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涉企收费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公路收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第四,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适时扩大从价计征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制度,合理调整消费各范围和税率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和引导合理消费,并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尽快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方案,要按照征税清费、分类规范的原则,清理整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13]
要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政策上引导扶持中小企业,搭建民间资本投融资平台,捍卫自由、平等融资的市场经济法则。一是放宽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和领域,取消对民间投资竞争性行业的各种限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领域、公共领域活动;二是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增强执法的透明度,保护公平竞争,努力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和部门垄断,为民间投资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在财政政策上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主要包括规范和简化税制,严防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歧视和不合理的收费,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政支持体系,加强在资金上对中小企业给予同等待遇和对其发展上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防止中小企业“倒闭潮”和“跑路潮”。[1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的开辟就是建立在对“三农”问题的科学认识上,但“三农”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发展“三农”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必须有所作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经济弱小,农村社会落后。财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予以大力支持。要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包括扩大对农村地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投资,增加对农村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根据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现状,大力培养一支热爱家乡、吃苦耐劳懂技术的专业农民队伍。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农村廉价劳动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不少农民土地,现阶段在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越来越小的背景下,农村改革的方向,是继续深化农村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从而推动农村新一轮创业与繁荣。[11]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阀”。因此要大力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系,制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标准,实现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第一,收入分配上推动形成合理有序格局,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第二,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落实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的分析评价,确保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12]第三,积极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并提高报销水平。完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和医药费支付制度,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投入力度,对贫困人口给予医疗补助。第四,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基本养老金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措施,大幅增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在合适的时机,将社保资金由收费改革为征收社会保障税,实现社保资金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第五,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增加补助资金,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困难市县的补助力度。市县财政要落实资金来源渠道,特别是要按规定将土地出让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落实好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此外,必须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吸引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和范围,重点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鼓励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3]
[1] 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eed3f84fc850ad02de80417d.html.
[2] 白川方明.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并将采取适当措施[EB/OL].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20206/151611321830.shtml.
[3] 2012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微幅回升[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20201_402780933.htm.
[4] 连平.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4d025f0f61fb7360b4c6519.html.2012-1-20.
[5] 郭杨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财政,1999,(1).
[6] 彭文生.不可低估财政政策对货币环境影响[N].第一财经日报,2012-01-12.
[7] 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债规模限度风险研究[EB/OL].http://www.canet.com.cn/wenyuan/czlw/gzgl/200807/18-16627_2.html.
[8] 2011年增2万多亿,我国公共财政收入首破10万亿大关[EB/OL].http://www.ce.cn/2012-1-21.
[9] 陈佳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N].人民日报,2011-08-05.
[10] 国家发改委.201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6%[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7048040.html.
[11] 庞东梅.财税托起“大民生”[N].金融时报,2011-12-29.
[12] 黄楠.明年财政五措施保民生,中低收入者收入将再提高[EB/OL].http://www.chinanews.com/2011-12-26.
[13] 谢旭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J].求是,2012,(3).
[14] 王宏顺.河北产业聚集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08,(9).
F810
A
1672-0040(2012)03-0016-06
2012-02-28
包有或(1963—),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 郑东)